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热点背后 政协历史 奇闻轶事 军事历史 口述历史

首页>春秋>军事历史

粤东支队勇破蕉岭县城

2021年04月22日 14:05  |  作者:贾晓明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1946年底,中共中央发出指示,要求南方各省配合正面战场,根据不同情况,有条件地、广泛地开展群众性的游击战争。中共闽粤赣边工委立即进行动员,制订方案,经向上级请示同意后,把边区工委迁到广东大埔,以坚持斗争的老战士3个班为骨干,于1947年5月在大埔坪沙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粤东支队。

粤东支队成立后克复重重困难,在广大地区全面开展游击战。经过约10个月的转战,支队摧毁了国民党60多个区乡基层政权,歼敌2000多人,部队也不断发展壮大,到1948年初已发展到300多人,部队的军政素质也有很大提高。

1947年10月,宋子文任国民党广东省主席。宋上任伊始,就大肆叫嚣将广东建成国民党的“反共基地”,并着手强化“治安”。1948年1月26日,宋子文在广州成立“闽粤边区剿共总指挥部”,又和国民党福建省主席刘建绪商议“联防联剿”计划。他们把福建省的平和、永定、上杭、龙岩、武平,广东省的饶平、大埔、梅县、平远、蕉岭等10个县划为“共区”,准备拼凑6000余人的兵力,对粤东人民武装实行重点“清剿”,并宣称“半年内肃清共军”。

面对国民党军的“清剿”,粤东支队在中共粤东地委领导下,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1948年1月下旬,中共粤东地委于丰顺县马图村召开第二次执委扩大会议。会议总结了前段斗争的经验,传达了中共中央香港分局关于“消灭地方反动武装越多越好,发动群众越多越好,斗争越广泛越普遍越好”的指示,并讨论了下一步的行动计划。会议决定,放手发动群众,加紧各县独立大队的建设,开展平原游击战争,巩固已开展工作的地区,并开辟新区。会议决定,粤东支队除已派出的一路去梅(县)兴(宁)平(远)蕉(岭)边,一路去饶(平)和(平和)埔(大埔)丰(顺)边活动外,支队主力挺进杭(上杭)武(平)蕉(岭)梅(县)边,攻打蕉岭县城。同时,将各县游击队整编为8个独立大队,统一番号,以便统一指挥,协调行动。

1948年2月,粤东支队从马图村出发,准备攻打蕉岭县城。部队采取声东击西的策略,先向东南挺进,于2月4日攻占丰顺县的黄金圩,歼灭丰顺保安队一个中队和乡自卫队60多人,摧毁炮楼1座,缴获长短枪70余支。2月15日,粤东支队再接再厉,打下敌人的大埔县梓良乡公所,接着挥师北上梅县桃源。26日,支队进入蕉岭县北标乡的水涨田,与独立第七大队汇合。随后双方在水涨田召开作战会议,研究敌情,讨论攻打蕉岭县城的具体方案。

据侦察,当时蕉岭县城内驻有国民党正规军、警察部队、民团共300多人。根据敌情,粤东支队作出部署:以第一中队、教导队从正面和侧面攻击县政府;第二中队攻打枧厂敌人;警卫中队一部负责占领镇山楼后面的老虎坑山顶制高点;独立第七大队第一中队负责解决忠烈祠之敌;指挥所设在镇山楼;攻击时间为3月2日凌晨。

2日凌晨,粤东支队警卫中队先行发起进攻,迅速占领城北的镇山楼和老虎坑山顶制高点。随后第一中队从正面攻击县政府,教导队则通过紧靠县政府的蕉岭中学操场,攻击县政府后门守敌,敌人负隅顽抗,战斗呈胶着状态。不久,独立第七大队第一中队和支队第二中队顺利解决了外围的敌人。支队领导闻讯后抓住时机,重新调整兵力,集中力量对县政府守敌发起新的进攻。进攻开始前,支队领导率政治部战士到蕉岭中学,隔墙用喇叭筒向敌人开展阵前喊话,宣传人民武装“缴枪不杀,优待俘虏”的政策。一些敌人听从劝告,停止抵抗。但一部分敌人仍拒绝投降。粤东支队随即发起最后的进攻,教导队用炸药将后墙炸开一个一米见方的洞口,突击队员从这里冲入县政府,乘敌人慌乱之际,第一中队也迅速冲破了正面阵地。十几分钟后,粤东支队完全占领县政府。

战斗胜利结束后,支队战士立即释放被敌人关押的群众100多名,政治部同志开仓分粮,赈济贫苦民众,并走上街头张贴标语,向群众宣讲解放战争的大好形势。下午5时,粤东支队在打扫战场后从容撤离蕉岭县城。

蕉岭县城之战,粤东支队毙、伤、俘国民党军60多人,缴获长短枪300余支、子弹万余发、军用物资一批。此次战斗的胜利,进一步推动了粤东游击战争的发展,让敌人的“半年内肃清共军”计划还没来得及实施就已宣告破产。  

编辑:王慧文

关键词: 粤东 蕉岭县 县城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