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要论 协商 统战 党派 委员讲堂 理论 人事 社会 法治 视频 文化

首页>专题>深圳市政协七届一次会议>大会发言

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为契机 补齐深圳“0-1”的原始创新短板 打通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完整科技 创新链条

2021年05月13日 10:35 | 作者:樊建平 成会明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深圳虽较早建立了完善的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但在基础创新能力、科技基础设施等方面的能力薄弱,是深圳科技创新的突出“短板”。深圳应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为契机,加快补齐深圳0到1这一创新链中的短板,同时抓住生命健康和碳中和相关产业高速发展的机遇,打造未来深圳的创新引擎,为“双区”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一、 与北京、上海、合肥三地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以基础研究重大设施为核心的建设策略不同,深圳应瞄准创新链中“0-1”这一环节,强化建设若干创新研究型大学,并围绕大学设置具有产业带动特色的重大科研设施,用于引领未来产业发展的基础科学研究,补齐源头创新的短板,带动应用科学研究进步,促进产业发展能级跃升

我国正在大力促进科技创新,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十四五”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支持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根据国家的战略部署,已建设包括北京怀柔、上海张江及合肥三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因特定的历史使命及区域特点,它们都以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作为核心发展动力。从1到N的发展是深圳的强项和优势所在,但从0到1的基础原创研究是目前深圳的短板,因此深圳在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过程中,要把从0到1的基础研究作为关键着力点。

一方面,深圳应加快建设若干研究型大学这一实现源头创新、聚集创新人才的最主要载体,完善“0-1”创新阶段的核心布局。另一方面,以大学为依托建设具有引领未来新兴产业的重大科研设施,以大设施为牵引强化基础科学研究,带动应用研究的进步,孵化科技企业,促进产业发展能级的跃升。

二、 营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生态环境,打通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完整创新链条,“新型科研机构+创新公司”聚焦在“1—100”的核心技术开发,“产业龙头+大资金”模式助力“100—∞”的快速、规模产业化

要营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生态环境,需打通完整的创新链条,如前所述“大学+设施”需瞄准深圳“0—1”的短板,同时深圳还需继续加强“1—N”的优势链段。

“新型科研机构+创新公司”要聚焦“1-100”的核心技术开发,创新公司是指具备科技创新研发能力或技术创新成果的新型公司,新型科研机构通过同创新公司的深度合作彻底打通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中间环节。新型科研机构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方面要发挥更大作用,激发科技创新与推动产业发展的活力。

同时,“产业龙头+大资金”共同助力“100—∞”的快速、规模产业化发展。大资金与产业龙头企业的深度融合,将极大提高产业化效率,促进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加快培育壮大产业集群,构建出颇具规模的完整产业链,打造出若干世界级产业基地。

三、 新冠疫情加速生命健康产业的发展,深圳应以IT与BT双轮驱动,抢占产业制高点,打造由科研平台牵头建立的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建设极具深圳特色的“创新创业综合体”

近年来,深圳高度重视发展生物和生命健康产业,将其作为经济引领、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抓手,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更大大拓宽了生命健康产业的发展空间。

但目前制约该行业发展的瓶颈是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周期过长,我国其他城市也纷纷在生命健康产业上发力。而IT与BT越来越凸显的交叉融合发展趋势为该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思路。深圳多年积累的IT优势在推进BT产业发展上可起到巨大作用,我们应以IT与BT双轮驱动,抢占生命健康产业制高点。

针对成果转化周期长,深圳已有相关探索及举措,例如由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筹建的深圳市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通过打造“楼上楼下创新创业综合体”(楼上是实验室,楼下是企业),拉近研发平台和创新企业的空间距离,大幅缩短原始创新到产业转化的时间周期,不断培育和吸引初创企业落地,最终形成合成生物产业高地。这种由科研平台牵头建立的“创新+转化模式”为深圳产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四、 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将加速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深圳应加强顶层设计,建设“深圳碳中和技术研究院”,汇集人才,加快核心关键技术突破及产业化,培育和强化与碳中和相关的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可持续发展产业链,推进绿色交通,助力深圳优势产业链的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去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郑重提出了“中国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宏伟目标,但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加快发展与之相关的硬科技和规模庞大的新兴产业。因此,深圳亟需集聚碳中和相关的创新资源和产业优势,加强顶层设计,尽快建设“深圳碳中和技术研究院”,集中攻关可再生能源生产、氢能与燃料电池、能源互联网、高效储能、碳中和经济等共性关键技术;大力推动碳中和技术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培育和带动与碳中和相关的战略新兴产业和可持续发展产业链(如太阳能与太阳电池、氢能与燃料电池、新一代储能技术、高效二氧化碳转化技术、新型电动汽车、能源互联网等),助力深圳市优势产业链的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总之,我们建议深圳通过以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契机,补齐0-1的源头基础创新短板,打通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完整创新链条,抓住生命健康和碳中和相关产业高速发展的历史机遇,打造深圳的未来创新引擎,把深圳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业之城、产业之城的同时,建成世界级原始创新之都。

(樊建平系七届深圳市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校长;成会明系七届深圳市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名誉院长、碳中和技术研究所所长)

编辑:刘乙潼

关键词: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