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统战时讯 民族宗教 非公经济 中央社院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 党外知识分子 涉疆涉藏

首页>统一战线>要闻

丝绸路上幸福花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棉花产业见闻

2021年04月23日 09:32  |  作者:李丛杉 叶璞 赵爽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社会)(9)咱们新疆好地方(272068)-20210423091845

采棉机在一处棉田进行采收作业(2020年10月23日摄)。新疆是我国最大的棉花产区,2020年新疆棉花产量达516.1万吨,占全国棉花总产量87.3%。 新华社发


人民政协网新疆4月23日电(李丛杉 叶璞 赵爽

被誉为“边陲明珠、塞外江南”的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边缘。在这块形似海棠叶的土地上,高原明珠赛里木湖澄澈碧蓝,途经这里的丝绸之路传承千年。如今,这个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中通道”重要连接点和进出口过货关键节点的地区,贸易新城正在崛起。作为新疆优质陆地棉产区之一,一条从种植到加工、生产、贸易的棉花产业链正在被完整打造,一朵朵洁白的棉花为博州人民带来了红火的日子。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新疆工作,要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牢牢扭住新疆工作总目标,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以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多谋长远之策,多行固本之举。在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引导下,博州正在焕发着新的光彩。4月12日至18日,我们深入博州,从即将播种的棉田到忙碌的纺织车间,采访一线棉农、棉纺企业工人、行政管理部门人员,了解和展现真实的新疆。

广袤大地遍开致富花

4月正值棉花播种的季节,在博州博乐市贝林哈日莫墩乡决肯村,一望无际的棉田里,棉农们刚刚清理完去年残留的地膜,准备播种。维吾尔族青年居玛洪骑着摩托车呼啸而至,停在田里一台大型播种机旁。

居玛洪是决肯村村民,种植着100多亩棉田,年纪轻轻已经是10年的“老棉农”了。谈起两年前买下的播种机,居玛洪直夸赞:“现在种棉花都靠机械作业,播种机一天能播100多亩地。到了秋天,二三百亩地的棉花用机器一天一夜就能采完,而且机械采棉平均每亩要比人工采棉节省七八百元。”

机械作业节省了大量时间、人力和精力,100多亩棉田的种植和采摘靠居玛洪一个人就足够了。除了种棉,居玛洪还种植十几个大棚的蔬菜,到了夏天可以去夜市摆摊赚钱。被问到收入,居玛洪笑起来,既害羞又自豪地说:“一年大概能赚20万到25万吧!”

居玛洪只需要定好档位,安装了GPS导航系统的播种机就能自行在棉田上画出一道笔直的线条,精准地膜播种一气呵成,一粒粒棉种被植入土中,等待着秋天的丰收。

播种机的马达声轰隆作响,农技人员正在播种好的棉田里作细致的检查,博乐市农业局种业发展中心主任黎玉华十分熟悉这种场景。2018年,黎玉华任决肯村第一书记,靠自己的农技专业知识帮助村民,和村民建立了很深的感情。作为远近闻名的“明星村”,决肯村近年来的变化堪称焕然一新。一走进村子就能看到两层楼的幼儿园,旁边是养老院。在村委会东侧,郁郁葱葱的林木掩映着村民们居住的一排排独栋小楼,更远处矗立着几十座蔬菜大棚。

决肯村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种植棉花,是靠种植棉花走上致富路的。2009年,决肯村成立了博乐市拓垦专业合作社,按照“带地入社、按股分红、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模式,开始探索规模化种植道路。2015年,合作社大力整合土地,不断扩大种植规模,并实现“四个统一”:即统一贷款、统一品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既降低种植成本,又保证棉花优质优价。

土地整合,让一大批村民有机会探索新的致富路。2015年,在惠农政策补贴下,决肯村建起了30座蔬菜大棚,种植绿色、无公害蔬菜让村民的腰包又鼓了一些。有的村民开起了农机配件店、五金店、服装店等,有20多户村民在博乐市买了商品房,过上了农忙在农村、农闲住城里的生活。

除了种植棉花,决肯村一直没有放弃探索致富新思路,这其中,民宿旅游为村子带来了勃勃生机与巨大商机。“邀请三五好友,避开闹市,在乡村民宿的天台上吃烧烤、赏风景,晚上还可以数着星星入睡。”这是黎玉华对决肯村发展民宿旅游的美好畅想,如今农家乐、采摘园、荷花节……一个个游玩项目都能创造可观的收入。决肯村在集体致富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广,村民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民族团结催开产业之花

丰富的棉花资源推动着新疆的纺织行业不断发展。在博州,政府对棉纺织企业给予了多方位的扶持,棉纺织业为保障社会稳定、拉动经济增长、创造就业岗位、致力脱贫攻坚等作出了巨大贡献。

走进位于博乐金三角工业园区的一家棉纺织企业车间,机器轰鸣声不断,一眼望去,一组组纺织机器整齐排列,有序运转,基本无需工人操控。企业负责人李斌介绍,这里约有1000名员工,年上缴利税1000万元左右。2014年5月,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强调对口援疆是国家战略,必须长期坚持,把对口援疆工作打造成加强民族团结的工程。湖北省与新疆博州是对口支援单位。为贯彻落实会谈精神,李斌所在的湖北某纺织集团决定在博州办厂。有湖北与新疆两地政府大力支持,纺织厂很快投入生产。

企业员工中有80%左右是少数民族,包括蒙古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等。在工业园区食堂,28岁的纺织工人阿米尔江正在吃饭。面对摄像镜头,他毫不怯场地用流利的普通话聊了起来。今年是他在这里工作的第三年,每月工资有5000到5500元,这对他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收入。收入有保障,让他能在节假日经常带上家人去外地游玩,饱览祖国大好山河,开阔眼界、增长见识。

4月9日,全国政协第47次双周协商座谈会召开,围绕“推动民族地区多渠道就业”协商议政。会议指出,产业发展是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保障就业的关键所在。

事实上,作为博州重要产业之一,棉纺行业带动就业的潜力巨大。李斌介绍,企业员工的工资在4000到7000元左右,招工基本“零门槛”。“只要愿意通过劳动脱贫致富,都能在公司找到工作岗位。有些轻度残疾的,只要有劳动能力我们也都接收。”李斌还特别提到,因为部分员工文化水平较低且语言不通,企业的培训周期相对较长,政府还提供了相应的培训补贴。李斌说:“有的员工掌握了一技之长,回到家乡求职更有竞争力;有的员工工作几年攒钱直接在博乐市扎根;还有的原本是普通农民,如今已经是企业的管理人员了。”

近几年来,由于地理环境优越,棉花品质上乘,生产设备自动化程度高,产业链完整,新疆的棉纺织品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呈现出越来越强的态势。

“棉棉用力”幸福花开

棉花种植业是博州的传统主导产业,现已成为博州的重点产业之一。2014年,博州只有一家棉纺织企业,如今已有16家,行业龙头企业也纷纷落户博州。棉纺织业的飞速发展为博州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非常明显。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棉纺织企业已为博州带动就业3000余人,这自然少不了博州政府的扶持和帮助。对此,博州政协委员、州工业和信息化局行业管理科科长胡华丽深有感触。

结束了手头的工作已经是下午两点多钟了,胡华丽才吃上了这天的第一餐。她一边吃饭一边接受采访说:“今年3月汪洋主席在新疆调研时强调,要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进一步夯实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基础。作为基层干部,在政策扶持方面,我们都会第一时间落实国家和自治区针对棉纺织业的政策,制定规范流程,第一时间给企业审批到位,保证企业的正常高效运行。在为企业纾困解难方面,博州建立了‘包联制’,州县领导一对一对接企业,帮助解决棉纺织企业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2020年1月,博州的一家纺织企业复工在即,部分外地工人和技术人员却因疫情无法及时返厂。得知这一情况,该企业的帮扶人员立刻联系包机统一将员工接回。在州政府的帮助下,返程一路“绿灯”,企业顺利复工复产。针对一些经营困难的企业,帮扶干部则协调呼吁本地产品自产自销,将政府采购部分优先考虑经营困难的企业。

保障棉纺织企业用工也是政府关注的重点。博州一方面建立为棉纺织企业专门输送人才的机制,一旦企业缺人,通过人社部门的平台就能及时为企业输送满足生产需要;另一方面多措稳岗,除了落实相关政策,还通过岗前培训补贴、社保补贴、稳岗补贴等优惠政策为企业减轻负担,给予员工奖励。同时,政府还帮助企业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定期组织举办民族团结活动、党建活动、企业文化活动等,提升凝聚力。通过这些举措,博州棉纺织企业的员工稳岗率达到90%以上。

谈到稳岗的作用,胡华丽不无感慨:“员工稳岗对于棉纺织企业来说非常重要,关系到生产稳定,生产稳定则企业效益提高,员工的收入就更有保障,这是一个互相影响的关系。”日常工作之余,胡华丽也不忘履行政协委员的职责,今年她提交了一件关于提高本地棉花就地转化率的提案,希望进一步推动博州棉花产业的发展。

博州棉纺织业的飞速发展带给胡华丽工作、生活的变化也很大,最明显的就是工作越来越忙,压力越来越大,但是想到肩上的责任,想到博州日新月异的变化中有自己的一份贡献,胡华丽表示:“虽然辛苦也甘之如饴。”

丝绸路上幸福花开。大力扶持和发展棉纺织业,将其打造为博州的支柱产业,正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举措。深入博州这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热土,处处都能看到各族人民努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的美好画面,令人难忘。

编辑:贾元昌

关键词:企业 博州 棉花 新疆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