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要论 协商 统战 党派 委员讲堂 理论 人事 社会 法治 视频 文化

首页>专题>深圳市政协七届一次会议>大会发言

关于推进我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的建议

2021年05月14日 16:38 | 作者:民革深圳市委员会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2018年来,深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把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的重要指示,结合各区区情区况开展针对性工作试点,初步形成了具有深圳特点的市域治理“链条式”工作体系。

我市目前城市社会治理的现状是:一是强化党建引领。通过强化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强化市区党代表和街道领导班子成员挂点社区工作,以基层党建全域提升引领市域社会治理全面提升。二是强化矛盾源头化解。光明区通过建立线下群众诉求服务平台,开展诉求服务平台标准化建设,形成行政力量、社会组织、居民自治共同参与的纠纷解决模式。三是提高出租屋治理能力。龙华区聚焦城中村治理困境,通过划分六类出租屋并每月开展评定,列出问题清单通报至出租屋责任业主督促整改,并动态升降级各类出租屋配置情况,提高出租屋安全水平。四是提高社会治理智能化应用能力。南山区通过“雪亮工程”“视频门禁”等视频共享应用,初步建成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立体化智慧防控网。五是探索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新模式。罗湖区构建以物业小区党支部为核心的联席会议机制,引导物业企业承担六项政府服务事项。龙岗区在全区设立13个社会治理创新平台,成立区社会治理创新促进会,建立相关政府职能部门与社会组织对接协调机制。

问题在于:

一是风险应对的协同力有待增强。当前我市的市域社会治理中,社会治安与矛盾纠纷调解质量存在区域与层级之间的不平衡,导致复杂风险的应对能力偏弱。此外,全市各个区域之间的风险防范化解能力也存在差异,如宝安区智慧城市智慧管控平台重前端预警,后端督促解决问题能力弱,南山区全科网格系统则重后期精细化治理而轻矛盾预警。

二是治理技术的碎片化应用有待整合。在社会治理相关的多项数据清单中,仅仅有11.3%的数据实现市级平台共享。区级层面的数据支撑基层社会治理的应用能力较弱,除南山区和宝安区已经初步实现人、房、企等数据采集和部门事件数据归集以外,其他区的进度明显滞后。

三是多元共治的机制文化有待营造。市场力量和社会力量对政府的依赖性过高,自治能力不足。目前全市共登记有社会组织超过1万家,社会组织从业人员年收入在7万元以下达37.14%,其中具有专业职称的比例又不足30%。

针对上述情况,建议如下:

(一)进一步打通“数据高速路”,完善社会治理大数据一体化协同共享机制,探索建立统一的社会治理数据采集与交换标准。在已建立人口、法人、房屋、通讯、事件五种块数据库基础上,加快构建以数据为内核的智能化支撑体系,继续推动33家市直部门的业务数据联通。加强与腾讯、华为等互联网企业合作,依托城市大数据中心,为相关单位涉及社会治理的决策都有数据进行支撑,实现社会治理科学化、整体化和精准化。完善“i深圳”APP服务功能,编制应用接入标准规范,汇聚政务服务和公共服务,让市民、企业通过一个APP办事,实现“一屏智享生活”。全面开展网格化服务管理标准化建设,按照“一网多层多维,一格多员”的全要素网格管理体系,探索建立一个网格居民综合数据信息库,实现网格居民基础数据信息全掌握。同时在确保安全和隐私保护的前提下,开放部分数据免费使用,吸引企业和社会组织来参与社会治理,共同打造大数据应用于社会治理的应用场景,既促进社会治理,又培育本土企业。还有,必须进行科学规划,落实相关单位责任,建立统一的社会治理数据采集、交换、应用标准,打造大数据参与社会治理的先试示范区标准。

(二)加快落实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立法进程,畅通民意表达渠道,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能力。建议加快制定《深圳经济特区纠纷多元化解促进条例》,从立法层面凝聚多方力量,推动矛盾多元化化解工作的法治化。全面摸排社区各种矛盾纠纷,建立工作台账,对久拖不决、居民群众意见大的信访积案,限时调处。创新调解主体, 推进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建设, 拓宽第三方参与纠纷化解渠道。充分利用在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 将线下纠纷尽量引导至线上调解。健全完善行政、司法、人民调解、专业调解“多调合一”的调解制度,拓展专业、行业、企业、市场调解领域。建议进一步畅通民意表达渠道,让听得见炮声的人呼唤炮火,对市政府组成部门领导可以应街道办的请求,直接到社区工作站走访调研处理信访调解纠纷作出制度性安排,既倾听群众呼声回应群众对热点问题的关切,又了解民意审视职能部门的为政得失。

(三)搭建社会组织综合服务平台,探索搭建小区治理平台,完善出租屋分类分级管理制度,构建三级心理服务体系。建议分行业成立行业性社会组织,全面统筹行业社会组织的发展和专业化水平和服务能力提升。指导各职能部门采取多样化的采购方式,如供需对接会、公益项目大赛等,为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提供发展平台。探索建立第三方评估机制,从物业管理费、服务质量评估和服务内容标准验收以及第三方满意度测评等方面全面评估。鼓励能人业主积极为居民提供无偿或低偿服务,促进小区邻里之间“区域共享”。指导成立全市出租屋行业协会,建立全市统一的租房平台,统一采集房屋安全准入、消防合格准入、房东资格准入、房屋居住评价等信息。进一步加大培育社会心理服务人才队伍的建设力度,建立健全预警干预机制,完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预防管理机制,向辖区公众提供优质的心理服务。加强对特殊群体的人文关怀、精神慰藉和心理健康服务。

(四)加大法治保障促进社会协同治理力度。进一步保障深圳市外来人口参与社会治理的权利和义务,畅通外来人口政治参与的相关渠道,逐步提高“两代表一委员”,基层党组织、居委会、“两新”组织党组织、群团组织中外来人口参与率。进一步加大普法工作宣传力度,完善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机制,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提升守法普法工作实效。

编辑:刘乙潼

关键词: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