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要论 协商 统战 党派 委员讲堂 理论 人事 社会 法治 视频 文化

首页>专题>深圳市政协七届一次会议>大会发言

关于加强深港科技创新合作的建议

2021年05月13日 11:02 | 作者:罗璇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深港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两个核心引擎,同时深港科技创新的融合发展则也是解决香港社会问题,行稳致远的有利基础保障。

随着“香港国安法”和“爱国者治港”新选举制度的制定,对保证香港在“一国两制”正确轨道上稳步前行,推动香港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奠定了坚实基础。深圳多年来一直探索深港两地合作的新机制,切实抓住双区驱动带来的历史机遇,在新的起点上谋篇布局做好顶层设计,破除机制体制中的不利因素,形成深港两地科技创新强大合力。

一、 深港两地科技创新合作现状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将港方基础研究实力与深圳的产业优势做了一个完美的结合(目前5所香港院校均设立了福田研究院);光明科学城重大科创设施与平台建设也均有香港高校的身影;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中港资企业成为前海建设的主力军;所处南山的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及高新区中,香港院校早在20年前均纷纷建立深圳研究院和产学研基地,依托最初的深港创新圈资助计划,涌现了一大批科研成果,“香港研发、深圳转化”的合作模式也孕育了一批独角兽企业,如大疆、商汤、奥比中光等。

二、 深港两地科技创新合作存在的问题

本人在香港高校专责内地事务工作20多年,深港科技创新合作,我认为最关键的,也是最核心的基础在于价值观的融合。由此香港的科创工作者,尤其是创新创业的主体香港青少年的国家认同感至关重要,促进深港区域的社会融合,维护“一国两制”基本国策的落实这是基础。

深港两地跨境科技创新合作中的问题多年来因涉及到中央和特区政府事权,政府架构及法律制度的差异,两地之间有广泛的对话交流及合作,但没有法律化机制作为保障,从而在深港科技创新合作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实验室经济是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发展模式,香港的优势是从0到1的原始创新,香港是世界唯一一座有4所大学在QS大学排名中名列前50的城市,基础研究实力和高端人才聚集能力优势明显。但在科研成果转化和科技产品制造环节薄弱,诸多科研成果,没能走出实验室。打通深港“基础研究 + 技术攻关 + 成果产业化 + 科技金融”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才能真正实现深港科技创新竞争力质的飞跃。我们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在两地3104.1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将香港高校透过现有的深圳研究院纳入深圳市属高校的目标化管理,将极大的释放深港协同研发及成果转化的潜力。

三、 加强深港两地科技创新合作的建议

首先,深港科技创新合作作为香港融入国家发展战略的前沿平台,其文化意义不亚于经济意义。价值观的融合可以体现在深圳先行落实香港科创工作者国民待遇(目前是超国民待遇),将原有享受“外国人”身份待遇的群体,与内地居民保持一致,逐步从利益认同上升到身份的认同。譬如深圳孔雀人才的认定中,建议在境外世界知名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来深圳工作的香港永久居民应该和内地居民享受同等认定标准。

其次,充分发挥香港高校的科研实力和聚集专业领域内顶尖科研人才的能力和优势,抓住建设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及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主阵地”的机会,以香港高校为依托,在脑科学、物质科学、生命科学等领域布局具备全球领导地位的国家实验室,在原始创新上取得新突破,攻克共性关键核心技术,解决卡脖子问题。

最后,是发展跨境创投基金,提高香港创业青年的获得感,在香港成立创投基金,与香港政府及香港高校相关青年创新创业扶持计划对接,一方面,帮助香港青年充分发挥国际化视野和两文三语独特优势,拓宽职业空间,认识和拓展国内市场,提高其对祖国的认同感和向心力;另一方面积极协同香港开展重大国际科技项目合作,加速科技成果的跨境转移转化,提高深港科研实力、科研转化效率、初创企业成功率、和产业竞争力。

(发言者系七届深圳市政协委员,香港城市大学协理副校长、深圳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编辑:刘乙潼

关键词: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