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要论 协商 统战 党派 委员讲堂 理论 人事 社会 法治 视频 文化

首页>专题>深圳市政协七届一次会议>大会发言

优化深圳安全应急产业布局 为“双区”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2021年05月13日 10:29 | 作者: 何友添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越是开放越要重视安全,越要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安全应急产业是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各类突发事件提供安全防范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处置与救援等专用产品和服务的产业。深圳发展安全应急产业,有基础、有条件,但也存在一定的短板,需要认真贯彻落实第七次党代会精神,进一步优化安全应急产业布局、突出深圳特色,做到“战平结合”,为“双区”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一、 优先发展深圳的安全应急产业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安全应急产业发展。2017年以来国务院办公厅、工信部及应急管理部等相继制发《国家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应急产业培育与发展行动计划(2017-2019年)》和《国家安全产业示范区创建指南(试行)》等政策,大力推进应急产业发展,制订应急产业发展培育计划,推动安全应急产业成为国家重要的战略产业。在国家战略部署下,深圳应在安全应急产业布局中占据一席之地。

一方面,深圳发展安全应急产业具有一定的必要性。据应急管理部统计,2020年各种自然灾害共造成我国1.38亿人次受灾,直接经济损失3702.5亿元;生产安全事故3.8万余起,死亡2.74万余人。尤其是,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我国经济社会造成重大冲击,2020年直接经济损失约3万亿。深圳安全应急管理同样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深圳实际管理人口约2200万,经济活动对外依存度高达110.23%,城市安全风险高度集聚。2020年深圳市生产安全事故307起,死亡264人,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另一方面,深圳对安全应急管理的需求,也赋予了深圳安全应急产业较好的发展机遇,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一是产业培育“有基础”。深圳生产的安全应急产品种类较多、市场分布广,迈瑞医疗、大疆、海能达等企业的安全应急产品服务全球市场,龙岗中海信创新产业城为首批国家应急产业示范基地。二是产业生态“有支撑”。5G、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医疗器械等产业全国领先,截至2020年12月底,深圳共建成5G基站4.65万个,云计算产业规模超过800亿元,物联网产值规模达2981亿元。三是产能切换“有效率”。深圳安全应急事件反应高效,政府职能部门与民营企业高度配合,以疫情期口罩供应为例,疫情初期,深圳只有8家口罩生产企业,日产量不到50万只,仅用了36天,深圳集49家企业之力,将日产口罩数量从50万只提至1000余万只,极大地保障了应急物资的供应。

因此,深圳加快安全应急产业发展,不仅具有一定的基础优势和产业优势,同时也是深圳先行示范的需要。优化安全应急产业布局,对于提高城市公共安全基础水平、进一步完善粤港澳大湾区安全应急保障体系具有重要作用,也是深圳肩负“双区”安全健康发展的重要使命,培育深圳新经济增长点的重要内容。

二、 深圳安全应急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深圳有条件也有能力发展安全应急产业,具有良好的基础,但目前在产业扩能方面,仍存在一定的不足,表现为三个方面:

(一)长远政策规划不足,亟待加强统筹布局。安全应急产业不同于一般的市场产品,目前存在着需求主体不明确,企业开发有效用户存在较大困难,如产品供需匹配问题突出、产品同类化、企业之间的市场信息闭塞等困难。以疫情防控中的口罩生产为例,由于缺乏规划引导,导致企业在扩产、转产中面临审批备案、检验检测、出口标准以及后续产能过剩等问题。

(二)技术创新空间较大,亟待加强科技布局。国内的应急装备及系统产品在功能上与国外差距已经不大,但是在产品质量、工艺、人性化设计、使用寿命、使用便捷性、便携性、标准化、成套化方面与国外还有较大的差距,还存在很大的技术创新和改进空间。安全应急产业起步晚,对核心技术要求较高,哪怕是具有高科技特征的深圳市也同样面临着技术研发力量不够,缺少核心竞争力,专利少等问题。科研平台体系无法有效支撑产业研发,核心材料、关键零部件和高端装备大量依赖进口。

(三)产业集群优势不显著,亟待加强品牌布局。从安全应急产业集群层面看,深圳与周边的香港、广州、珠海、东莞、惠州等地没有形成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集群效应,仍采用单打独斗的老套路,产业集群效应不显著。而且,除了龙岗区中海信创新产业城,几乎没有龙头企业可以发挥辐射效应,没有形成全国知名的著名名牌。

综上所述,深圳发展安全应急产业存在规划不足,缺乏龙头企业、技术创新不足、科研力量缺乏等问题,在支撑全市应急防控体系建设方面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和制约,难以满足应急防控体系对于智慧化管理、高科技装备的需求。未来,深圳安全应急管理将致力于实现应急管理大数据治理、促进城市风险实时动态管控、强化城市安全监测预警能力、提升应急指挥和精准救援能力等,要实现这些质的飞跃,必须打铁还得自身硬,必须优化提升深圳安全应急产业。

三、 深圳发展安全应急产业的对策建议

深圳应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通过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布局,推动深圳市安全应急产业快速集聚发展。

(一)打造产业生态,优化服务体系

政府作为应急产品和服务的主要购买者,本身就是安全应急产业市场主体之一,应依托智库机构、科研单位、社会团体及行业龙头企业等广泛开展安全应急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深圳市安全应急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制定安全应急产业发展规划,并出台明确支持安全应急产业发展的政策,精准打造深圳特色的安全应急产业生态,优化产业服务体系。一是发起设立深圳市产业联盟和协会。发挥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搭建企业之间交流与合作的平台,统筹协调安全应急产业各方力量,推动深圳市安全应急产业快速集聚以及健康持续发展;二是牵头或参与建立国际安全应急产业创新联盟。建立与国外高校、科研机构在安全应急产业领域合作的本地化引进机制和扶持政策,鼓励国外创新资源与本地安全应急产业创新发展需求开展对接,牵头或参与建立国际安全应急产业创新联盟,促进国际先进应急安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三是健全安全应急产业标准体系。鼓励标准化机构、行业协会、科研机构开展标准、规范的制修订,打造一批实用性和指导性强的安全应急产业地方标准,通过标准推广先进适用应急技术与装备。四是建设安全应急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依托现有社会公共服务资源,发挥安全研究院公益性安全研究机构作用,建设安全应急产业公共服务平台,规范服务标准,提升服务质量,增强对科技创新、园区建设、产业链协同发展等方面的支撑作用。

(二)培育龙头企业,柔性调控产能

一是培育行业龙头企业,加强新产品开发和新技术的应用,形成龙头企业的带动效应与品牌的辐射效应。支持华为、大疆、迈瑞、华大基因等综合型企业发展安全应急产业,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隐形冠军”等企业。立足深圳高端制造、新一代信息通信、医疗器械等产业优势,走产品特色化差异化发展道路,促进安全应急产业与人工智能、物联网、北斗导航、VR/AR等产业融合发展,争取在部分优势领域“异军突起”。二是培育企业柔性调控产能的能力,统筹好应急产品及其生产线的专用性与可转换性的协调,根据对应急产品的紧缺程度分类评估,充分考虑日常用品到应急产品的可转换量,科学估计储备量。鼓励企业研发应急和应战通用物资,加强军用、民用生产企业合作,利用各自优势,在保密原则允许范围内,加强应急装备的技术交流和生产合作,提升产能利用率。

(三)培育示范基地,优化湾区布局

一是要加强龙岗中海信创新产业城等安全应急产业园建设。全国30个安全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形成了西部崛起带、东部发展带及中部产业链接轴“两带一轴”的两业融合总体空间格局。在诸多安全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基础上,深圳要结合自身产业特色及发展优势,融合“两带一轴”的空间格局,强化深圳“中心点”建设,坚持与已有示范基地进行错位发展,立足深圳,辐射粤港澳大湾区,对应全国市场,加快安全应急产业布局,形成“两带一轴多中心”版图,推动安全应急产业发展。二是要大力提升安全应急产业国际博览会的品牌影响力,以《深圳市加快会展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出台为契机,整合现有展会资源,通过会展集聚带动产业集聚,推进产研对接、产需对接、产融对接。三是按照资源共享、政策互惠、优势互补的原则,在大湾区内开展多层面对接合作,发挥深圳高端制造和技术创新应用的优势,主动建设成为面向湾区的安全应急技术服务中心和物资保障基地,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安全应急产业的大融合、大发展,为“双区”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发言者系七届深圳市政协委员,深圳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副会长,深圳市公平贸易促进署副署长)

编辑:刘乙潼

关键词: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