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聚焦 公益资讯 基金会 公益人物 社会责任

首页>公益>公益资讯

乡村振兴“益”路同行

2021年05月18日 10:15  |  作者:郭帅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30多年来,爱德基金会参与乡村扶贫的足迹遍及全国520余个县、市、区,并在长期的社区扶贫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出了“乡村振兴”之路的“爱德经验”,累计上千万人直接受益。

云南沧源佤族自治县的公播自然村是其中的受益者。如今的公播村,干净的水泥村道,崭新的图书馆、活动室等一应俱全,越来越美丽的家乡让村民们喜笑颜开,他们和爱德基金会“益”路同行的故事也仍在继续……

佤族风情带来发展新机遇

初夏,傍晚。

在离云南沧源佤族自治县县城30公里的糯良乡贺岭村公播自然村,夕阳的余晖下,天空中的云彩泛起一片橘红带紫的鱼尾纹。

在村里的活动场地上,身着民族服饰的公播村民们个个精神饱满,乐此不疲地敲着木鼓、唱着跳着。旁边一些两三岁的小娃娃也跟着音乐拍起手来,惹得前来游玩的许多游客立足观看。还有的游客被这样热烈的气氛所感染,干脆加入了唱跳队伍中。

不远处的大榕树下亦围坐了一群游客,村主任赵国祥正在为他们绘声绘色地讲述着公播村的历史和文化,对于土生土长的赵国祥而言,村里的变化和发展他再熟悉不过。

对于这样忙碌的“工作”节奏,村民们已经逐渐适应,但他们不把这当作工作,因为唱歌跳舞是他们最大的爱好。“以前也只有逢年过节,我们才会穿起民族服装,聚在一起唱唱跳跳。自从村里发展起旅游业,我们几乎随时都载歌载舞的。”村民们笑着说。

赵国祥告诉记者,尽管受到疫情影响,今年村里仍已接待了2000余人次的游客。

“以前完全不知道,我们再熟悉不过的佤族歌舞、农耕文化,竟然可以成为村里重要的发展机遇。”赵国祥说:“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

2015年,一波前来采风的摄影爱好者打破了公播村原本的宁静。“50多人,拍了整整两天。我们从未接待过这么多客人。”

这些摄影爱好者是在一次文艺比赛中认识了公播文艺队,进而对公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时我们对佤族服装、薅秧舞印象特别深,就想着一定到这个地方看一看。”摄影爱好者告诉村民们。

“其实,早在2010年,爱德基金会就一直对我们村有项目支持,村民们特别喜欢民乐歌舞培训、文艺节目排练等内容,后来我们都成了爱德协会的会员。因为在爱德的帮助下,获得了不少演出机会,我们就组织了一支公播文艺队。”赵国祥说。

那次采风活动中,大山里的田间地头,成了赵国祥和村民们的舞台。在赵国祥和爱德协会会员的组织下,村民们对着镜头热情地展示了公播传统的犁田、耙田、插秧、薅秧等耕作场景,还邀请摄影爱好者们一起体验舂米、对歌、打歌等佤族传统文艺活动。

村里的第一波客人走后,赵国祥知道,村民们的钱袋子要鼓起来了。“公播受限于地理条件,种植业水平不高,也缺乏特色。这些采风者让我明白了,只要好好挖掘佤族文化,我们就能依托旅游业,带着村民增收致富。”

村里年轻人的期盼

很快,公播村迎来了更多的游客甚至小型旅行团。

每次有游客来,文艺队总是身着民族服装,站在村门口迎接贵宾的到来。“没人要求过他们要穿戴什么,都是自发的。”赵国祥说。

村民们带着游客载歌载舞,讲述佤族的历史文化……“真是个民风淳朴的好地方,下次还会来!”游客们的肯定让村民们更有信心,民宿在村里也如雨后春笋般“兴盛”起来。

在赵国祥看来,村里的旅游之路发展得如此顺利,爱德基金会是“功臣”。

“基金会给我们组织的文艺队培训、传统文化学习、外出参观等内容,不仅让我们实实在在学到了东西,更主要的是让我们更了解本族的文化,也增加了我们的文化自信。”赵国祥说:“公播人的精神面貌给游客留下好印象,游客就会传出去,吸引新的游客。”

每次游客来,赵国祥总是村里最忙碌的那一个,要担任很多角色:组织者、表演者、解说员……他知道,只靠口口相传的方式吸引客源,已经落伍了。但关于互联网的事,他实在有些玩不转,于是,他把村里未来发展的希望更多放在年轻人身上。

“90后”哎宝就是这样一位有希望的年轻人。村里人喜欢叫他“小网红”,因为他拍摄的视频,十里八乡的乡亲们几乎都看过,如今他的网络视频平台粉丝量已累计3万余人次。

一开始,哎宝只把拍摄视频作为业余爱好,“希望记录生活嘛。”村里的变化、乡亲们的劳作生活、小伙伴的嬉戏打闹,一切他觉得有意思的都会简单记录下来。

直到一位广东人的造访让哎宝对短视频有了更深的思考。

“那是个餐馆老板,有一天,他突然到村里来找我说要订货。”原来,这位老板在哎宝的视频里看到了佤族织锦,想多订一些用作餐厅装饰。“我觉得那一次最大的收获不是赚了近5000元钱,而是看到了视频变现的可能性。”

这点燃了哎宝的斗志。

“我们村里有很多值得深挖的内容,可以把公播风情搬到视频平台上,然后吸引网友到公播来旅游消费。”于是,寨子里的春播秋收、佤族传统美食和民宿,爱德基金会在村里举办的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都被哎宝通过视频平台推向了公众的视线。

如今,哎宝已经发布了近千条视频。在赵国祥看来,尽管这些内容仍不成熟,但它们的背后就是村里未来旅游业发展的无限可能性。

哎宝的忠实粉丝中,有一部分是外出务工的公播村年轻人。哎宝的选择也给了他们更多的思考,他们向赵国祥说出自己的期盼:“等村里的旅游业发展得再成熟些,我们也回家干,在家门口挣钱!”

佤寨里的“兴”希望

在沧源县,包括公播村在内的很多项目村的变化,沧源县爱德项目办副主任李国鸣都是见证者。

“我在爱德办19年了,来的时候还是‘小李’,现在已经是‘老李’咯!”李国鸣打趣道。

“这边雨水多,原来一下雨,裤管上都是泥,现在村村修了水泥路;老百姓也都住上了新房,日子是越过越红火。”这些年,李国鸣学着跟农户沟通、做调研、设计项目、学习各类种养殖技能……只要是爱德项目有需求,她都尽力去探索,只为了不辜负老百姓的那份信任。

要发展旅游,村容村貌、服务质量、村子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村民素质……这些都得跟上。赵国祥对于乡村发展的忧虑,李国鸣同样懂得。这些年,在爱德项目办的争取和支持下,更多乡村建设项目在公播村落了地。

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爱德项目的推动下,村里陆续建起了图书馆、活动室、公共卫生间、农家乐,开辟了生态农业示范田、体验田,60多户卫生厕所也得到改造,村民家门口的分类垃圾桶摆放得整整齐齐……“村民们不再乱扔垃圾了,大家知道村子美了得爱护,自己过得舒服,游客也喜欢。”李国鸣说。

在爱德项目的支持下,种养殖业、职业技能、传统乐器演奏、民族手工艺等各类培训相继在村里开展,村民们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参加,拓宽收入渠道;小额信贷项目更是让很多想创业的村民解了燃眉之急,村民们的日子过得越来越有盼头。

对于村里更美好的未来,赵国祥对年轻人寄予了厚望。而像哎宝这样的年轻人对未来也有着自己的目标和规划。“我知道自己的技能还非常有限,未来我计划参加一些针对性的培训,把自己的技能提升上去,做真正吸引人的内容,把我们公播的人文风情拍出来,吸引更多人来打卡。”哎宝笑着说:“先设一个小目标吧,我希望今年我的粉丝量能突破10万!”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产业与人才,而公益机构最需要做的是凝聚人心。”在李国鸣看来,公益机构就应该助力有想法有干劲的村民,一起大力挖掘乡村文化中的核心凝聚力,以此为纽带开展项目,助推乡村发展。

“我们在这里创立的爱德协会就是很好的例子,现在协会已经吸纳了4000多名会员,他们都是各村的村民。这个平台以传统民族文化为基础,会员们能展示文艺才能,又有机会通过农特产品销售增收,还能有外出学习的机会。村民们有成就感、获得感,就会有积极性和凝聚力。有了这种内生动力,公益项目就能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发挥最大价值。”李国鸣说。  

编辑:王慧文

关键词:村民 村里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