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乡村振兴 美丽乡村 农业科技 精准扶贫 三农人物 品牌兴农

首页>农业>美丽乡村

云南腾冲:和顺图书馆滋养乡土九十载

2021年03月17日 16:19  |  作者:郜晋亮  |  来源:农民日报
分享到: 

云南腾冲:和顺图书馆滋养乡土九十载

图书管理员正在整理报纸、杂志。

和顺图书馆位于云南省腾冲市和顺古镇内。和顺古镇曾是马帮重镇,也是著名的侨乡,还是哲学家艾思奇的家乡。几百年来,多种文化在这一处偏隅之地相互交融,然后生根、散叶、开花,形成了和顺独有的文化“风味”,和顺图书馆便是那最艳的一朵。

和顺图书馆前身为寸仲猷、李清园、贾铸生等先生和一些国内有志青年共同组建的一家书报社,于1928年扩建为图书馆。回望历史,边陲之地的人们第一次从图书馆的书报里看到了外面的大千世界,也在乡村土地上播下了文化的种子。而今,种子已经长成参天大树,让这里的乡村愈发深邃。

已故的仲猷先生在和顺图书馆创立十周年时撰写的《本馆经济史略》一文中回忆道:“我十二分的希望爱护桑梓的同乡同志们,对于本乡的唯一文化机关,继续维持爱护,总要想到本馆筹得确定基金的一种办法,使本馆的内部力量随着外表的庄严,一天比一天充实起来,本馆才能够永远的存在。全乡人的子子孙孙,可以享受到图书馆的一切精神上的赐给,那才是无穷尽的利益呢!”

1937年,尹玉山先生六十寿辰,节省费用,捐助图书费五十盾;寸子群先生赴沪玉石获利,捐助经费一百盾;钏尽安君捐赠自然科学小丛书全部;段翊卿先生捐赠现代新书数十册……像这样的捐助、捐赠不仅是在1937年,在其他年份也有很多。后来到20世纪80年代,和顺图书馆划转为国家公共图书馆,也从未停止过。

在这片安静祥和的天地里,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抑或是村中百姓,尤其是家中妇女,这里的一代又一代渴望知识、凝望未来的人,都享受了和顺图书馆的滋养。

翻阅的史料中,记忆深刻的是《和顺图书馆六十周年纪念刊》收的一篇由益群中学初一13班学生所作《我爱图书馆》。文中写道:“在我四五岁的时候,我就随我的大姐姐们到图书馆去借书、看书,望着阅览室里坐满的读者,我羡慕极了……我上学了,图书馆是我经常去的地方。她使我的思想驶出了狭窄的小巷,开始明白了世界上还有无数我不知道的新鲜事儿。”

知识改变命运,文化充盈人生,从和顺走出的一批又一批有识之士、文化名人已是对此滋养最好的回馈。

风风雨雨九十载,回首前尘满风华。和顺图书馆一路走来,不乏慷慨解囊的支持者,是他们让这个知识的宝库更加充盈。不过,还有另一群默默奉献的人——图书馆里的坚守者,有了他们,这里才有温暖,才有光芒。

1940年,16岁的刘玉璞经人介绍,进入图书馆服务,开始负责儿童图书工作,后来又兼做管理、借阅以及庭院卫生、花木修整等工作。此后,刘玉璞又经历了日寇占领和顺,和顺险些被烧毁的危机。那段艰难岁月里,刘玉璞和同事冒险在图书馆住宿守卫,并在多方努力下让大部分藏书都保存了下来。

斯人已去,和顺图书馆里的后来者也从未有过半分懈怠。但究竟是什么样的东西,支撑着一代又一代人在这里坚守下去?

现在负责古籍整理的寸云广,已经在图书馆工作了整整29年。他告诉记者:“上初中的时候,我和许多同学就到这里看书。这里的管理员很敬业,为我们推荐书,让人感觉很温暖。那会儿就想,要是长大了能来这里工作就好了。没想到,后来竟成真了,而且一干就是29年,要干到退休了。”

1997年,尹以耀毕业后被分配到了和顺图书馆工作,2014年任副馆长。他说:“当时,能分到和顺图书馆工作觉得很喜欢也很幸运。到了馆里,虽然只有5个人,但大家相处得却像一家人一样,慢慢地就爱上了这里。老一辈的人为这里默默奉献,我们这些后来者也握牢接力棒,守护好这一处文化沃土。”

如老一辈图书馆管理员,又像尹以耀、寸云广等后来者一样,一代又一代坚守者,已经形成了一条无形的纽带,这里有传承的本分、无私的奉献,还有对乡村文化的热爱。时间越长,这条纽带把大家牵得越紧。如今,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热潮中,和顺图书馆所承载的文化功能又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

“随着时代和科技的进步,来和顺图书馆看书的人越来越少了,更多的是来旅游打卡。为了让图书馆赶上时代变迁的步伐,更好地服务乡村文化、服务乡村百姓,我们也在不停地改变。”尹以耀说。

开设图书馆微信公号,图书资源数字化……和顺图书馆也在与时俱进,用数字阅读技术吸引读者。当然,在尹以耀和同事们看来,传统的阅读习惯也不能丢。为此,他们积极开展各种活动,让图书馆走出去,走进学校,走进社区,走进客栈。

编辑:董雨吉

关键词:图书馆 和顺 文化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