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绿·声音 绿·生活 绿·人物 绿·能源 绿·产业

首页>生态>绿·声音

推动新能源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2021年05月27日 09:21  |  作者:高志民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面对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和国内政策补贴滑坡等多重压力,《中国能源转型:走向碳中和》报告呼吁——

推动新能源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中国能源转型:走向碳中和》发布会暨碳中和与绿色能源发展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中国能源转型:走向碳中和》课题组介绍,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新能源产业政策,这些政策以完善项目规划建设、加速新能源补贴退坡、建立新能源消纳保障机制为重点,推动新能源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课题组认为,要完成“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全部发电量的比重力争达到50%”的目标,实现“十四五”能源高质量发展,主要依靠光伏发电和风电加快发展。

目前在面对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和国内政策补贴滑坡等多重压力下,课题组认为:需通过金融手段,解决补贴拖欠的遗留问题。并将补贴重点由新能源投资生产端向新能源消费端转型,提高补贴资金使用效果等。

具体来说,课题组建议:

一是借力能源金融,解决补贴拖欠遗留问题。

2020年后,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全面平价上网,新增项目国家不再实施补贴,预计在2028年,电价补贴缺口将达到峰值,之后每个年度可再生能源基金收入将大于年度新增补贴需求。因此,课题组认为,可以通过金融手段补充可再生能源基金的暂时性缺口,保障补贴资金的及时拨付。

课题组建议有关部门批准可再生能源附加基金授权管理机构牵头设立新能源补贴专项基金,由政策性银行和保险债权等机构作为基金合伙人提供资金。新能源补贴专项基金成立后,一次性兑付之前拖欠款项,并按时拨付之后的补贴。

二是完善绿证交易机制。

我国从2017年7月开始启动绿证自愿交易,目的是弥补部分可再生能源补贴缺口,并逐步培育我国绿色电力自愿消费市场。但是从绿证自愿交易的实际运行情况来看,绿证核发范围、价格机制和交易模式方面均有较多限制,市场活力不足、成交量低。

课题组指出,从国际上推行绿色电力和绿证交易较为成功的国家来看,绿电市场一般分为强制市场和自愿市场两类,两个市场既可结合、相互关联运行,也可独立运行。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制是驱动强制市场的核心政策机制,自愿市场的发展则受社会环境导向、企业和居民绿电消费意愿的影响。

为发挥绿证交易促进清洁能源高效利用和降低国家财政资金补贴强度的积极作用,课题组建议尽快修订完善我国绿证交易机制,进一步完善绿证交易与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目标履行的关联机制、建立完善绿色电力市场化交易机制、扩大绿证核发范围、推动价格与补贴限额脱钩;加强社会意识引导、对于采用绿色电力的企业和居民给予优惠政策等,推动绿色消费理念和习惯全面形成。

三是探索新能源企业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

对于中央企业所属的新能源投资商而言,发行绿色债券具备信用评级高、担保能力强等诸多优势。但对于一般新能源运营商,尤其是民营企业而言,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实施难度较大,面临诸多限制,如发起人信用等级、抵质押物等担保、应收账款价值等,需要产业与金融协同降低项目风险。另外,发行针对新能源补贴的国债也是弥补财政补贴缺口的一种方式。

调研组还建议转换补贴重点,给予“光伏+储能”、BIPV等先进技术应用模式扶持政策支持,促进光伏与多种能源、多种场景结合发展。并加强监管,避免一拥而上,提高补贴使用的监管力度与透明度。

编辑:秦云

关键词:新能源 高质量发展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