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聚焦 资讯 多彩旅程 美丽中国 茶旅人生

首页>旅游>茶旅人生

春来碧螺香

2021年04月09日 14:16  |  作者:丁东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闲暇之时,泡上一杯茶,让身心浸泡在幽幽的茶香之中,仿佛时间停摆。也许正是这种感觉,让我对茶有了特殊的喜好。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上周日,三五好友相约,有幸到了东山。初春时节,迎面的风渐渐褪去了寒意。眼前的东山,风和日丽,山色青翠,湖光潋滟,好一幅如画的景致。据好友查证,东山又称东洞庭山,是延伸于太湖中的一个三面环水的半岛,与洞庭西山等72峰交汇而成风光旖旎的太湖景区。因隋朝莫厘将军曾在此隐居,故旧称莫厘山。其时,东山岛与陆地相隔30余里(见隋书《十道志》)。直至100余年前,才与陆地相接。东山不仅风景优美,文蕴深厚,而且年丰岁稔、物产富饶,是洞庭碧螺春的原产地,具有1000多年栽种茶树的历史。

产自太湖东、西洞庭山的碧螺春,顶级的干茶,1斤竟有6-7万个芽头,堪称中国嫩茶之最。干茶条索紧结,白毫显露,卷曲成螺,翠碧诱人,有“一嫩(芽叶)三鲜”(色、香、味)之称。用当地茶农的话说,“铜丝条,螺旋形,浑身毛,花香果味,鲜爽生津。”此茶冲泡后,杯中白云翻滚,汤色嫩绿晶莹,清香经久不散。饮后体健目明,神清气爽。

清末震钧(1857-1918年)《茶说》言:“茶以碧萝(螺)春为上,不易得,则苏之天池,次则龙井……”自唐代起,古称“功夫茶”“新血茶”的碧螺春,被列入“进贡茶单”,岁岁进贡朝廷,且远销全国各地及海外。在欧亚一些地方出土的陶罐、瓷器及铜质、锡质器皿中,曾发现有碧螺春的残余。碧螺春以其形美、色艳、香浓、味醇“四绝”闻名中外,位居中国十大名茶前列。

吃过晚饭,我们去了一间墙上挂有“相逢皆为友,落座全是仙”字画的茶室。在店主的招呼下,服务员从一精美的茶罐中,用勺子舀出色泽碧绿、叶形卷如雀舌的茶叶,小心倒入玻璃杯,加入少量约70度的开水,然后用茶筅搅拌均匀,再续上些水,轻轻摆放在我们的面前。我闻了闻,举杯呡上一口,只觉醇和顺滑,甘甜滋展,一股鲜雅沁入心脾。大伙见我陶醉的模样,无不深受感染,争相品味。此情此景,正应了“清风生两腋,飘然几欲仙。神游三山去,何似在人间。”这首诗。

所谓“自古名茶生峰顶,云雾叠翠日月星”,碧螺春品质绝佳,得益于四大天时地利:一是地理之利。碧螺春生长在600—900米海拔的山坡上,年平均温度15.5—16.5摄氏度,再加上光照充足,太湖水面水气升腾,雾气悠悠,空气湿润,有着绝佳的生长环境;二是土壤之利。碧螺春生长的土壤丰厚松软,属酸性或微酸性砂土,最适宜茶树生长;三是间植之利。碧螺春茶树和桃、李、杏、梅等果木交错种植,一方面,果树蔽覆霜雪,掩映秋阳,另一方面,茶树与果树枝桠相连,根脉相通,茶吸果香,花窨茶味,让碧螺春拥有了花香果味的天然品质;四是炒制之利。其制作方法,以一芽一叶至一芽二叶初展的嫩芽为原料,在特制的铁锅里,以适宜的火候,手不离茶,茶不离锅,用抖、抓、压、推、揉、搓等“六动”手法炒制,完全保持了茶叶的原味。得以上四大天时地利人和,洞庭山出产的碧螺春,其品质之上乘,风味之独绝,自在情理之中。

“入山无处不飞翠,碧螺春香百里醉。”那一款碧螺春,闪耀着诗意和文化,溯历史长河而来。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早已演变为一种时尚、一种情结。有人说,和尚饮茶是一种禅,道士饮茶是一种道,文人饮茶是一种文化。对于我这早已将茶融入生活的半个文人来说,此生,碧螺春不可或缺也!

(作者本名丁学东,系张家港市政协副主席)


编辑:陈姝延

关键词:碧螺春 春天 茶叶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