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政协动态 协商建言 委员声音 主席日志 正商量 议政瞬间 委员聊辽

首页>协商>政协动态

“群众再小的事,也是大事”

——记湖北省房县政协民宗委副主任驻清河村第一书记吴桂军

2021年05月21日 17:42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大伙再小的事,也是我们驻村工作的大事,请乡亲们放心,大家脱贫不脱政策,我们工作队也会继续驻村......”2021年3月24日上午10点,湖北省房县青峰镇清河村一组户院会上,该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吴桂军信心满满对大伙说。吴桂军年过五旬,2018年3月驻村以来,对每户贫困户了如指掌,小到刘家死了一只鸡,大到老王家没水吃......经过三年努力,2020年,清河村221户669名贫困群众全部脱贫摘帽,驻村帮扶工作位居全县前列,驻村工作队获评房县脱贫攻坚先进工作队、吴桂军本人连续3次荣获脱贫攻坚先进工作者等。

当好群众脱贫的知心人

2021年2月18日,新年上班第一天,他早早安排好90岁高龄父母的生活,赶到清河村开展工作。“工作不能松懈,学习不能止步。”说话间,吴桂军打开电脑,开始研习有关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政策和外地经验。“以前没有驻队时接触过扶贫工作,但真正当了第一书记才发现很多政策都在不断更新,很多文件都要及时的研读才能打开思路、找到工作的重心。”吴桂军说,自己学懂弄透了,才有底气指导协助村干部,才能为贫困群众答疑解惑。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驻村伊始的走访过程中,工作队每到一处就组织群众召开户院会,一开始群众对当前的政策一知半解,总是不断向工作队询问政策、反映情况,一场户院会短则3个小时,长则5个小时,吴桂军不厌其烦地为群众答疑解惑,并仔细记录好每个群众反映的问题。

走访过程中,吴桂军发现群众反映最强烈的是清河村两个村民小组的吃水困难问题,每到旱季水源短缺时部分村民都要提上水桶走山路挑水吃,针对这一情况,他实地调研、多方协调,到相关部门汇报情况、争取项目,用半年的时间为清河村建成了一座二级提水站,并修建了一处拦河坝确保提水站水源充足,总投资200余万元,彻底解决了长期以来清河村水源短缺的大难题。

驻村后,针对清河村水、电、路、环境卫生等方面的问题,工作队先后协调资金700万元实施自来水入户工程,铺设3万米管道,解决村民饮水安全问题;实施电路改造工程,更换路灯160个,解决群众夜间照明和用电安全隐患;实施道路硬化工程,修路里程达到10公里,方便村民生产生活出行;实施村庄绿化工程,对村庄主要干道、节点进行绿化改造,绿化1万平方米,人居环境改善6000余平方米……三年来,吴桂军全村每户至少入户10次以上,帮助全村争取帮扶资金2100万元,发展食用菌、银杏等四大主导产业,全村没有一户贫困户出现问题,更没有发生一起涉贫信访。

疫情防控期间,吴桂军提前到岗,早出晚归,摸排测温,守卡点。从田间地头走到危房改造现场,从产业基地赶往基础设施建设现场,驻村三年,吴桂军穿坏了四双劳保鞋,晒成了“健康色”、“口罩脸”。“我们的第一书记真的辛苦,才来了这几年,白头发长了一层。”驻村工作队员高军在闲谈中说。

甘当百姓解困的贴心人

群众小事,真情所系。吴桂军作为驻村第一书记,一刻也没有放松,俯下身子扎根农村,千方百计解民忧、纾民困,始终将责任扛在肩上,把百姓的需求记在心上。

2020年8月,因连日降雨,清河村三组山体滑坡体出现重大隐患,30万立方的滑坡体以每天平均5厘米的速度发生位移,情况紧急,工作队立即配合村两委干部将滑坡体周边50余户群众安置到安全地带,并积极参与排险和监测工作。群众的安全虽然暂时得到了保障,但各类生产生活问题却接踵而至,吴桂军和工作队白天协调应急帐篷和救灾物资解决安置群众的生活问题,夜间还要到滑坡体挨家挨户巡查,确保没有任何一个群众夜间返回到原居住地。直到滑坡体彻底除险完毕,吴桂军除了中途回家换了次衣服坚守了整整2个月,整个人瘦了一大圈。

清河村一组67岁的周明举,儿子的病情恶化住进了精神病院,需要专人看管照护,妻子还要照顾年幼的孙儿,住院期间生活费、医疗费开支大,又没有收入来源,生活日渐困难。吴桂军在走访中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及时向镇党委、政府反映,争取了3000元的民政临时救助资金送到周明举手上,使其儿子得到有效治疗,出院后,还引导资助周明举栽种果树、养殖土鸡,增加收入。“我特别感谢吴书记和工作队员,家里有困难,他们积极给我想办法,尤其今年,我这个身体干活也吃力了,多亏他们帮忙……”周明举说。

吴桂军驻村之前是一名爱心志愿者,一直在县里参与组织爱心助学、助残、助贫等各类公益性活动,驻村后,他充分发挥自己作为政协干部和爱心志愿者的优势。驻村三年期间,共组织动员政协委员和社会爱心人士为清河小学和困难群众捐赠物资累计达30余万元,组织爱心医疗义诊活动10余次,在当地群众中树立了政协机关驻村工作队的良好形象和口碑,也为自身开展群众工作打开了局面。村四组的张馨雅是一名留守儿童,父亲常年在外务工,母亲生下小馨雅后就离家出走,从小和爷爷一起生活,在学校成绩优秀但是生活条件较差,过年连一件新衣服和一双新鞋都没有,吴桂军在了解这一情况后,组织社会爱心人士上门看望小馨雅,为她送上生活和学习用品,一名女性企业家当场表示愿意当馨雅的“爱心妈妈”,并每年资助5000元一直到她大学毕业。吴桂军和工作队员每逢节日,都会购买一些食品去看望村上的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他说:“照顾村上的困难群众,给他们更多的关爱,本就是我们工作队的职责所在”。

勇做群众致富的引路人

清河村地处山区,可用土地资源少,建档立卡贫困户多。如何把寸土变现成寸金,吴桂军有自己的良方,他积极探索“政协力量,产业兴村”模式,发挥好政协联系广泛和社会资源多的优势服务产业发展,整合土地资源,采取培养能人、大户带动、示范引导的办法发展400亩密植矮化银杏,让林地和耕地统筹发挥作用。

由于海拔、土地等条件的限制,食用菌在清河村种植优势不足。眼看着其他村集体和贫困户直接受益于这项“短、平、快”的项目,吴桂军开始计划培植发展“食用菌”产业。他深知产业发展离不开“领头雁”,千方百计终于做通村干部的思想工作,统一意见:由村集体和三名村干部带头发展10万袋食用菌,以实实在在的收益,让群众感受到产业发展的优势所在。同时,积极引进先进食用菌培育技术,联系县食用菌产业办技术人员实地教授村干部、能人和普通村民,2020年清河村建成了适应当地气候环境特点的食用菌“扶贫产业基地”,走出了适合清河村产业发展的路。借助县政协委员所在的电商平台销售食用菌,仅仅在疫情防控期间就成功售卖2000余斤,帮助清河村集体经济增收5万余元。

2020年,清河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5万元,带动贫困户122户,资产收益分红及利益联结全村156户326人,当年人均收入增加500元。

回望风风雨雨的帮扶历程,第一书记工作吴桂军和其他两名工作队员脑海中回忆满满。始终心怀人民,他们做到了,正如徐锦凤调研时强调,他们建成了“一支带不走的工作队”。脱贫攻坚驻村帮扶工作即将结束,未来,县政协机关将有更多的第一书记初心不变,奋斗不止,继续在为民服务的漫漫征途上一路向前。(通讯员 代新成 邓肯)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桂军 清河 群众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