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宏观 金融 行业 国企 民企 人物 新资讯

首页>经济>国企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报道

东北地区国企改革的5个发力点

2021年04月27日 10:51  |  作者:夏德仁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国有企业,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骨干力量,尤其是东北地区,国有企业地位更为突出,在一些行业中,如冶金、石化、装备制造业、汽车工业等,国有企业起着支配作用。但由于众所周知的一些原因,国有企业改革不到位、企业活力不足,导致整个东北经济始终没有摆脱困难的局面,与东南沿海活跃的经济局面形成强烈对比。

改革是一场革命,是要付出代价的,如果单纯想要改革成果,又不能忍受“阵痛”,这种想法是不切合实际的。现在的任务是要分析改革的“阵痛”是什么,把问题搞清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有了。

国企改革的“阵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对国有资产流失的顾虑。一旦存在这种顾虑,一些政府部门就不会冒这个险,索性按兵不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我认为,国企改革真正有所突破,必须勇敢面对这个问题,打破思想障碍,同时要规范操作,使国有资产的战略性调整真正有所突破。

二是对社会稳定的影响。要改革,减员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过程十分痛苦。东北三省前些年有这方面的教训,一些企业改革也做成了“夹生饭”。

三是改革成本的付出。现在一些国有企业都是负重前行。许多矛盾和问题都没有掀开盖子,而一旦进行实质性改革,这种矛盾和问题都会暴露出来。经营水分问题、利润虚假问题、拖欠贷款和利息问题等。水落石出之后,总要有人来买单。或者采取债转股消化不良债务,或者采取财政补贴弥补过去的损失。

四是领导班子转换存在风险。法人治理结构完善之后,能否顺利地形成一个优秀的领导班子,这个领导班子无论是企业家精神、职业操守还是专业能力能否符合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这些都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另外还要注意到,我国现在还没有形成完善的职业经理人市场,企业家还不能受到这个市场的约束,这也是国有企业人事制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以上这些改革中必须面对的问题,需要高度重视,并且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迎接挑战。从东北地区来看,下一步推进国企改革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发力。

一是明确“十四五”期间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任务。推进国企改革是东北振兴取得突破的一项重点任务,再有5年这项任务再不完成是说不过去的,所以必须结合“十四五”规划的贯彻实施,在全社会形成全面完成国企改革战略任务的共识。

二是建立分层负责的国企改革责任制。从一个地区来说,根据不同的隶属关系,国有企业应分为中央企业、省属企业和市属企业。东北地区国企改革不到位,不能一概而论,要具体明确为是哪一类企业改革不到位,是央企、省企还是市属企业?下一轮的改革应当明确责任,省市属国有企业改革不到位,应由地方党委政府负全责;央企改革不到位,应当由国家有关部门来负责。这样责任明晰,减少了过去存在的相互依靠、相互推诿、责任不清的问题。当然,分级负责也不是绝对的。在中央企业改革过程中,地方党委和政府也应全力配合,特别是在剥离社会职能、确保社会稳定方面,地方政府应当尽全力做好。

三是以科学的态度测算好改革成本。对国有企业目前的矛盾和问题要彻底展示出来,对国企多年积累的旧账要一笔笔算清楚,不能有所遗漏。改革需要付出成本,关键是要实事求是地计算出付出哪些成本,然后区分出来哪些应由中央财政担负,哪些应由地方财政担负,哪些应由银行部门担负。账算清了,改革的决心就比较好下了。在改革这个问题上,改得越早成本越低,改得越晚成本越高,而且如果现在不改,将来的成本会更高。东北有的省就存在这个教训,本来痛下决心付出几十亿元成本就可能解决的问题,由于当时认为成本过高,现在要付出几百亿甚至上千亿元。

四是集中力量,集中资源,实现重点突破。考虑东北地区目前的经济社会承受能力,我认为国企改革不宜大面积齐头并进,而是要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一企一策,集中各方面资源和力量,由各级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同时发力,取得重点突破,这样做可以增强改革信心,提高国企改革的成功率。

五是要营造鼓励改革创新、容忍探索失败的社会氛围。国企改革是一场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面对的困难难以想象,需要一批攻坚克难的改革者去闯去试,各级党委政府应当鼓励这种改革精神,有的改革措施从短期看是失败的,但有可能是一个试错的过程,从长期看又是正确的,这时就应当以一种宽容的态度对待这种失败,并且进一步完善改革方案。只有形成这种氛围,国企改革才能有实质性进展。

(作者系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编辑:秦云

关键词:东北地区 国企改革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