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教育·资讯 教育·声音 教育·实践 教育·思想 教育·人物 成长·导航 假如我是委员

首页>教育>教育·实践

劳动教育的实效性须系统提升

——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劳动教育的成果与挑战

2021年04月28日 10:41  |  作者:李群 张萍萍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学校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人的教育体系,劳动教育再次作为显性的教育内容与德、智、体、美并列。劳动教育的重新回归,凸显了劳动及劳动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对大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的内容、途径和方式作出了明确要求。

因此,开展基于劳动价值观教育的学校劳动教育体系设计、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是每一所学校面临的重要任务。为掌握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劳动教育的实施现状、存在问题及面临的困难,北京市《中小学校劳动教育课程开发研究》课题组针对全市11个区的190余所学校,从学校劳动教育的设计、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以及学生的学习获得等几个方面展开了问卷调研。

实践成果:课程体系雏形基本形成

学校劳动教育内容丰富:根据调研结果,我们发现,目前学校开展的劳动教育包含家政、烹饪、种养殖、手工、非遗等与劳动教育相关的课程。同时,多数学校还组织学生参加了公益性劳动,鼓励学生开展家务劳动。总体来说,劳动教育的内容比较丰富,因为这些内容相对传统,学校在师资和教学资源方面也较容易实现。

学校劳动教育实施途径多样。调查结果显示,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途径包含专门课程、学科渗透、实践课程、主题教育(班校会)、参与社会公益服务等。这些途径实现了劳动教育在学校课程中的有效融入,以及与社会和家庭的对接。

学校劳动教育对社会、家庭有所融入。调研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学校在进行课程设计时比较注重对社会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比如,学校建立的劳动基地,既是学生参与生产实践的场所,也是学生间接接触社会生活的场所,更是学生将所学知识与技能应用于实践的场所;通过参加社会公益劳动和社区服务活动,学生真正参与了社会生活;让学生参加和休闲农业相关的课程学习,参与家务劳动的活动,则实现了将劳动教育和家庭场域的融入。

学校劳动教育体系建构初现雏形。构建新时代劳动教育体系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特别是新时代劳动和劳动教育重要论述的具体体现。学校劳动教育体系应涵盖教育的全学科及学生成长的全场域。从调研中我们不难看出,劳动教育能通过课程融合、学科渗透等不同方式存在于学校教育之中;从所涉及的场域来看,劳动教育也包含了学校、社会和家庭,这基本体现了学校劳动教育体系构建的雏形样态。

存在不足:资源建设有待完善

劳动教育内容的时代性有待加强。随着时代的发展,新兴业态不断涌现。在此背景下,单纯的工厂劳动、农业生产式的劳动已无法涵盖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价值内涵。因此,学校的劳动教育应将具有一定创造性的劳动、休闲劳动以及公益性劳动纳入其中。本次调研所反映出的学校劳动教育内容大都属于传统劳动教育内容,这也反映出学校教师在认识上对于新时代劳动教育还存在盲区。尽管被调研的大多数教师认为自己对劳动教育有较清晰的认识,但有近五分之一的教师对劳动教育还存在认识偏差。因此,在劳动教育推进的过程中,需要对学校干部教师开展持续的培训,以帮助他们了解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内涵。

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资源建设有待完善。这里的资源包含两方面内容:师资和课程资源。关于师资,由于劳动教育具有丰富的内容,所以很难像其他学科那样配备充足的专业教师。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在一定的范围内建立劳动教育师资库,为所需的学校提供专业教师;关于课程,因劳动教育的实践性特质,所以劳动教育的开展需要一定的外部资源支持,但是,现实中并不是每一所学校都能够找到适宜的资源。所以,呼吁相关部门为学校建立劳动教育资源库,为学校劳动教育的实施提供充足的保障。

推进建议:目标体系需进一步明确

廓清“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内涵。当下的劳动教育是“新时代的劳动教育”,但怎样的劳动教育才符合“新时代”?目前在学界还没有一个明晰的结论,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劳动教育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发展。

明晰劳动教育目标体系。劳动教育的基本价值并不是单纯让学生参与劳动实践、掌握一定的劳动知识和技能,而是通过劳动这种形式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所以,学校开展劳动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劳动课程或活动内容可以有所不同,但在学生劳动价值观形成方面应该有所明确。目标是教育活动设计的依据,也是教育实施效果评价的基本标准,培育怎样的劳动价值观,其具体的表现是什么,应该在教育目标中有明确呈现。

另外,无论学校开发怎样的劳动教育课程,都应围绕劳动教育的目标来进行建构。劳动课程的内容选择及结构方式也应围绕目标实现而展开;劳动教育与学科课程的融合,也应通过目标来实现有效对接。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构建明确的劳动教育目标体系,是实现劳动教育价值的基本保障。

提供可能的实践基地。虽然学校的劳动教育不同于实际的劳动生产,但劳动教育的本质除了实践以外还应当有体验。只有在实际场地中体验真正的生产劳动过程,才能让学生对劳动形成真切的感受,体会劳动所带来的幸福。因大多数学校不能提供这样的实际场地,这就需要有关部门进行协调,使之成为区域内所有学校和学生共享的资源。

(李群单位: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研究中心;张萍萍单位:门头沟区教师进修学校)

编辑:位林惠

关键词:劳动教育 学校 劳动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