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司富春建议:加强中医药交叉学科研究 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2021年03月12日 17:39|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12日电(记者 张春莉)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司富春表示,当前,中医药交叉学科在体制机制、学术研究、学术资源分配、人才培养、学科评价等方面还处于初始发展阶段,亟待加强中医药交叉学科研究,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中形成新的学术生长点,产生创新性的研究成果,促进中医药理论创新和学术水平提升,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进程。

为此,他提案建议:

一、 加快中医药交叉学科研究的顶层设计,建立中医药交叉学科研究体系:加强顶层设计布局,成立国家中医药学科交叉专家委员会,制定从专业学会、学术机构、资助体系和研究队伍等方面促进交叉学科研究的整体战略思路;优化中医药科研项目资助体系,加大对中医药学科交叉研究的经费投入。第三,构建中医药交叉学科研究实践载体,支持学科交叉科研与教学。

二、 建立协同创新机制,为学科交叉融合提供管理保障。

面向防治重大疾病、传染病、疑难病的战略需求,以中医药优势学科为核心,打造结构合理、分工明确的多学科交叉协同创新平台;以重大项目合作为牵引,设立交叉学科研究项目,建立跨学科、跨部门的人才流动机制、科研协作机制、资源配置机制等,促进多学科对中医基础研究和防治疾病等复杂问题的协同攻关。

三、 加快推进中医药多学科交叉的研究,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发展。建立“中医学+X”的多学科交叉融合平台,建设产学研融通创新、基础研究支撑临床诊疗创新的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中医药基础研究创新基地;加强国际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建立中医药交叉学科国际联合实验室。

四、 培养中医药多学科交叉人才,为学科交叉融合提供智力支持。出台相关政策支持非医学类专业学生报考中医类专业研究生,多方位培养适应中医药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建立由多学科背景教师组成的教学科研团队,开展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教学创新、科研实践与跨国境学术交流;建立多方协同、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融合性学科的实验项目为抓手,培养学生从事跨学科、交叉研究的能力

五、 构建中医药交叉学科多元评价体系,为学科交叉融合提供科学指引。针对交叉学科研究成果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建立符合交叉学科特点的全面、客观的分类评价体系;完善学科交叉的同行评议制度,设计具备可操作性和可测量性的评价指标,坚持定量与定性、同行与社会、过程与结果评价相结合。


编辑:鲁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