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政协动态 协商建言 委员声音 主席日志 正商量 议政瞬间 委员聊辽

首页>协商>协商建言

为了母亲河奔流不息

——陕西省政协“黄河流域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月度协商座谈会综述

2021年04月26日 10:55  |  作者:路强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1(272844)-20210426104231

陕西省政协人资环委在延安市延川县调研清涧河王家河断面水质情况 李荣 摄

3(272842)-20210426104247

陕西省政协人资环委在渭南污水处理厂调研李荣 摄

人民政协网陕西4月26日电(记者 路强)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在古人诗句中壮丽豪迈的黄河,现如今却要花费很大力气才能保持不断流。

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黄河同长江一起,哺育着中华民族,孕育了中华文明。可时至今日,是什么让“母亲河”如此疲惫不堪?一组数据似乎可以说明问题:黄河水资源总量不到长江的7%,人均占有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7%,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达80%,远超一般流域40%的生态警戒线。

“黄河水资源量就这么多,搞生态建设要用水,发展经济、吃饭过日子也离不开水,不能把水当作无限供给的资源。要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黄河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指明方向。

陕西作为黄河流域的重要省份,如何做好黄河流域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大文章?4月15日,省政协召开2021年首次月度协商座谈会,围绕这一话题,省政协委员、民主党派成员、专家学者和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展开深入交流协商。

制约发展的最大短板

如何保护好黄河水资源?陕西省政协常委、省发改委副主任刘迎军认为要破解“四水”问题:突出抓好水土保持,破解“水浑”问题;深入实施污染治理,破解“水脏”问题;全力防范洪水灾害,破解“水多”问题;集约节约利用资源,破解“水少”问题。

关于“水少”,刘迎军详细解释,陕西水资源在时空、地域上分布不均,属于长江流域的陕南水资源量占全省的70%左右,黄河流域水资源量不足全省的30%。而与这30%水资源相对应的,是全省65%的面积、76%的人口和85%的经济总量。

“水资源短缺已成为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良好生态环境的最大制约和短板。”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苟润祥直言不讳。

会前,省政协人资环委开展了大量的扎实调研,在调研中委员们达成共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节约集约用水意识不强、利用效率低、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和资金投入有限。

陕西省水资源总量为495.3亿立方米,人均964.8立方米,仅相当于全国人均水量的一半,2020年全省用水总量90.5亿立方米,近10年用水超出分配定额约65%。虽然出台了《陕西省节水型社会发展纲要》《陕西省全民节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等政策法规,修订了《陕西省节约用水办法》,但多为倡导鼓励性政策,刚性约束不强。各部门对缺水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严重性认识不足,公众节水的意识和参与积极性不高。

水资源利用效率低是陕西省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的主要问题,委员们了解到,陕西省农业用水占比超过60%,但农田灌溉有效利用系数仅为0.577。沿黄流域是能源化工基地,但高耗水行业的节水积极性不高,节水意识不强。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再生水利用率低,2021年国家十部委提出,到2025年,全国地级以上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5%以上,而陕西省目前利用率为5.81%,差距较大。

此外,委员们还发现,近年来,黄河流域部分地区国民经济用水挤占生态环境用水严重,部分支流上游过度开发,下游断流时有发生。退耕还林还草后植被增加,入黄泥沙减少,但水土流失没有根本遏制。机井数量大增,地下水开采量逐年增大,局部严重超采。渭河下游地下水埋深较浅的灌区,面源环境污染,水环境保护等问题突出。“水资源保护形势依旧严峻。”苟润祥忧心忡忡。

抓住节水的牛鼻子

“陕西黄河流域自然禀赋较差,但用水需求增长旺盛,推进深度节水控水是应对未来缺水形势的首要选择。”苟润祥认为,推动用水由粗放低效向节约集约转变,首先要优化顶层设计,全面摸清全省沿黄流域水资源禀赋和开发利用现状,破解瓶颈制约,科学谋划构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体系建设。

“陕西既是水资源短缺省份,同时也是国家能源基地与粮食主要产区之一。”全国人大代表、民建陕西省委会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方兰补充道,顶层设计需统筹考虑区域产业布局与当地生产要素之间的关系,特别是能源生产、粮食生产与水资源之间的均衡关系。她建议,进一步建立健全水利、发改、能源、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等部门之间的沟通、对话、协调机制。同时,以农业生产集约化、能源工业技术化来促进高效节水产业体系建设。

“一定把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省政协常委、咸阳市副市长程建国强调,要坚持科学合理布局产业,做到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杜绝在水资源短缺的地区布局耗水量大的工业项目;农业项目也应考虑水资源情况科学布局。比如,在关中水资源较丰富的渭河沿岸地区,布局发展耗水较大的水果、蔬菜等产业;严禁在降水稀少、地下水资源严重短缺的旱腰带地区发展蔬菜、水果种植类产业,确保做到量水而行、量水而产。

“据水利部数据,农业用水比重仍然占黄河用水总量的80%左右。”省政协委员、陕西电子信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燕林豹认为,推进黄河流域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一定要抓住农业节水“牛鼻子”。他提出,发挥陕西在现代农业领域的学科、技术优势和在5G通信、物联网等领域的产业优势,在具备条件的关中现代农业基地,特别是设施农业、绿色果业、花卉业等高附加值产业领域,率先实施“智慧农业”改造提升。运用AI、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科学合理确定灌溉用水的时机和用量。加大农村饮水设施管理自动化控制、IC卡智能水表等新技术推广,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对此,西北政法大学商学院院长李晓宁表示认同。她说,提升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是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重点。应持续扩大农业灌溉节水工程,提高农业用水效率。严控高耗水作物种植面积,积极扩大节水耐旱作物种植比例。完善农业节水补偿机制,激发农户自主使用农业节水技术。

可挖掘的潜力在哪里?

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难题,说到底,一靠开源、二靠节流。省水利厅副厅长丁纪民直言:“陕西省黄河流域解决社会经济发展新增用水当地已无潜力,只能依靠调引汉江水和黄河干流水以及再生水的挖潜。”

正因如此,“非常规水源”“再生水”这些“节流”的办法在会场上频频被提及。

非常规水源是指区别于常规水资源的再生水、雨水、海水、苦咸水、矿井水等,是常规水资源的重要补充。九三学社陕西省委会农林委员会副主任、长安大学水环学院教授乔晓英建议,强制执行《水利部关于非常规水源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的指导意见》,在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总量控制红线考核时,非常规水源利用可以不受规划期和年度用水控制指标限制。建设项目能使用再生水的,一律不再审批新鲜水,并对再生水的用户实行分类管理。同时处理好黄河水取用、当地水资源和非常规水源供水之间的关系,将非常规水源利用放在优先地位。

省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特聘专家、西安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院长朱记伟呼吁,注重加大支持和资助力度推广节水新技术、设备和设施。同时,加快城市供水管网的建设、改造与维护。因地制宜建设海绵化设施,示范并推广中水回用系统与雨水收集系统,有效处理生活废污水、雨水,用以冲洗公共设施、景观水补充及绿化灌溉。

苟润祥则表示,要坚持运用行政许可、财税奖补、价格杠杆等政策工具,严控用水增量,严禁盲目建造各种人工河湖景观,坚决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推动完善差异化水价和农业、工业、生活用水等约束机制,倒逼全民节约利用水资源。大力推广使用再生水,对积极创造条件利用再生水给予激励和奖励。

“灌溉机井建设和运行的成本较低,且机井取用地下水灌溉灵活方便,水质好,有利于满足小农户和经济作物生长需求。由此全省地下水开采量逐年增大,局部超采严重。”省地下水保护和监测中心副主任王清发提醒,在水资源开源时不要总打地下水的主意,要依法依规加强地下水的管理和保护。

与会的陕西省副省长魏增军对委员、专家们的意见建议给予充分肯定和积极回应,他表示,省政府将坚持把节约集约用水内植于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中,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健全水资源优化调度配置体系,建立健全节水评价制度、计划用水监管全覆盖制度,加强监测评价考核力度,营造节水优先社会氛围,努力推动黄河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再上新台阶。


委员专家观点

民建陕西省委会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方兰:

促进高效节水产业体系建设

要以农业生产集约化、能源工业技术化促进高效节水产业体系。农业节水必须建立在横向上实行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集约经营,纵向上实现产供销一体的大生产格局之上。积极推动农业大型国企、农业龙头企业、大型农场以及村集体合作社、民营企业、家庭农场等达成合作,探索建立国企与民企高效灵活的合作模式。在陕北能源富集区淘汰落后产能,进行技术转型升级,加大矿井回水利用;短期内通过提升能源基地水资源使用效率,长期异地调水以及新型节水技术应用缓解能源基地水资源约束。

省政协常委、咸阳市副市长程建国:

制定严格的水资源管理规范

要根据区域水资源条件,制定严格的水资源管理规范。严格按照《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抓好取水许可审批管理,适当调高地下水的开采门槛。进一步规范水资源费征收。运用价格杠杆进行调节,对超计划用水实行加价收费。同时,强化取水计量管理,加大对取水大户监管力度,倡导节约用水,进一步提高用水效率。

长安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教授乔晓英:

促进城镇再生水利用

开展再生水的数量和用途调查,对新建的供水管路和管网设施实行分质供水。对应建而未建再生水利用设施或应利用而不利用再生水的,强制规定使用再生水,对积极创造条件使用再生水的给予奖励。采取多种途径加大对再生水利用的宣传。

省政协委员、陕西电子信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燕林豹:

推进能源消费结构优化升级

陕西所在的黄河中游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面对重化工业占绝对主导的能源产业格局,建议严格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在生态脆弱区、严重缺水区、地下水超采区,实行负面清单管理,严控新上或扩建高耗水项目,淘汰高耗水工艺和高耗水设备,推动传统能源化工朝着高端化、精细化方向发展。进一步发挥好陕北地区风光资源优势,加强光伏、风电新能源产业发展,以规模优势推动节能、节水、降耗。

西安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院长朱记伟:

创新模式推广节水技术设施

目前,陕西省城市生活节水存在居民节水行为滞后、用水效率及效益较低、雨水及中水回用不足、合同节水体制机制需完善、用水计量及监督有待加强等问题。建议强化典型用户群节水辐射作用,在机关、单位、学校、医院等用水量大的单位,开展节水行动,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创新模式推广节水技术及设施;持续健全节水计量和智慧管控;加快制定节水监督检查办法;完善水价调节机制;继续加大节水宣传力度。

陕西省地下水保护与监测中心副主任王清发:

依法依规加强

地下水管理与保护

关中地区农灌区存在地下水开采量逐年增大,局部超采严重;地下水埋深较浅的灌区土壤盐渍化严重等不容忽视的问题。建议依法依规加强地下水管理与保护;建立健全水价体系,利用经济杠杆助推地表水、地下水两水联合调度;加强末级渠系管理维护,确保灌溉效能发挥;加强排水设施维护与管理,开展盐渍化土壤改良。

部门回应

省水利厅:

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指标体系

2020年陕西省全面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做好顶层设计,严格节水制度,强化节水监管,节水政策法规、市场机制、标准体系趋于完善,技术支撑能力不断增强,管理机制逐步健全,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效果明显。

下一步将坚持“节水优先”,深入实施国家节水行动。把节水作为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配置、调度的前提,推动用水方式进一步向节约集约转变。建立刚性约束制度,严控水资源开发利用上限。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指标体系。构建陕西现代水网,优化水资源配置战略格局。坚持科技引领和数字赋能,提高水资源智慧管理水平。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完善激励政策

近年来,陕西省在工业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加大培训力度,积极推广节水新技术和新工艺;创建节水型企业,组织开展水效领跑者遴选工作,强化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工业节水增效;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促进水资源节约循环利用。

建议出台工业用水约束性政策措施,由省发改委、省水利厅推动完善差异化水价、用水定额等方面相关政策,倒逼企业提高节水意识。完善节水型企业激励引导政策,进一步加大节水技术推广力度。统筹节水型企业标准。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抓好公共供水管理

为助力黄河流域水资源节约利用,我们扎实推进节水型城市创建,建立了创建工作定期协调督办推动制度;强化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整治,加强管网抢修、维修、改造;加强海绵城市和综合管廊建设;加快实施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全面完成城市黑臭水体治理。

下一步计划持续加强节水城市创建工作,提高用水效率;抓好公共供水管网管理,合理分配供水额度,完善系统调度机制;推进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尽快实现污水管网全覆盖、全收集、全处理的目标;系统化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巩固黑臭水体治理成果。

省农业农村厅:

加强财政支持 加大技术研发

2020年,陕西省全年共建设高标准农田22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76万亩,推广旱作节水技术1117.51万亩。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重,压力大;养殖池塘年久失修,水质不易管控;节水设施陈旧,节水理念需要提高。

要着力提升种植、养殖场节水设施装备水平。加强财政支持力度,积极争取国家节水专项资金和省级财政资金,加大农业节水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技术研发和项目支持力度,促进陕西省黄河流域农业生产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不断提高。


记者手记

十月破一题


记者 路强

黄河在陕西境内全长719公里,处于全省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区域。陕西黄河流域的GDP为1.89万亿、人口3069万,在沿黄九省区中,无论是经济总量、人口与流域面积,均为最多。可见,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对陕西意义重大。

正因如此,陕西省政协一直高度关注并把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列为履职的重要内容。2020年,省政协持续通过调研、视察,召开常委会会议、重点提案督办等形式,不断为之建言,贡献智慧和力量。

今年1月召开的陕西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上,委员们提出的相关提案更是多达30余件,再次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就加强水土保持,扎实做好污染治理,大力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谋良策、出实招。

不仅如此,省政协还将“黄河流域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确定为年度首次月度协商座谈会的议题。而本次会议创造了一项纪录:长达10个月的前期调研准备工作,前所未有。

去年7月,省政协人资环委调研组赴延安、榆林,围绕“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调研,实地查看了解黄河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和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情况。

去年12月,省政协围绕“黄河流域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主题,召开第六次人口资源环境发展态势分析会,邀请专家、学者、委员进行深入研讨交流。

今年3月上旬,省政协向全省各地市政协和省级各民主党派征集材料,宝鸡、渭南、榆林等市政协,民建省委会、农工党省委会、九三学社省委会等,就黄河流域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提交了调研报告。还通过政协履职平台,征集委员发言,并向相关单位和水利专家预约发言材料。

3月23日,省政协人资环委再次组织全体委员,联合西安市政协,视察了西安奥体中心场馆节水工程和灞河右岸滨水景观带水资源节约利用情况。组织委员和专家赴渭南市和杨陵区,就工业、农业生产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情况进行调研。

在扎实细致的调研基础上,委员、民主党派代表和专家学者,在本次座谈会上提出的建议从优化顶层设计、强化管控体系到提升利用效率等等,几乎囊括了关于黄河流域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方方面面。由于前期已经和政府有关部门进行大量沟通交流,会场上少了交锋,多了交融,少了客套,多了务实,大家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接下来怎么办,一起理思路、一起谋方案。

实现水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仅靠政府部门重视和努力显然不够,让记者感触最深的是省政协主席韩勇的一句话:“实现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文化、伦理和社会风尚的问题,要加大节水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全社会节水氛围,提高全民节水意识,把节约集约用水变成全民自觉行动和日常习惯。”

编辑:贾元昌

关键词:水资源 用水 利用 节水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