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热点背后 政协历史 奇闻轶事 军事历史 口述历史

首页>春秋>热点背后

云冈研究院策划推出“中国与世界”系列重磅展览

2021年05月06日 10:28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本报讯(记者 付裕)云冈研究院日前对外表示,将于近期策划推出“中国与世界”系列展览,聚焦云冈石窟的历史文化意义,继往开来,推动文化遗产当代价值的阐释与实现。

云冈石窟第11窟东壁太和七年(483)《五十四人造像题记》

云冈石窟第11窟东壁太和七年(483)《五十四人造像题记》

据了解,此次系列展览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展览主要以中国文物为主题,由四个主题展览组成,分别为“云冈第3窟考古成果展”“云冈窟顶建筑遗址考古成果展”“昙曜与大像窟开凿展”以及“平城与洛阳的魏碑展”。第二部分展览主要以世界各地文物为主题。

其中,前两个主题展览为“凿石开山,因岩结构——云冈第3窟考古成果”和“山堂水殿,烟寺相望——云冈窟顶建筑遗址考古成果”。这两项考古工作因成果卓著、意义重大,分别被评为1993年、2011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其中,第3窟作为云冈石窟规模最大的洞窟,也是北魏大型洞窟中开凿未完工的洞窟之一,唐辽金时期屡有修缮,保留了大量的石窟开凿、取石和后世修补及使用痕迹,考古发掘在考察石窟开凿技术方法、取石途径、石料利用,以及后世沿用期间的寺院景观变迁等方面均有重要收获。窟顶建筑遗址考古重现了两处北魏至辽金时期的寺院遗址,是我国目前出土的规模最大、年代最早的石窟寺遗址,且遗址中的地穴式铸造井台、熔铁炉布局也是中国考古史上的首次发现,为了解北魏云冈寺院的结构、布局和规模提供了新材料,并进一步确认了以云冈山顶寺院与山下石窟组合构成宗教信仰空间的新模式。

同时,“真容巨壮,世法所希——昙曜与大像窟开凿”展览聚焦于云冈石窟最早洞窟“昙曜五窟”的开凿。展览以高僧昙曜的一生,串联起十六国至北朝早期民族汇聚、文化融合的历史,而昙曜开创的五座大像窟不仅整体布局严整,风格和谐统一,是中国佛教艺术发展史的第一个巅峰,甚至可能是世界上最早以岩石雕刻出的大型造像。

此外,“隶楷之变,莫备于魏——平城与洛阳的魏碑”展览基于云冈留存的北魏造像题记,并携手北魏迁都洛阳兴建龙门石窟中的造像题记共同展出,康有为曾评论说北碑莫盛于魏,而魏碑书体上承汉隶余风、下启唐宋楷书,记录了中国书法在这一多元文化汇聚时代所经历的瑰丽转变,是北朝文化发展的又一个侧面。

据了解,此四个展览均配以云冈石窟发掘所获文物,通过考古与相关研究成果,复原了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记录的“凿石开山,因岩结构,真容巨壮,世法所希。山堂水殿,烟寺相望”这一云冈石窟恢宏景象,并使观众感受其中传承千余年的灿烂历史与文化。

布特卡拉一号佛教寺院遗址出土的浮雕板残段(意大利地中海与东方学国际研究协会供图)

布特卡拉一号佛教寺院遗址出土的浮雕板残段(意大利地中海与东方学国际研究协会供图)

云冈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好云冈石窟,不仅具有中国意义,而且具有世界意义。正因如此,本次系列展览的另一个部分,选择与云冈或直接或间接相关的三个主题展览,从另外的视角反观云冈。

其中,第一个主题展览围绕着位于中亚地区的斯瓦特所展开,此处,意大利地中海与东方学国际研究协会在该地区已经连续开展了65年的考古发掘与研究工作,对这样一个地区的考古工作的回顾,是讨论云冈传播路线上所无法回避的一个重要节点。

第二个主题展览围绕柬埔寨吴哥窟所展开。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自1998年开始便在该地区陆续间断开展保护修复工作,吴哥古迹保护行动也代表了我国保护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增进国际交流的初心。

同时,围绕“万里茶道”展开的第三个相关展览将聚焦茶文化。时至今日,这条不断累进、发展的交通线上已形成了一系列与茶有关的文化遗产地,在沿线各国、各地方的共同努力之下得以保护。

云冈石窟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它的历史并未因石窟开凿的结束而终结,北魏早期各族人民在此交往交流,石窟内容集雕塑、绘画、建筑、音乐、书法等艺术元素为一体,反映着北朝各民族汇聚、文化融合的独特历史面貌,其让不同文化彼此理解欣赏、共存共荣的内涵,在当代仍有重要意义。  

编辑:王慧文

关键词:展览 云冈研究院 考古 云冈石窟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