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评论 艺文 阅读 非遗 国学 人物 戏剧 视频

首页>文化>资讯

“写意雕塑与中国文化——全国雕塑艺术理论学术研讨”在京召开

2021年06月07日 09:26  |  作者:张丽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6月7日电(记者 张丽)为了加强雕塑艺术与中国文化理论研究的“培根铸魂”,推进新时代全国雕塑艺术理论的探索和发展, 6月4日,由中国美术馆与《文艺研究》杂志社联合主办的“写意雕塑与中国文化——全国雕塑艺术理论学术研讨”在中国美术馆举办。此次学术研讨视点主要基于中国文化,探讨新时代雕塑理论家在中国文化与雕塑艺术研究领域中探索出来的新视野、新方法、新理论与新成果,展开对写意雕塑艺术的进一步研究,向经典作品致敬,彰显新时代的文化自信。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韩子勇,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担任学术顾问并分别致辞,《文艺研究》主编金宁担任学术主持。

吴为山指出,举办学术研讨会旨在通过对写意雕塑与中国文化的研讨,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价值,为当代艺术的创作提供借鉴之源,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和创造。倡导中华美学精神,弘扬中国精神,在国际社会讲好中国故事,以丰富人类文化的多元性。

金宁提出,吴为山长期以来在创作实践和理论写作两个层面探究中国写意雕塑的美学品格与实现路径,使其成为一种现象级的艺术与人文景观。这关系到民族艺术的历史文脉和现代表现语法之间的对接,不仅指向传统的延续和创新转化,从根本上说,是在确立一种多极化的世界艺术语言内部的中国表达,更是在雕塑艺术本体的演进格局中贡献中国智慧。“写意”是中国传统哲学、美学观念的基础性的文化形态,凝结于造型手艺之中,创造出厚重与飘逸兼备的审美范式。如熊秉明先生所言,这一审美范式体现出的正是“中国艺术的真精神”。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邵大箴认为,继承和发扬中国雕塑的写意传统,对20世纪以来一度重视西方写实雕塑而忽视民族传统写意雕塑倾向的有力纠正,在这方面,吴为山对当下我国写意雕塑艺术的有力推进,功不可没。四川美术学院特聘教授孙振华认为,吴为山提出的写意雕塑的概念不是封闭的,它将与写实雕塑、抽象雕塑一起纳入一个相对完整的概念系统中。

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北方工业大学、南京大学、四川美术学院、《美术》杂志社、《中国美术报》的专家邱振中、戴士和、尚辉、肖鹰、侯样祥、彭锋、乔迁、王平,中国美术馆专家吴为山、张晴、邵晓峰、程阳阳、朱剑、王萌、魏祥奇等围绕写意雕塑的理论建构、写意雕塑的文化特色、写意雕塑与国际传播的研讨主题,对于写意雕塑理论的首创、建构写意雕塑理论体系的坐标、写意概念的历史生成、写意雕塑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写意雕塑对建构中国雕塑文化的意义、写意雕塑的时代超越性、写意雕塑的现代精神、写意雕塑的结构分析、写意雕塑与其他多种艺术的关系等内容展开广泛研讨与深入交流。

研讨中提到,2012年11月,意大利罗马举办了“文心铸魂——吴为山雕塑艺术国际巡展”研讨会,罗马美术学院院长季拉尔多·罗·鲁索在会上提出,写意雕塑“是东方艺术与人文精神的集大成者,是青铜中铸就的东方之魂”。意大利博尔盖塞博物馆馆长安娜·科力瓦则认为,写意雕塑作品把握了精神的本质,“是在东方遥遥与西方著名雕塑大师贾科梅蒂的比肩和对话”。2014年6月,法国巴黎举办了“心灵对话——吴为山、克罗德·阿巴吉雕塑展”研讨会。法兰西学院主席克罗德·阿巴吉在会上指出,吴为山的写意雕塑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和’的价值体现”。法国著名艺术批评家皮埃尔·马克则认为,写意雕塑代表的是一种不同于西方的永存理想和永存希望,是传奇般的人类命运。这些观点代表了西方最具权威性的艺术人士对写意雕塑的理解。

此次学术研讨还对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写意雕塑理论建构工作的主要情况进行了汇报。

编辑:位林惠

关键词:雕塑 写意 艺术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