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社会聚焦 社情民意 民意时评 创客说 乐观社会 画里有话 滚动资讯

首页>社会>创客说

扶贫车间里走来“脱贫明星”

2021年03月23日 17:32  |  作者:郭帅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从情绪低落的贫困户,到脱贫先锋,再到致富带头人,虽然身有残疾,乔福军却乐观、坚毅,有股不服输的劲头。2月25日,他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从“贫困”到“温饱”再到“小康”,乔福军信心更坚、干劲更足,他说:“还要带领更多人一起致富奔小康。”

“石头”里开出“致富花”

阳春三月,黑龙江省泰来县平洋镇平洋村,天空湛蓝如洗,村里的扶贫车间内,一片生机勃勃。

扶贫车间空间不大,但成品区、原料区、编织区分布合理,20余台编织架子摆放整齐,工人们在上面熟练地穿线拉紧,一排排一列列织线穿梭,不时传出阵阵爽朗的笑声。

乔福军和妻子刘宇佳是车间里的“元老”。因为疾病,他和妻子都只有一米三四的身高。乔福军胸背部严重畸形,妻子刘宇佳常年离不开拐杖。但在扶贫车间内,这对“袖珍夫妻”却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们不仅是业务骨干,也是车间里的活跃分子。这些天,乔福军正忙着向工人普及制作新式样的坐垫。每天下班后,他还要在短视频平台开设直播,为车间编织品带货。

“这是去年新学习的技能,靠着直播,我们就可以把手工编织坐垫销往全国各地,收入也大幅提升。”通过直播,乔福军还收获了不少“粉丝”。很多人知道了他的故事,也激励了更多的人走上脱贫致富路。

今年是乔福军和妻子刘宇佳学会编织的第4个年头,“收益越来越好,我们也越来越忙。”乔福军笑着说。

小时候,村里人都喜欢叫乔福军“石头”。如今做了车间主任,很多人开始尊敬地称他一声“乔主任”或“乔师傅”,但乔福军说,还是更喜欢“石头”这个名字。“因为寓意好哩,像石头一样坚硬,像石头一样壮实。”

村里人之所以换了称呼,是因为他们知道,这块“石头”能开出“致富花”,经历了多少的心酸和不易,理应给予他更多的尊重。

“以前的日子真不知道咋过,那时候情绪坏到极点了,一件坏事接着一件坏事发生,真是快扛不住了。”说起以前的日子,乔福军说,那真是“屋漏偏逢连阴雨”。

2006年,乔福军的母亲确诊乳腺癌,为了给母亲看病,他卖掉了唯一的住处并欠下外债。这个突如其来的意外让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家中还有双目失明的父亲和六岁的女儿需要照顾,而这个家庭当时所有的经济来源仅靠6.2亩耕地的收入。

那时候,乔福军一家成了村里贫困户中的“老大难”。2015年,乔福军一家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虽然每月有残疾人补助,还享受着扶贫项目资产收益分红,但乔福军心里不落稳。

“人就活个精气神,不能总跟人伸手要啊。”乔福军隔一阵就到镇政府大院里溜达一圈,打听有没有合适的工作岗位。

2018年,乔福军终于等来了机会,泰来县针对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引进手工编织项目。“我们都干不了重体力活,手工编织就像为我们量身定做的工作。”乔福军和妻子第一时间报了名。

吃水不能忘了挖井人

“鸟吃等食定会饿死,人不勤劳穷一辈子。”村扶贫车间内,这条横幅格外醒目。对于身患残疾的乔福军而言,他更明白勤劳的意义。

手工编织要求手指灵活,但乔福军干惯了粗活,再让僵硬的手指恢复灵活度,他自然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当时我们就憋了一股劲,不学拉倒,学就学好。”乔福军和妻子起早贪黑研究编织技术,手上不知磨了多少泡。功夫不负有心人,夫妻俩熟练掌握了编织技术,第一年就挣了4000多元。

扶贫车间开办后,乔福军被聘为管理员,一家人搬进两间管理员室,“租房那么多年,终于有了自己的家。”

家里最显眼的位置,夫妻俩贴满了女儿的奖状。以前,孩子的学杂费和生活费最让乔福军夫妇头疼;如今,乔福军不仅不再愁女儿上学的费用,还为女儿报了她一直想学的舞蹈班,崭新的家中充满了欢声笑语。

2015年,乔福军主动申请成为镇残联专职委员,风里来,雨里去,为700多名残疾人往来奔波。“吃水更不能忘了挖井人,学了手艺咱不能忘了本,得带着更多乡亲一起奔小康。”2019年4月,镇里6个扶贫车间招聘车间主任,凭借着过硬的编织技术,乔福军成功当选。

筹备期间,为了让更多人加入,乔福军骑着三轮车走家串户地宣传。“我一个残疾人都能干成,你们还不行?”他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短短一个月内,就有15人到车间就业。年过六旬的村民赵桂霞腿脚不便,乔福军每天接送她到车间上班,“反正也要接送女儿上下学,都是顺道的事。”如今,车间员工增加到25人,其中有不少属于困难群体。

在村里,乔福军还当起了“师父”,经他教会的“徒弟”有30多人。今年58岁的贫困户刘金萍就是其中一位。刘金萍患有小儿麻痹症,“50多年了,从来没靠自己赚过一分钱,扶贫车间好得很,大家伙一起干活一起聊天,挣钱不说,心情也好啊。”一直靠双手爬行的刘金萍不再封闭自己,走进“扶贫车间”,日子过得乐呵。

2019年10月,因扶贫车间数量扩张,技术管理没能跟上,集中交货的300多套坐垫有一些质量不过关。扶贫干部找到乔福军求助,请他义务为镇里10个车间的200余名员工进行技术培训。

乔福军立马动身,一个车间一个车间地跑,手把手地传授经验。不到两个月,300多套坐垫全部合格。

帮的人多了,乔福军在十里八乡渐渐有了名气。“咱不怕累,我想教更多残疾人、贫困户学会一门手艺,共同脱贫致富。”乔福军说。

勤奋能够创造奇迹

这两年,扶贫车间里又多了个“耀眼”的地方——“乔哥荣誉展示柜”。因为成了“脱贫明星”,帮助了不少贫困户,乔福军的荣誉纷至沓来。但展示柜的中央,摆着的却是“东林杯”扶贫车间技能大赛优秀扶贫车间的奖牌。“车间取得的成绩是我们大家共同的努力。”乔福军说。

2020年10月乔福军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2021年2月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他先后两次站上人民大会堂的领奖台。“我做梦都想不到,靠着双手编坐垫能获得表彰。”在天安门前,乔福军驻足良久,“我琢磨透一个理儿,人这一辈子,勤奋真能创造奇迹。”

“其实是因为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才让我过上了这么好的日子,党和政府还给了我这么高的荣誉。”乔福军心里,党和政府的帮助都是温暖而实在的故事。

乔福军开始学编织时,因为编得慢又挣得少,学了一周他便打道回府。时任平洋镇扶贫办主任胥鸿飞多次上门拜访。“胥主任给我们摆事实讲道理,从没放弃过我们。”乔福军现在想来依然很是感激:“因为有这样好的扶贫干部愿意给我们加把劲儿,才有了我们后来的故事。”

最让乔福军难忘的,还是扶贫车间开始时的艰难时光。“刚开始车间没有固定场所,村里的扶贫工作队、村干部就借用朋友家的闲房来给我们做车间。”后来,泰来县里帮助建起了扶贫车间,冬暖夏凉。

“县里还经常组织各个车间搞擂台赛,我们车间每次擂台赛都名列前茅。”乔福军骄傲地说。

近两年,乔福军又多了个角色——“讲师”。编织项目培训班、脱贫经验介绍会等,只要邀请乔福军,他一场不落。乔福军说的都是大白话,却总能赢得现场掌声雷动。“摆脱贫困,首先要从精神上与贫困绝缘,不等不靠。”这是乔福军每次必说的脱贫致富“秘诀”,他希望更多人掌握这个“秘诀”。

乔福军告诉记者,这些年,泰来县正在扩大扶贫车间就业覆盖面,研究产品优质化、品牌化建设,还赋予车间政策宣传、矛盾调处和寓教于乐的新内涵,对务工人员给予“计件补贴”,对扶贫车间发展成效较好的村集体予以奖励。“现在大家都管扶贫车间叫幸福之家。”

如今,在乔福军的带动下,村里越来越多的人加入编织队伍。乔福军说,他会把车间发展得更好,让更多的人靠着勤劳的双手,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生活。 

编辑:位林惠

关键词:乔福军 车间 扶贫 残疾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