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政协动态 协商建言 委员声音 主席日志 正商量 议政瞬间 委员聊辽

首页>协商>协商建言

用历史文化为城市铸魂

——广西南宁市政协加快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双月协商小记

2021年05月16日 02:51  |  作者:夏云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南宁5月16日电 (通讯员 夏云)

“一个城市的历史遗迹、文化古迹、人文底蕴,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

“历史是城市的‘根’,文化是城市的‘魂’。”

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政协围绕“加快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召开双月协商座谈会。

南宁已有1700多年历史,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的城市,是骆越文化的中心区域,境内分布有大量古人类文化遗址。经过多年努力,南宁市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软硬件条件已基本具备,但是还存在着申报主题主线不够清晰、文化保护法规滞后、规划体系不够完善等薄弱环节。

“理清工作思路,加强沟通协调,完善工作机制,层层压实责任,高效处理申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摸清家底,梳理历史文化遗存,对照新的申报标准,对原规划编制成果重新开展规划修编工作,增加历史文化价值研究专题,突出规划编制与历史文化价值的融合。”市政协副主席黎四龙代表专题调研组给出了建议。

市政协委员王德宾认为:“应该强化政府主导职能,理顺文物管理体制,有针对性地提高财政投入,加大文物保护执法力度,建立完善通报制度、专家咨询制度,公众和舆论监督制度等,扎实推进申报工作。”

目前,全市登记有782处不可移动文物,其中国家级6处、自治区级42处、市和县级242处、文物点492处。其中内河淡水流域贝丘文化、骆越文化、龙母文化、那文化等源远流长。

“南宁有着鲜明的文化特色,做好了就是南宁申报历史文化名城的亮点。”市政协常委李华汉建议加强对南宁历史文化遗产的基础研究,做好遗址保护,加大对特色博物馆的建设力度,更好地保护和弘扬优秀历史文化遗产。

工业遗产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彰显城市科学发展、人文发展、和谐发展、创新发展的重要特征。在南宁的工业发展史册上,有南宁棉纺织厂、插秧机厂等一批国有、民营企业,留下了大量的旧厂房及工业设施,是市民无法割舍的记忆和情怀。市政协常委卢秋凌建议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的工作思路,盘活现有设施和资源,推动工业遗产保护开发利用,把现在的“政府端菜”变成“群众点菜、政府买单”。

市政协委员丘晓兰则提出,要对南宁市本土历史文化名人按历史年代及与南宁的渊源、对南宁的影响等标准进行梳理分类,并厘清重点,以便更有针对性地保护开发利用。

“南宁历史上出现了很多英雄人物,是一座英雄城,希望能研究设立南宁建城纪念日,不定期开展庆祝活动,增强南宁人文化认同感和身份归属感。”市政协委员郑天雄提出。

市政协委员张容结合调研中所见所闻,给出了建议:“要进一步明确城市定位,讲好本土故事,通过新媒体等多种方式,再打造一些诸如‘西部陆海新通道节点城市’、‘能帮就帮’城市文化等新标签,不断扩大南宁影响力。”

副市长李建文充分肯定了委员和专家们的意见建议,表示将积极采纳、充分吸收会议成果,强力推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创建工作。

市政协主席杜伟强调,要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坚持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确保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一举成功,为推动南宁高质量发展、强首府战略实施作出贡献。

编辑:贾元昌

关键词:历史文化 城市 南宁 文化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