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要论 协商 统战 党派 委员讲堂 理论 人事 社会 法治 视频 文化

首页>专题>深圳市政协七届一次会议>委员建言

刘昕:完善疾控体系机制建设 提升公共卫生治理能力

2021年05月12日 20:37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疾控体系建设是保护人民健康、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维护经济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口密度不断加大以及交通的便利化、经济全球化加速人口跨国流动,病毒传播呈现更加迅速、广泛的趋势。深圳作为移民城市、口岸城市、人口大市,疾控体系不仅要承担国内疾控重任,还要应对国际疾病输入的压力,防病控病任务艰巨。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我们从中应增强战胜未知疾病的信心,更应从中吸取经验,大力推进疾控体系改革,进一步加强机制体制建设,在建设现代化、精准化和专业化一流疾控体系上下功夫,为全国疾病防控树立深圳标杆。

一、 疾控体系建设存在的不足

自2003年SARS疫情后,我市持续加强疾控体系建设,构建了以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专科类疾病防治中心、医疗机构、社康机构为主体的疾控服务体系,强化了口岸—地方联防联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传染病专科医院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处于国内前列。去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我市用一个月时间遏制了疫情蔓延势头,用两个月时间将复工复产恢复到2019年同期水平,保持社区传播零报告、院感事件零发生、特殊场所零感染、复工复产零发病,交出了一份超大型城市抗击疫情的优异答卷。但在防控中也暴露出了一些短板和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疾控服务体系建设有待加强

疾控系统在区域公共卫生中心作用不明显,公立医院的公共卫生职能发挥不强。疾控机构职能定位不准,“大卫生大健康”背景下对公共卫生政策制定的参谋作用发挥不强。“重治轻防”观念仍然存在,疾病与健康评价分析、宣传教育、应急管理研究力度不强。

(二)疾控监测预警系统有待完善

尚未建成高效统一的全市公共卫生监测预警系统,监测范围、内容、方法和手段等存在着单一化、局部化等问题,多依赖于疾控机构、医疗机构等卫生健康系统内部的专业监测,智慧化预警多点触发机制尚未建立。

(三)数据壁垒的问题仍然存在

尚未建成全市统一的应急指挥大数据系统,各系统数据壁垒仍存,多部门、多渠道监测预警体制机制、网络系统和数据集合需要加强,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实时分析、集中研判能力稍显不足,在重大疾病事件发生时,难以为疫情防控、人员物资调配提供智能化数据信息支撑。

(四)全市疾控人才队伍需要加强

医改推进顺利,但疾控领域改革相对滞后,相较于临床医生,专业公卫人才薪酬待遇较低,公卫人才社会地位、职业荣誉感和自我价值认同感不高,自我提升动能弱化,人才成长和吸引内生动力不足,致使高端人才引不进留不住,同时也缺乏领军式权威专家。根据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数据,2020年全市疾控中心在岗实有人数227人,同比2015年底实有在编人数280人减少21.21%,而同期深圳常住人口增长18%,疾控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五)疾病预防控制资源总量不足

社区健康服务机构是基层疾病预防和控制基层堡垒。截至2021年2月底,全市仅有社康机构738家,而人口规模相当的北京和上海,2018年社康机构数量就达到2079家和1009家。社康机构全科医生、公共卫生医师数量近年来有所增长,但与江浙一带相比仍有差距。如2020年每万人全科医生数为4.03名,但2019年江苏为5.94名、浙江为4.54名。在发热门诊、负压病房、负压急救车等硬件方面也存在短板,公共卫生事件突发时,显露出传染病医院或传染科室医生缺乏、设备不全、床位不足的问题。

二、 有关工作建议

(一)建议加快推进疾控改革,加大公共卫生基础投入,打造疾控体系改革深圳样板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论述和在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发表的关于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讲话精神,整体谋划、系统重塑、全面提升我市公共卫生工作,把疾控改革纳入医改重点项目,提升疾控体系战略定位,强化疾控机构在健康深圳建设中功能定位。在确保疾控中心负责人专业性、独立性的同时,提高其在卫健系统的行政地位;强化疾控中心设备配置、实验室能力建设以及检测检验平台设置等;扩大人员编制;赋予新的职能,提升疾控系统宏观政策研究、健康战略研究能力等;强化研究水平,树立疾控中心专业权威和公信力。

(二)建议全面加强疾控服务能力建设

以现有传染病院建设区域传染病医学中心,加强对基层医疗集团、社康机构的公共卫生业务指导和培训,提高基层公共卫生水平。开设市民卫生大讲堂,宣讲公共卫生知识和疾控体系工作职能,引领市民关心关注公共卫生。加强“大健康”理念的宣传教育,定期发布卫生健康白皮书,提升居民疾病防控意识、知识和能力。加强疾控系统应急演练,增强防控体系内部的联动与协调。

(三)建议完善多系统、多部门、多层级的传染病监测预警系统

结合我市现有公共卫生服务平台,建立供临床医生、护士、疾控等专业人员,包括普通市民直接报送“异常健康事件”的实名直报网络平台,健全优化不明原因疾病、聚集性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监测预警机制,提高评估监测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四)建议健全疾控体系联防联控信息平台

依托“i深圳”政务服务平台,健全各单位、各部门数据共享机制,打破各系统数据壁垒,探索健康相关信息与医保、农业、生态环境、气象、海关、移民等部门相关信息的协同共享,在监测预警、病毒溯源、趋势预测研判、资源调配等方面发挥支撑作用。

(五)建议加强疾控体系人才培育使用机制

推动本市高等院校设立公共卫生学科,建立与疾控系统教学研究互促相长的系统性人才培养机制。定期举办公共卫生高端学术论坛,创设良好研究氛围,增强原始创新能力。特设疾控机构高层次技术人才岗位,打破高层次人才薪资天花板。设立“首席公共卫生医官”制度,赋予其重大疫情防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中的决策权、资源调配权。

(六)建议深化疾控机构运行机制改革

试点探索“公益一类,两个允许,以事定费,绩效管理”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事薪酬综合改革。“公益一类”:主要用以保障疾控人员退休待遇;“两个允许”:允许薪酬总额可以适当放宽至当地公立医院平均水平、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以事定费”:完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允许提供社会服务。对疾控机构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将原来按人头核拨的经费(除福利和社会保障费用外),全部转化为项目经费;“绩效管理”:完善疾控机构考核评价制度,实施全员绩效考核,将所有绩效及奖励性工资全部纳入绩效分配,充分激发人员活力,增强工作动力。

(七)建议加强基层疾控体系能力建设

实施社区健康服务扩面提质工程,努力增加基层卫生健康资源供给,努力将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建设成为强有力的基层疾病预防控制基础平台。完善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建设与管理、社区医务人员培养与使用激励等政策措施,扩大社区健康服务网点,壮大社区医务人员队伍,提升装备配置水平,提高疾病筛查、监测与居民健康管理能力。

(发言者系七届深圳市政协委员,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侨办副主任、市侨联副主席)

编辑:刘乙潼

关键词: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