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乡村振兴 美丽乡村 农业科技 精准扶贫 三农人物 品牌兴农

首页>农业>资讯

让农民和市民都能得实惠

——贵州省贵阳市合力惠民生鲜超市发展模式探析

2021年04月01日 15:05  |  作者:王小川 刘久锋  |  来源:农民日报
分享到: 

清明假期前夕,贵阳合力惠民生鲜超市人潮涌动,前来采购生鲜食材的市民络绎不绝。紧邻超市入口的生鲜区格外引人注目,嫩绿的叶菜、新鲜的茄果、饱满的豆类……各色鲜货品类丰富。

2月4日下午,在贵州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走进贵阳市合力惠民生鲜超市阳关店。他指出,合力惠民生鲜超市的运营模式很有特色,以政府为主导,政府和企业联合,一头连着田间地头的农民,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的市民,坚持保本微利经营,让农民和市民两头都得实惠,体现了合力惠民,这种模式和经营理念值得推广。

贵阳合力惠民生鲜超市究竟如何惠及市民,种菜农民收益是否有保障,发展模式能否可持续?近日,记者来到贵阳走访调研,一探合力惠民生鲜超市“惠民惠农”背后的秘密。

  

惠民超市如何惠民?

——构建“菜篮子”终端体系


进入贵阳合力惠民生鲜超市阳关店,最先看到的是一元蔬菜专区。萝卜0.99元/斤、白菜0.99元/斤……因为价格实惠,前来购买的消费者络绎不绝。

附近居民田阿姨已年过八旬,因为住得近,她每天都会到该超市买菜。“很多菜价比别的农贸市场、超市都便宜,要是买贵了还可以找店家补差价。”她说。

“开设‘一元蔬菜专区’本身就是一项惠民实践,专区每天都要不断供投放至少5个蔬菜品种。”店长黄东表示,专区里都是比较家常的蔬菜,确保社区困难群众也能吃上“低价放心菜”。

地处云贵高原腹地的贵阳市,山地多、耕地少,蔬菜种植碎片化、菜品自给率低、流通环节过多,加之蔬菜保供存在季节性缺口、供应结构不平衡,造成农民“卖菜难”和市民“买菜贵”并存。

为解决市民买菜难、买菜贵的问题,同时发挥大市场带动大扶贫的作用,打通贵州农产品销售渠道,2015年以来,贵阳市采取政府市场共同发力、公益性与市场化结合的方式,在零售环节,以公私合作模式,试点建设带有公益性的惠民生鲜超市,商品均价低于传统农贸市场20%至30%。目前贵阳市建设了154家惠民生鲜超市,阳关店只是其中一家。

“五年来,贵阳累计投入近5亿元财政资金用于惠民生鲜超市建设和持续运营,优先布局在城区范围内人口密集、消费需求量大、辐射范围较广的区域。”贵阳农投惠民生鲜经营有限公司董事长谢双键告诉记者。

“质优价廉,是我们供给蔬菜的基本要求。”谢双键介绍,蔬菜来源的变化,也有效降低了超市的成本。

曾经,贵州的蔬菜大多数都是从外省运来,运输成本较高,蔬菜价格也一直在高位运行。这几年贵州大力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很多地方都种上蔬菜,惠民生鲜超市采取农超对接的方式采购农产品,省内蔬菜占到超市采购量的70%。

“通过农超对接,实现了全省各地特色农副产品直销,带动了12万多农民增收致富,丰富了城市市民的‘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谢双键说。

在以往城市规划建设中,往往没有预留足够的公益菜市场用地,普遍存在住宅小区菜市场与人口密度不匹配、疏密不均的现象。贵阳出台地方性政策,将公益性农产品零售网点建设纳入公共服务设施公建配套,全面加快惠民生鲜超市建设步伐,目前全市作为新建小区配套设施无偿移交的新增签约网点已达28个。

多措并举之下,惠民生鲜超市蔬菜成本大大降低,超市内40种民生商品均价低于农贸市场。阳关店开业2年多来,累计销售额1.68亿元,其中生鲜销售8000多万元。接待顾客约280万人次,累计让利市民1000多万元。

为体现惠民生鲜超市的公益性,确保蔬菜售价惠民,贵阳专门出台管理细则,对影响居民生活的40种主要生鲜商品按有关部门提供的价格参考标准,合理定价。惠民公司也每天组织调研组到6个以上农贸市场调研,制定当天的惠民指导价,同步发送给154个超市店长,公司组织工作小组定期到超市抽查蔬菜价格,确保价格真惠民、菜品不断供、服务跟得上。

  

农民收益如何保障?

——构建“菜篮子”保供体系


超市的蔬菜价格降下去了,种菜农民的收益能得到保障吗?

记者来到清镇市红枫湖畔的骆家桥村时,69岁的周崇敬正在蔬菜大棚内忙活着。2019年,贵阳市农投扶贫公司到清镇市流转土地,大规模建设蔬菜保供基地。周崇敬将家里的7亩地流转给平台公司后,转过头到新建的大棚里当上了“新农民”。“在家门口工作每月就有两三千元的收入,还能锻炼好身体,真是不错。”

据测算,骆家桥村蔬菜基地平均每天有300到400个用工需求,每年带动务工人数15万人次,户均增加收入3万元。如今的骆家桥村,村民住上了好房子,养成了好习惯,过上了好日子,展现出一幅“新农村、新产业、新发展”的美丽画卷。

贵阳市农投扶贫公司党委副书记黄尧林介绍,骆家桥村蔬菜基地,共包括3个片区、245个大棚,占地3200亩。据统计,像这样的高标准设施蔬菜保供基地,贵阳市如今建有52个,常年提供35个蔬菜品种,年产优质蔬菜225万吨,全市蔬菜保供自给率从之前的45%提高到75%。

黄尧林表示,蔬菜基地的建设一方面有力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增值效益;同时,自有蔬菜基地的建设降低了惠民生鲜超市的采购成本,为贵阳市蔬菜稳价保供提供了基础支撑。

为了确保田间地头的农民收益不降低、不受损,贵阳全市惠民生鲜超市每个门店均设立了“贵州绿色农产品产业扶贫销售专区”,贵阳农产品物流园同样设立2.2万平方米的“贵州农产品销售扶贫专区”,为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提供“免铺位租金、免农产品进场费、免铺位使用履约保证金”的专用档口。

“销售扶贫专区的设置带动农户2.5万人以上,覆盖种植面积达20万亩,仅2020年就销售贫困地区蔬菜10万吨以上。”贵阳农产品物流园财务总监雷泽忠表示,目前扶贫专区已累计减免费用达1390余万元,销售本省农产品41.6万吨。

  

运营模式可否持续?

——构建“菜篮子”市场体系


超市菜价降了,农民收益涨了,农民和市民两头都得到实惠,但惠民生鲜超市的运营模式是否具备持续性呢?

惠民生鲜超市多在闹市区,租金成本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为了确保惠民政策的延续性,贵阳市先后出台多项优惠政策,对惠民生鲜超市予以门店租金补贴,市区两级按1∶1比例共同分担,租金补贴逐年退坡,十年期内财政补助资金占全市惠民生鲜超市物业总租金的比例约为74%。

“2015年以来,市区两级财政已累计投入租金补贴约5.57亿元,通过低价农产品销售累计让利于民约9.67亿元。”谢双键表示。

昔日,生鲜农产品从田间地头到终端零售市场要经历7个环节,流通成本在生鲜农产品价格中占了很大比重。为了切实降低成本,减少中间环节,贵阳市不断提高蔬菜基地直采直供率,将原有流通领域7个环节减少为基地——批发市场(配送中心)——惠民生鲜超市3个环节,实现农产品“最初一公里”到“最后一公里”的高效连接,切实降低流通成本。

“园区分拨后直送超市,既降低运输成本又减少过程损耗,给消费者送去最新鲜的菜品。”雷泽忠表示,公益性物流园区的建成特别是88个免费扶贫专区,不仅为农产品出村进城提供了渠道,也给全体市民配置了家门口的“保鲜冰箱”,真正做到了“黔货出山有平台,农民致富有门路”。目前,贵阳农产品物流园已成为全省最大农产品集散基地,源源不断地将全省特色农产品送到全市老百姓餐桌,助力各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从超市本身来说,保本微利是其努力的发展方向。在确保60%以上生鲜面积的基础上,惠民生鲜超市其余经营面积由合作企业按照市场需求,自主确定经营业态。目前,生鲜区域的销售额约占门店的一半,平均亏损率为5%左右,门店主要通过高毛利的快销品、非生鲜类商品及外租区的经营平衡盈亏,利润贡献约6%,基本能实现“微利”经营。同时,合作企业通过门店间的利益整体动态平衡,以盈补亏,保证了各门店的持续经营。

“惠民生鲜超市兼有公益性和盈利性,能否有效监管,直接关系到公益性能否实现和实现程度。我们采取定契约、定制度、定价格的方式,协同部门、联合媒体、发动群众,全面加强对惠民生鲜超市履行公益性职责的监督管理。”贵阳市农业农垦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唐樾介绍。

“菜篮子”稳了起来,市民满意度涨了上来,农民钱包鼓了起来,贵阳惠民生鲜超市模式仿佛是一根金扁担,让农民和市民两头都得到实惠;也如同在黔贵大地城乡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各类生产要素沿着最高效的通路加速运行,不断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更高追求。

编辑:董雨吉

关键词:超市 惠民 生鲜 蔬菜 民生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