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教育·资讯 教育·声音 教育·实践 教育·思想 教育·人物 成长·导航 假如我是委员

首页>教育>教育·实践

安徽省阜南县“城乡教育共同体”发展纪实

2021年04月21日 11:05  |  作者:张惠娟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微信图片_20210421110033

微信图片_20210421110042

微信图片_20210421110050

微信图片_20210421110059

微信图片_20210421110107

一所农村小学的蝶变

波光粼粼的水塘、绿油油的麦田、金灿灿的油菜花,白墙灰瓦的庄台。再加上放学归来的学童,组合成阜南仲春时节一道独特的乡村美景。

庄台,这个特殊的名词,诞生于国家治理淮河的进程中,是一种特殊的防洪工程。蓄洪时,民众可在上面居住避难。

因处于王家坝蓄洪区的特殊位置,庄台早已成为阜南县蒙洼人民居住环境的代名词。全县有131个庄台、6个保庄圩遍布在4个乡镇中。而王郢小学就位于蒙洼蓄洪库中上部一个庄台上。红蓝相间的教学楼,窗明几净的网络多媒体教室,配备齐全的实验室、图书室。午间时分,孩子们沉浸在书法、口琴、古筝、武术等不同的社团活动中。很难想象,这曾是蒙洼地区最薄弱的学校。

“如果不是城乡教育共同体的办学模式,这所学校去年就关门了。”老观乡中心学校校长任鹏告诉记者,王郢小学大部分学生都是留守儿童,随着庄台上群众的陆续迁走,加上校舍环境的老旧,不少家长将孩子送到了私立学校或者外地上学,近年来生源流失严重。

为了留住学生,2020年6月,教育局派阜南县第十二小学和王郢小学结对。“当我步入校门时,心里感觉任务很重:教室的墙面斑驳陆离,地面上还有坑坑洼洼。当时,整个学校只有40多名学生,其中四年级只剩下2个孩子。而面对随时即将关门的境况,全校的10名教师也提不起精气神……”这是第十二小学许艳对王郢小学最初的印象。为了提振教师的信心,同时说服家长,许艳第三天就在校园里召开了家长见面会,告诉家长要将县城小学的办学理念、师资及管理模式带过来,让家长放心。当时,家长有的怀疑、有的观望,还有人现场表示,“如果真像你说的那样,我们就让孩子继续在这里上学……”

暑假期间,许艳带领教师将学校未来的办学目标、教育理念做成了宣传册,并带领干部,走遍庄台,一家家走访,向老百姓宣传县委、县政府对乡村教育的重视、介绍未来学校的发展前景。与此同时,校园地面进行了平整、硬化,教室也进行了装修,校园环境焕然一新。这些软硬件的诸多变化,改变了家长们的想法。9月1日新学期开学时,许艳长舒一口气,“来了154个孩子,不少生源回流了……”此后,她充分挖掘支教老师的潜力,不仅在基础课上提升,还开发了各种社团。

“孩子爸爸妈妈都在外地打工,我们老人不会辅导作业,见都没见过古筝……”在王郢小学采访时,等候在校门口接孩子的一位奶奶高兴地对记者说,“现在孙女特别喜欢去学校。尤其是周六,一大早就央求穿上最干净的衣裳去弹古筝。”

第十二小学帮扶王郢小学的模式,其实是阜南县发起的“城乡教育共同体”的一个缩影。

为了让农村的孩子一样享受公平优质的教育资源,2016年秋,阜南县开始探索城乡教育共同体办学模式。在积累了一定经验之后,2020年,阜南县正式以县委、县政府的名义出台了《阜南县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意见》的文件,来解决探索过程中的瓶颈和制约共同体办学发展中的问题。

“名校带弱校,软硬兼施,优质教育资源下沉,形成‘一盘棋’思想。”据阜南县教育局局长陈刚介绍,截至目前,阜南县共成立了24个教育共同体,涉及27个乡镇的107所学校,涵盖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各个阶段。

“这是老百姓的实际需求,倒逼着我们想出来的办法。群众满意,说明路子没错。”陈刚表示,老百姓从之前追求的“有学上”到现在追求能“上好学”,如果农村学校倒闭了,村子里没有了朝气的孩子,乡村文明从何谈起?若将农村的教育搞好了,老百姓就不会抛家舍地去外面租房子陪读了,这也为群众节约不少支出。

“城乡教育共同体办学模式一看组织管理实不实,二看教育教学实不实,三看实施效果实不实。”陈刚告诉记者,从2017年底至2020年底,农村学校回流学生人数达24870人,老百姓愿意把孩子送过来,就是对我们城乡教育共同体办学最大的认可。

“深水鱼、浅水藕、滩头洼地植杞柳,鸭鹅水上游,牛羊遍地走,好学校就建在家门口……”如今,这个画面成为阜南县庄台上老百姓生活的真实写照。

均衡之后,再向高位优质进军

2016年阜南县在安徽省申报的12个县(区)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国家级评估验收中以第一名的成绩,高票通过评估验收。

实现均衡发展之后,下一步该如何走?阜南县委、县政府并没有就此止步,而是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放到一个更高的战略定位,高瞻远瞩地决定在阜南建设一所“标杆”学校,让教师幸福地教,让孩子幸福地学,让师生的生命充盈丰满,从而逐渐带动全县教育走向更高位的发展。

经过缜密考虑,县委、县政府把建设一所优质教育品牌学校的视点放到了富有中国教育高地之称的北京海淀。在机缘巧合下,陈刚局长联系到了耳闻已久的中科院附属玉泉小学高峰校长,并传递了县委、县政府的办学意图,表达了对幸福教育的向往。

“阜南,作为国家级贫困县,有这样远大的办学志向。”乐心公益事业的高峰校长也十分愿意帮扶贫困县办好教育。当年,阜南县教育局和中国科学院附属玉泉小学就签订了“手拉手”办学协议。

这所承载着阜南教育人期待的“样板校”,将校址选在了城乡接合部的鹿城镇。在动土建设新校区的同时,教育局从全县范围内遴选了20名优秀教师到北京玉泉小学进行了为期半年全程沉浸式的跟岗培训。因为学情不同、家长受教育程度不同,老师的水平也不同,培训回来后,他们就办学模式进行了加工、细化、整合,在理想与现实中找到一个平衡点,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参照北京玉泉小学重新研发的课程、教材、管理、运行模式,结合学校师生家长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梳理、提炼出了自己的文化、课程、教材、教法。学校还制定出了学校九年发展规划,确定了幸福教育理念下的阜南玉泉办学模式。

为了拓展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让每个孩子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学校还开设了国乐、足球、合唱、扎染、陶艺、口琴、田径、航模、戏曲、泥塑等60多个适性课程,并分为校级、级部和个性化的自主选修。学校还以主题教育为主线设计课程,不断发展学生的情感、品格和社会性。采摘节、白雪节、风筝节……让孩子们在丰富的主题活动中立德树人。

“北京学习,让我们收获最大的就是儿童观的改变。”在京城优质小学跟岗培训带来的启发和收获,让被评为“阜阳好人”的王冬梅深有感触。2019年冬,在一次放学时,一名学生心脏骤停而昏迷。在北京玉泉小学培训期间,王冬梅刚好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急救培训。危机面前,她勇敢地冲了上去,及时寻求医护人员家长,并与他们一起开展了专业的心肺复苏接力,最终成功挽救了孩子的宝贵生命。如今,已是学校副校长的她,还经常通过微信和她在北京玉泉的“师傅”请教。“我们每一位老师,都能将孩子儿童放在学校正中央。”王冬梅介绍,在阜南玉泉小学,老师俯下身和孩子谈心、弯腰为孩子系鞋带等小细节成为校园中最熟悉的剪影。

“自2016年去北京玉泉小学学习,到回到阜南落地幸福教育办学模型,我们已经经过了4年的摸索和实践,可以说,幸福教育已在我校落地生根,初步实现了县委、县政府进一步推进我县义务教育高位、均衡、优质发展的目标。”乔浩说,4年来,学校通过在课程、教师家长层面实施的幸福教育活动,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幸福教育的理念不仅在县城学校开花结果,如今在农村小学也落地生根了。校园环境更有文化内涵了;教师通过集体教研、集体备课,专业水平提高了;孩子们的课程资源更加丰富,家长对学校更认可了。仅1年时间,阜南玉泉小学代寨分校生源回流170人,合胜分校生源回流140人……”随着幸福教育理念在阜南的逐步推进,县委、县政府4年前的梦想也逐渐照进了现实。

乡村振兴,“振”什么?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脱贫后,如何防止经济欠发达地区再返贫?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教育是乡村的支柱,中国乡村的振兴、农村的现代化,离不开乡村教育发展。不少农村学校硬件条件明显改观,但教师队伍和管理跟不上,质量上不去,学生还是留不住。“村子里若没有了孩子的读书声,只剩下暮年的老人,乡村振兴从何发展?乡村文明从何谈起?”陈刚说,乡村振兴,核心是办好所有的乡村学校,让老百姓都愿意将孩子送到家门口读书。

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阜南县一边激发乡村学校的内生动力,一边加大外部支持与帮扶,将优质教育资源下沉到乡村学校。如何让老师留下来,又留得住?就需要在待遇、精神及专业成长方面做足文章。

为了提高乡村教师待遇,阜南县政府出台的《阜南县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实施意见》,依据学校艰苦偏远程度实行差别化补助标准,所需资金除省财政拨付外,其余部分由县财政按照1∶1的比例予以配套发放,较偏远地区教师每月最高能补助1500元。

对于参与城乡教育共同体项目的乡村教师,也有专门政策保障。据陈刚介绍,凡是共同体学校支教的老师,县政府县财政每人每年补贴2万元。如果去偏远乡村学校工作,每个在岗月还有1500元的生活补助,“这两项加起来,一年就多出35000元的收入。另外,在农村工作3-5年后,在职称晋升评优方面,还有政策倾斜。”

留住教师还体现在对教师的人性化关怀上,县教育局首先建立了班子梯队,把有思想、有工作热情的年轻人储备起来。特别是为了留住新招的外地年轻教师,县教育局还办了几届青年教师交友联谊会,“只有家稳定了,他们的心才能安。”曾担任过牵线“红娘”的陈刚说。

“推进教育均衡发展让农村的教师找到了成就感,他们不再羡慕城里的教师了,也再不会想方设法往城里跑了。”采访中,阜南有不少校长告诉记者,如今,乡村教师更有吸引力。

“去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时就指出,要坚持立德树人、抓好教育工作。对于阜南县而言,办好教育更是民生需求、百姓呼声。”分管教育工作的阜南县副县长刘丽丽告诉记者,阜南全县170多万人口,涉及数万小家庭,数万名孩子。没有教育就没有发展,就谈不上美好的未来。

多年来,县委、县政府对教育事业高度重视,将之视为“战略工程”,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仍投入大笔资金发展教育事业。刘丽丽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十三五”期间,全县教育经费总投入110.56亿元,其中教育建设类投入33.97亿元,基本满足了让所有的孩子有学上、上好学的要求。刘丽丽也期待,在全县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在社会各界有志之士的帮助下,阜南教育一定会在幸福教育路上创新作为,让今天教室里的孩子,成为明天阜南的优秀建设者。

编辑:位林惠

关键词:教育 学校 阜南县 乡村 小学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