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社会聚焦 社情民意 民意时评 创客说 乐观社会 画里有话 滚动资讯

首页>社会>聚焦

200万养老护理员从哪里来?

让更多农村中老年妇女加入养老护理队伍

2021年04月19日 10:54  |  作者:蔡永飞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据报道,民政部数据显示,“十四五”期间,我国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现有2.54亿老年人和4000多万失能半失能老年人,而截至2020年6月底,全国养老机构总数为22万个,床位仅790多万张(其中民办养老机构的床位和数量均突破50%),养老护理员仅有50万余名。对此,民政部提出,到2022年底前,要培养培训200万养老护理员。

那么,200万养老护理员从哪里来呢?民政部养老服务业专家委员会委员乌丹星认为:“现在养老护理员队伍的主要问题是三个,第一个是招生难,第二个是留人难,第三个是职业通道不通畅。应该加大鼓励年轻人,让他们往这个行业里来,多部委协同合作解决市场上的难点、痛点问题。”笔者认为“年轻人进入这个行业”有一定难度,不如另辟蹊径,加大对农村中老年妇女的培训力度,让更多的农村中老年妇女进入养老机构就业。

首先,现阶段养老护理员事实上已经较多由农村中老年妇女担任。据报道,目前我国养老护理员的平均年龄是40至50岁。据哈尔滨市卫生学校实习就业办副主任刘宇介绍,“2017年,我们进入养老和养老相关机构的人员占毕业生就业率的1.74%,2018年是2.23%,2019年呈上升趋势,是2.41%。”尽管护理员进入养老机构的人数在“上升”,但毕竟才占2.41%,许多地方采取的是“老老互助”的办法,即进入养老机构的老人互相帮助。从调研了解的情况看,实际上(即使不都是来自农村的)也是中老年人特别是中老年女性在发挥作用。笔者曾在一家民营养老机构中看到,老板的母亲80多岁了,因为身体很健康,还在养老院里做一些服务工作。

其次,农村中老年妇女非常适合担任养老护理员。养老护理员最重要的素质要求是爱心和耐心,而不是工作技能,虽然也有技术含量,但稍加培训即可承担。现实中,农村中老年妇女长期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普遍怀有敬老爱老的感情,在家庭生活中她们始终承担照顾家人的责任,而长期比较艰难的物质生活条件也把她们磨炼得具有一定的耐心。相比之下,现阶段的年轻人经历相对简单,家庭条件相对优越,且多是家庭中被呵护的对象,与农村中老年妇女吃苦耐劳等精神相比,他们显然是有差距的。媒体也有报道,到养老机构担任护理员的年轻人流失很快,最多不会超过3年。

再次,在许多农村地区,特别是刚刚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乡村的农村中老年妇女,迫切需要像养老护理员这样的就业岗位。农村中老年妇女在劳动力市场上几乎完全不具备竞争力,她们多是在家做一些技术含量较低的农活,但她们在城市里却是养老护理员这一就业岗位上最具竞争力的群体,是极为宝贵的劳动力资源。据了解,一线城市家庭请一位养老护理员一般月薪都在1万元左右,即使是收入水平较低的养老机构护理员岗位,月薪也有3000到6000元。据笔者调研了解到,在贵州许多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有大量的中老年妇女赋闲在家,如果能够积极推动养老护理员市场向她们开放,培养200万养老护理员的任务应该很快可以完成。

为此笔者建议:一是各级政府应采取各种积极措施,大力推动养老机构向农村区域布局。尽管现阶段有条件进入养老机构接受服务的主要是城市老年人,但随着我国交通状况的极大改善,从城市到农村所需时间与市内也差不多,而农村自然环境远胜于城市,再加上现阶段老年人大多出生在农村,对农村有着天然的情感,养老机构建在农村可能更符合老人们的需求。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业农村的发展、农民的就业也需要养老产业进入农村。更为最重要的是,如果养老机构较多布局在农村,也能够成为乡村的支柱性产业,将极大方便农村中老年妇女进入养老机构就业,从而形成一举多得、互利多赢的局面。

二是政府民政、卫生健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可以联手支持养老机构承担养老护理员培训任务。应降低养老护理员岗位的进入门槛,应当实行无门槛直接入职、在岗培训的办法,由1名专业的护士带若干名新员工,应该很快就可以培训出相对熟练的护理员。同时,可以将培训费用直接发给养老机构,比如1名养老护理员培训经费1000元,由卫生健康部门负责评估培训成效。如果评估达到初级工、高级工、技师的水平,政府再给予一定的奖励。据报道,江苏省还规定如果护理员取得资格的话,还会给予每人3万到6万元的入职补贴。职业学校仍然可以加大培训力度,但主要应当培养养老护理员带头人、养老机构中的养老护理员培训师,而不是护理员本身。

三是国家应动员社会组织组织社会成员到养老机构开展志愿服务,特别是大中小学校一定要组织学生定期到养老机构提供无偿的志愿服务。有关方面应推动志愿服务机构以组织志愿服务人员到养老机构中开展养老护理服务作为一个工作重点。大中小学校可要求每生每学期必须到养老机构服务两个小时以上,并且必须做一些能够体现爱心耐心的工作,如为失能老人翻身、擦身子等,以此培养敬老爱老的社会风尚,也为年轻人进入养老服务业打好基础。(作者为民革中央“三农”委员会副主任)

编辑:位林惠

关键词:养老 护理 农村 机构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