首 页 大家谈 委员有话说 政协人语 同心论坛 议事厅 微言大义 望海楼札记

首页>要 论>委员评论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需从实处着手

2021年03月10日 09:02  |  作者:本报特邀评论员 李卫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今后,需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改革科技评估体系,促进自主创新成效提升。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时期。我国现阶段的自主创新主要体现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更多的是集成创新。这对于学习国外先进技术、促进我国科技进步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却不足以支撑我国要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的目标。现阶段我国基础科学研究短板依然突出,企业对基础研究重视不够,自主创新能力不足,重大原创性成果缺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科技考核评估体系是科技改革的“牛鼻子”,改革科技评估体系,有助于提升我国自主创新成效,形成标志性科技成就,建设世界科技强国。通过完善分类评价体系,对科研成果进行差异化和多元化的评估。对于大学、科研院所及企业类研发机构,在考虑其科技成果的综合价值时,要有不同的偏重性。应从原始创新性、成果实效性、预定目标完成度、行业社会影响度等多个维度,综合评估科研成果,并进行项目结题几年后的再评价。

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我国制造业已从高速发展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面临后发国家低成本优势追赶与发达国家“再工业化”的双重挤压。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以创新为源动力,发挥社会各方力量,尤其是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在技术创新上,企业比其他科研单位更有优势,它是生产的组织者,更贴近生产一线和用户,更了解市场需求,也有能力自行投入经费开展研究工作,以不断增强产品的竞争力。然而,在我国目前的技术创新体系中,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作用并未充分发挥,还存在不少的问题。比如,大多数企业还不具备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能力,科技创新体系设计和观念未能及时转变,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对企业科研人员的激励不到位等等。今后,我们应通过加快行业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建设,帮助企业获得创新能力、增强创新动力。另外,良好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才能使企业放心大胆投入到科技创新中,我们急需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通过改进和完善科技创新激励政策,进一步激发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

整合科技创新资源,推动我国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材料产业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我国已建成世界上门类最为齐全的材料研发和生产体系,百余种重要材料产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然而,我国材料产业还无法满足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需求,成为材料强国还“任重道远”。未来,应统筹我国新材料领域“产学研用”各类优势创新资源,在重点行业建立协同开发机制,加快国有材料类科技型企业的资源整合;强化战略导向和目标引导,加大对新材料研发和产业化关键技术突破的支持力度,在“卡脖子”的地方下功夫,以及围绕关键领域开展新材料“建优势、筑长板”战略研究;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科研人员激励,建立我国自己的材料评价认证体系,为国家重点型号材料提供绿色通道等措施。

(作者系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副总工程师)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创新 科技 企业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