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聚焦 公益资讯 基金会 公益人物 社会责任

首页>公益>公益人物

脚下沾满泥土 心中沉淀真情

——全国人大代表赵皖平眼中的“战贫”故事

2021年03月16日 16:11  |  作者:郭帅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binary_middle

赵皖平(右一)在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调研脱贫攻坚工作

他是用双脚丈量民情的农业科技工作者,在田间地头走访调研,在实验室内攻坚克难;他是始终牵挂脱贫攻坚的全国人大代表,履职8年来,他的议案、建议提及最多的就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他还连续4年全程参与全国脱贫攻坚奖的评选工作,担任评选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他是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赵皖平。他说:“我希望把老百姓最关心的、最迫切需要解决的事情带到人民大会堂,做一个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人大代表。”

寻访扶贫英雄的足迹

一年中有多达100余天在一线走访,走过10余个省的60余个贫困县,其中包括云贵川的很多深度贫困地区。这是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赵皖平交出的脱贫攻坚“成绩单”。他说,走过了、见到了,才能更深刻地领悟到,脱贫攻坚取得的伟大胜利为何被称作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因为‘奇迹’背后有艰苦卓绝的奋斗,筚路蓝缕的跋涉,永不放弃的接力……”赵皖平说。

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全国脱贫攻坚楷模毛相林第一个上台领奖,很多人因此认识了这位“当代愚公”,他和乡亲们历时7年开辟一条“绝壁天路”的故事也让很多人感动落泪。其实,这已经不是毛相林第一次站在人民大会堂的领奖台上,他亦是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获得者。

第二次看着这位平凡又不凡的农民走上领奖台,赵皖平依旧难掩激动,眼中泪光闪烁。“比自己得奖还要激动,这样的平民英雄应该被更多人熟知。”

赵皖平和毛相林之间究竟有何渊源?这些年,赵皖平又为何要走遍全国绝大多数贫困地区?

“深入农村,和农民打交道是我的工作需要。”在农业战线上,赵皖平已经奋战了30余年。自2017年赵皖平担任全国脱贫攻坚奖评选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以来,他到基层一线又多了一项任务——挖掘脱贫战线上的英雄模范,讲好他们的故事。

2020年,赵皖平兼任脱贫攻坚奖奋进组组长,也是在那时候,他发现了毛相林。“第一次听到他的故事被感动得一塌糊涂,我当时就想,要让更多人知道,现在还有这种‘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英雄气概。”

在赵皖平发现的众多英雄模范中,毛相林是幸运的,因为还有很多人将生命定格在了脱贫攻坚战场,永远无法站上领奖台接受至高的礼遇。

广西百色市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原驻村第一书记黄文秀就是其中一位。2019年6月16日,黄文秀冒着暴雨连夜返回工作岗位,途中遭遇突发山洪不幸牺牲,去世时年仅30岁。去年,赵皖平专程到黄文秀家看望她的父母。“脱贫攻坚确实是一场战争,1800余人倒在了一线。这些人就是中华民族英勇顽强的奋斗者的缩影,把这些财富挖掘出来,我想对于后人就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赵皖平说。

几年来,赵皖平遇到的“战贫”故事太多太多……每位获奖者背后感人至深的“战贫”故事,都深深印刻在了他的脑海中。

“这些故事,犹如一簇簇火苗,照亮了许多人的脱贫之路,也点亮了我的人生。”赵皖平说。

用心履职尽责 用情为民代言

在农业战线摸爬滚打半生,脚下沾满泥土已经成了赵皖平的标志性特征。

这些年参加两会,赵皖平的行李箱总是显得格外“笨重”。除了调研材料,行李箱里装满了各式各样的农特产品,新鲜的辣椒、南瓜,真空包装的玉米、薏米……

农产品虽然其貌不扬,却承载了赵皖平太多的感情。

“这些农产品已经走出实验室,到了老百姓的田间地头,成为农民增产增收的重要途径。我想和更多人分享这份喜悦,为农民朋友们代言!”赵皖平动情地说。在赵皖平的通讯录里,农民朋友的联系方式占据了不少的位置。“只有到了一线,和广大农民打交道,才能把一线的问题搞清楚,把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事情讲清楚。”

“对脱贫攻坚,不仅要建言说到点子上,还要在脱贫路上尽自己一份力。”赵皖平这样说,也这样做。

童维新家住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果子园乡,为了响应国家号召,他决定放弃城市待遇优厚的工作,回乡创业。 他在家乡成立了生态养鸡专业合作社后,发现创业的路比他想象得更加艰难。合作社的发展一度停滞不前,这也让童维新开始怀疑自己当初的选择。

一次调研中,赵皖平结识了童维新。“不能就这样浇灭了返乡青年的热情和梦想,问题是可以解决的。”从此,赵皖平把解决合作社的难题当成了“自己的事”。这之后,他多次联系安徽省直单位相关处室负责人及省农委专家组到金寨县果子园乡,实地考察育种、养殖、销售情况,并专题研究合作社在发展中需要解决的实际困难。

不久后,赵皖平的奔走呼吁有了回应。合作社申请到了项目资金65万元,用于养鸡场新场建设。赵皖平还安排专家定期现场指导,推进标准化生产。

“新场早就投产了,一年产值能达到1000多万元,也带动了我们当地200多名农民养鸡致富。我们现在别提多有干劲儿了!”童维新高兴地说。

这些年,赵皖平还多次深入山区考察,组织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等单位资助金寨县“思源·教育移民班”,将100名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从偏远山区带到县城上学,连续三年每年资助每名学生2000元。

他在农村走访调研过程中,还格外关注留守儿童群体。“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孩子的监护人大部分只能做到让孩子吃饱穿暖,留守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相对比较薄弱。”在全国两会上,他连续多年为留守儿童防性侵建言献策。

“传递老百姓的心声,努力解决好他们的困难,才能做一名无愧于人民的人大代表。”赵皖平说。

继续跑好乡村振兴接力赛

“怎么鼓励更多人返乡创业?”“如何提高光伏扶贫电站效益?”“怎样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两会前夕,原本就常年奔波一线的赵皖平,调研安排得更加紧密。“想尽可能多跑一些地方,多听一些实情。”

这些年,作为一名农业科技领域的全国人大代表,赵皖平的履职建言始终离不开一个“农”字。新征程上的乡村振兴帷幕已经徐徐拉开,赵皖平更是一刻不能松劲。“农村是我最熟悉的地方,我能做更多的事情。”

谈起和“农”相关的话题,赵皖平总是声音洪亮、充满自信。“想提出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还是得继续扎根一线。”在赵皖平看来,只有多去一线实地调研,才能把问题搞清楚、讲明白,不说外行话,让监督落在关键处,真正为民发声。

近年来,赵皖平提出的这些沾着“泥土、露珠”的鲜活建议,不少被吸收采纳推动了政策完善。这些年,乡村的变化也让他感到欣喜:农村厕改、道路硬化、卫生整治、智能化的农耕方式,村民们的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红火。

对于乡村振兴的锦绣画卷,赵皖平有着很多的期待。“乡村振兴的难度、深度、广度不亚于脱贫攻坚战,又是一场硬仗。”为此,今年全国两会上,赵皖平带来了一系列沾着“泥土”的乡村振兴建议,围绕产业发展、乡村人才建设等方面提出针对性意见。

“脱贫攻坚的成绩单我还算满意,乡村振兴的接力赛还要继续跑啊。”赵皖平笑着说。“攻坚克难、不负人民。”脱贫攻坚精神里的这两句话,赵皖平感受颇深,“新的号角已经吹响,作为人大代表,更应该继续保持这种精气神,一方面为实现农业农村的现代化贡献力量,另一方面继续挖掘英雄模范的故事,续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我想只要用心用情用功,未来就能交出更亮眼的代表履职‘成绩单’!”赵皖平坚定地说。 

编辑:王慧文

关键词:赵皖平 脱贫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