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2021年第二期 2021年第一期 2020年第六期 2020年第五期 2020年第四期 2020年第三期 2020年第二期

首页>书画>画界杂志>2021年第二期

赋彩制形 山外看山—薛亮山水画风探微

2021年04月08日 17:25  |  作者: 黄 戈  |  来源:《画界》2021年3月 第2期
分享到: 

江天寂寥--薛-亮

江天寂寥--薛-亮

力追宋元、溯源魏晋的践行者

薛亮山水画风从本质上看就是对宋元山水精神的继承和发展,不从笔墨上刻意精雕“小情趣”,却从画面气质、章法结体乃至树石云水等具体而微的细节中变程式、化结构,“遗形取神”而抒发胸臆,他自己也曾言:“山水画家画山水,题材未必一定是现实的自然景观,也可能来自社会生活,来自生活的感悟,画山水不过是借景抒情而已。古人的技巧,完全拿来为己所用,不能排斥。但要找出新意,经典是常读常新的。”由此可见薛亮以宋元山水的经典形态作为自己创作的筑基,“以情入手”对自然实景进行高度的概括和集中,创造出开阔的画外意象,可谓“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这种状态是对时空的凝结,是一种对无限世界相对集中、概括的包含具象性因素的主观性创造,这是对中国画传统观念“以神取形”、“离形得似”的继承和发展。所以在薛亮的画中常有不尽符合现实和视觉科学的章法,却有合情合理而各尽其态的意境,直取宋元人的精髓而不落古人窠臼。

湖山秋醉-薛-亮

湖山秋醉-薛-亮

在过往的访谈中,薛亮提到有评论家提到他的画“用明代的城砖盖现代的大厦”。其话固然是有道理的。薛亮认为:“传统绘画语言的语义还是有一定程度理解的,传统绘画的语言模式修辞方法笔墨图形都有一定的精神指向性,没有优劣高下之分,关键问题在于你能否合理地逻辑性地符合审美规律地把它重新编排组合,传达出一种新的意蕴。”这牵涉到他对传统的认识、理解、运用,也表达了薛亮山水创作的基本立场、原则、态度乃至实践方式。这是基于文化积淀下的个性发挥,是有传统根基的时代创造,这样才会有薛亮山水既古又新的面貌。至于评论家说他运用明代城砖盖现代大厦,我不能完全同意。通过读画,岂止明代城砖,凡是为其所用的各代、各家均收入囊中,整合划一而自出新意。

秋江云涛--薛-亮

秋江云涛--薛-亮

因此,观薛亮山水,不仅仅要看他对传统符号的继承和运用,更要从传统绘画的品评标准、审美意趣中追根溯源。特别是作为南京的画家,薛亮对金陵文化的历史文脉传承有着深刻的感悟与淘染,其自然散发出的六朝风骨、魏晋余韵似乎是与生俱来的。如果把薛亮山水与《古画品录》中品藻之辞相对照,皆极相配:“精微谨细,有过往哲。”“赋彩制形,皆创新意。”“体韵遒举,风采飘然。”……随手采拾,无不贴切。只是不知谢赫若见薛亮山水,又当做何感想,如何品评一番呢?薛亮山水虽极富个性,尽显时代风韵,却处处渊源有序、来去明白,非当下某些东施效颦式临抚古人、或信手狂涂乱抹即言创新,更不是那些总试图“走捷径”、做足“画外功夫”的所谓画家只能望其项背。

云泉高致--薛-亮

云泉高致--薛-亮

个性的笔墨观与自我的符号系统

薛亮有着坚定的传统价值观,但在探索和构建自我艺术语言符号方面更为特立独行、卓尔不群,他认为“有创造性的画家都有自己的符号”,正是这些符号的聚集才形成了个人风格。

中国画在符号上最鲜明的特征在笔墨,它源于以线造型的实践方式,而“线”在客观世界的物理环境中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对于线条的美,中国人有着独特的审美视角和深层的哲学感悟,是最为纯粹的形的抒写。表现在中国画上,呈现出抒情性与程式性并重的基本特征,即抽象的品格兼备严格的程式。程式化本身既包含了千百年传统的历史积淀,也涵盖了画家经历各种修为的锤炼而形成的自我范式,所以简单摹学前人程式或刻意标榜自我范式都失之偏颇而非有价值的创造。薛亮山水画中出现的大量前人未见的程式或造型范式,却在细节中处处流露出传统脉络或古人消息,在以线造型过程中有常理、得古法而能出新意、达性情。譬如薛亮画太行山,山石结构明显有李唐、刘松年等南宋人的某些特点,但在线条排列上更加整肃,渲淡层次上更为概括,设色程序上更为丰富,因而重组后的古人符号已悄然化合为带有鲜明薛亮画风特征的谱系化的艺术语言表达方式。而薛亮个人山水符号最根本的建构理念在于其对笔墨的独到理解和研究。

冬--薛-亮

冬--薛-亮

在中国画中,笔墨即可视为符号,程式则是综合性的符号,它们都是抽象化的意象。我们在薛亮大量个性程式中可以不断归纳整理出极为丰富的个人符号,这些一树一石、一山一水的形态构成即可看到画家的笔墨个性。所以笔墨也可作为抽象化的过程,它包含了想象、概括、简化、提炼、升华等因素,而同时程式又是一切抽象元素必须具备的条件,它起到规范、约束、平衡抽象因素的力量,也是划定、构建本门类艺术语言符号内部秩序和外部形态的基本范式。简言之,笔墨与程式都是中国画必不可少的,单一强调笔墨而忽视章法、造型、色彩等其它绘画本体因素,必然把中国画推向陈陈相因、空泛概念的僵化程式。反之,一味图构程式的视觉新鲜感,主动丧失书写性的笔墨符号则可能把中国画引入另一种歧途和支流。所以薛亮对此保持高度的警惕:“符号要具备书写性,不具备书写性的画就易做作,即为画病。”20世纪末,吴冠中提出的“笔墨等于零”引发的中国画论争的意义即在于此:离开具体表现物象,死守“脱离时代的笔墨,就不成其为笔墨”(傅抱石语),这样的笔墨当然等于零。

冬---薛-亮

冬---薛-亮

对于笔墨的认识,薛亮甚至有更为惊世的论断:“笔墨过之则伤境。”单纯从字面意思,此言必然会给人歧义和争议,但结合薛亮的作品,实际上他以非凡的胆识实践着中国画追求以意境、神韵为本质的东方美学精神,以看似矫枉过正的论点点醒近世以来沉迷于玩弄笔墨趣味的“文人气息”,力图重建宋元山水那种远逝的高华朴茂、沉雄博大的大气象、大格局。因而薛亮的山水符号尽管带有鲜明的个人色彩,但它们是充满东方智慧和民族传统的逻辑秩序,一种充满情感智慧的、文化积淀的、精神指向的,同时具备书写性特质的符号系统。

(作者系江苏省国画院副研究员、傅抱石纪念馆馆长、东南大学艺术学博士后)

薛-亮

薛 亮 :1956年出生于江苏靖江市。江苏省书画院院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特聘教授,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第十二、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文化委员会副主任,民盟中央美术院副院长;江苏省艺术类高级职称专业评审委员会学科组长。国家一级美术师


责任编辑:邢志敏

文章来源:《画界》2021年3月 第2期


编辑:画界 邢志敏

关键词:薛亮 笔墨 符号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