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要论 协商 统战 党派 委员讲堂 理论 人事 社会 法治 视频 文化

首页>专题>深圳市政协七届一次会议>委员建言

王业:贯彻新发展理念 以新金融实际行动创建

——关于推进主办银行制度改革的相关建议

2021年05月16日 12:07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100周年,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历史交汇点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十四五”规划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结合本次政协会议的主题,下面我以“以新金融实际行动创建银企新型共生共荣关系 增强国民经济的韧性”为主题,从建议推进主办银行制度改革出发,简单谈几点个人想法,供大家交流、参考:

一、 重新定义银企关系,以共建共治共享拓展社会发展新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的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结合我国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做出明确指示,要“以辩证思维看待新发展阶段的新机遇新挑战”“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主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共建共治共享拓展社会发展新局面”。结合“后疫情时期”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的主体责任,以及企业金融服务中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建议充分发挥社会主义体制优越性,从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出发,探索推进主办银行制度,重新界定银企之间的关系,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帮助民营及小微企业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把金融的源头活水引入千家万户。

(一)深刻理解内涵,什么是主办银行制度?

从本质上来看,主办银行制度是在当前社会主义新时期的一种新型银企结合制度,旨在重新界定银行与客户之间的关系,逐步扭转银行以追求利润为核心的经营策略,向更亲密、更深入企业治理的客户关系管理转变。即企业以一家银行作为自己的主要贷款行,并接受其金融信托及财务监控的一种银企结合制度,与此同时,这家银行可参与企业治理,甚至可以持有企业的股份,包括有投票权的股份。

自20世纪五六十年代起,与上述主办银行制度类似的机制在日本、韩国、德国等国家曾获得施行,在当时特殊背景下,日本、德国先后成为世界第二、三大经济体,主办银行制度起到了良好的助推作用,对于促进经济发展、防范金融风险、密切银企关系有深远影响。

(二)践行新金融发展理念,探索金融业务转型

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要建立完善的主办银行制度,必须遵循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既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又要发挥政府作用,营造长期稳定的制度环境。从新金融实践出发,推进主办银行制度改革,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好相关准备。

一是适应新金融业务发展,进一步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越性。推进主办银行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内在要求,更是我国应对外部不确定性冲击和西方国家封锁的重要措施。目前国内金融主力军都是国有大行,近几年来建行等国有大行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发挥了头雁作用,引入政府和银行共同推进主办银行制度,既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促进经济、金融与企业治理的结合,同时也有利于用好新金融这把“温柔的手术刀”,为企业解决痛点难点问题。

二是转变金融考核体系,由“资本”驱动向“人本”驱动转变。推行主办银行制度,就要从优化金融供给出发,坚持金融为人民服务,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让全社会感受到金融的温度。只有通过主办银行机制,真正把银行经营与企业经营融为一体,才能真正转变银行经营理念,促进金融发展由追求规模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从而发挥金融赋能作用,统筹各方力量,构建高度一致的新发展格局,增强整个国民经济的弹性和韧劲。

三是重新界定银企关系,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主办银行制度有助于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其中:对银行来说,通过“共治”参与企业治理,可以更清晰全面地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解决信贷业务中因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风险问题,同时通过“共享”机制,采取债转股等方式,分享企业成长的红利;对企业来说,引入银行合作有助于获得更加稳定的中长期资金支持,以及更全面的金融服务,企业能够全心投入生产,创造更多的价值。

二、 找准改革切入点,立足主办银行制度解决企业痛点难点问题

“有根株于下,有荣叶于上”。对于国家经济治理来说,如果把国民经济比作土壤,那么实体经济就是它的根株,企业就是长在根株上的一片片叶子,金融是连接根株和叶子的叶脉,按需向叶子输送水分和营养。而主办银行制度就相当于叶脉中的“水利系统”,既要根据晴天、阴雨、刮风等不同天气及时调节供给,同时也要实时监测叶子自身的成长情况,持续支持健康成长的叶子,对于营养不良的叶子,还要及时予以救助。在这个过程中,主办银行制度可主要用于解决当前企业在经营及融资中面临的四个痛点问题。

一是打破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梗阻,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通过主办银行制度,银行能更加精准地掌握企业生产、销售、财务等信息,做出准确的风险评估,为企业提供精准适度的金融支持。

二是及时为企业“修剪枝叶”“除病虫害”,消解企业不规范经营过程中的隐患。主办银行通过参与企业日常经营,往往更容易发现企业成长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尤其是产业链盲目扩张、过度融资、行业互保、企业关联担保等,从而迅速发挥“水利系统”的作用,从资金端层面对企业的金融资源进行调节,对企业经营风险事项及时预警,帮助企业防范经营风险。

三是在恶劣环境影响下发挥“支撑架”的作用。面对当前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不少企业就像是疾风骤雨下的叶子,有的因国外市场收缩导致订单骤减,有的因芯片等核心技术、精密零部件被国外“卡脖子”,有的因现金流无法支撑复工复产而中断经营。通过主办银行制度,可以较好地发挥金融稳定器、支撑架的作用,及时做好防护,并将国家纾困政策、金融支持输送至企业,不抽贷、不断贷,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四是建立一套科学的供给系统,打破企业之间“旱涝不均”的情况。受到以利润为中心的考核体系驱动,银行往往更看重短期利益,对于短期内有明显竞争优势、市场份额领先的企业,容易形成“大水漫灌”,而对于一些成长期的中小企业,反而“干旱连年”。通过主办银行制度可打破这种金融供给的不平衡,形成一套科学灌溉的供给系统,引流金融活水精准滴灌至有迫切需求的市场主体上。

三、 关于建立主办银行制度的相关建议

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基,推进主办银行制度改革,符合“十四五”时期的新发展理念,能够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协调好“有效的市场”和“有为的政府”两者关系,既可以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调节金融供给,同时也能更好地发挥政府在关键环节、重点领域改革中的作用,避免因过度市场化而产生的乱象,支持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面对当前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建议由政府部门牵头,充分发挥金融的资源配置作用,尽快开展主办银行制度顶层设计,明确具体实施路径,发挥国有大行的“头雁”作用,聚焦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和“双循环”龙头企业,有步骤、清单化实施试点,并在试点成熟后由点及面向全国范围内推广。在试点过程中,可给予主办银行尽职免责、债转股等差别化政策,鼓励银企合作共赢。

“轻霜冻死单根草,狂风难毁万木林”。相信通过主办银行制度的实施,由国家及金融力量为企业护航,建立新型共生共荣银企关系,必将打破个别国家对我国的技术壁垒、“卡脖子”现象,打通经济循环的痛点堵点,提升我国经济及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为经济发展再添新的动力。

(发言者系市政协委员,建设银行深圳分行党委书记、行长)

编辑:刘乙潼

关键词: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