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宏观 金融 行业 国企 民企 人物 新资讯

首页>经济>宏观

机器换人,人怎么办?

2021年03月23日 09:28  |  作者:莫荣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时期,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同各产业深度融合,构建新增长引擎,培育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技术创新高级化的进程就是经济体系全面智能化的变革过程,在这一进程中,如何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促进充分就业,保障劳动者待遇和权益,从而有效增强人民群众的劳动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就需要深刻研究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影响问题。技术发展过程中,如何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成为新时期需要回答的重大经济和社会课题。

首先,人工智能将给我国就业带来持续、广泛、深刻的影响。产业发展历史表明,重大技术创新必将带来生产方式革命。人工智能技术产业化带来生产经营方式和就业模式的深刻变革。劳动者逐渐从资源型产业以及简单信息处理、重复性低技能等岗位中解放出来,劳动密集型传统岗位逐渐减少,知识技术型岗位逐步扩大。岗位功能、工作方式和劳动技能发生全面改变,与就业相关的人口、收入分配等也与人工智能相互影响。

其次,目前人工智能对就业总体呈现正面影响。我国智能化处于经济社会转型的战略机遇期,产业结构升级、技术升级与就业人口的部门转移进程叠加,智能化、城市化发展同步推进,这既为人工智能发展提供了相对有利的战略机遇,同时也必然伴随着大规模岗位转移和创造的过程。从短期看,对就业总量影响相对温和,结构影响重于数量影响,但就业结构性矛盾处于上升通道,潜在的技术性失业风险在积累。从长远看,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影响呈现渐进性且大规模结构转型趋势。传统岗位智能化替代潜在规模巨大,同时未来就业创造的空间在有效扩张。智能经济具有超大规模的产业分工体系的特征,而我国的人口和高素质劳动者的庞大规模也需要发展智能经济,将形成智能化模式下的产业创新和就业创造的规模效应。未来的人工智能将实现社会经济信息一体化变革,智能化新模式新市场新服务的需求强劲,多重发展趋势叠加创造就业机会。

最后,智能化就业趋势将推动高质量就业转型。随着人工智能等技术对就业的加速冲击,技能开发、劳动关系、社会保障、监管服务等面临新挑战。因此,亟须适应新时代要求,通过积极有效的政策引导和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强化产业就业的协同发展,形成相应的就业治理框架,加快创新就业服务和权益保障体系,建立适应数字化转型的教育培训制度,促进人工智能和劳动就业良性互动、协同发展,助力发展动能转换和质量效率提升。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编辑:秦云

关键词:智能化 机器换人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