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大家谈 委员有话说 政协人语 同心论坛 议事厅 微言大义 望海楼札记

首页>要 论>委员评论

抓精神文明建设要"虚事实做"

2021年06月07日 15:42  |  作者:王光贤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时下,人民的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社会文明程度也不断提高。但不可否认,与物质文明建设取得的成就相比,精神文明的发展还相对滞后。一些公共道德问题突出;有些行业诚信和职业道德缺失;网络空间戾气较重,卖丑为荣几成常态;一些低级趣味的文化产品正侵蚀着基层群众的精神世界……这些现象消解着人民群众本应有的美好感受。笔者认为,要针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领域和突出问题加强部署。

一是虚事实做,大力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精神文明建设绝不是软任务,对“无形”的要虚事实做。笔者理解,虚事实做,就是要找准具体抓手。如八项规定,正是从不良风气和行为细节入手,令行禁止。又如,上海市近年来的交通违法整治和垃圾分类工作,厉行之下,市民交通守法意识和卫生文明习惯都大为好转。

首先,我们要用好全国文明城市评选这张王牌。当下的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在提升社会文明和国民素质方面发挥了重要抓手作用,但测评体系有失宽泛,可进一步增加公共道德、规则意识等具体行为的评分权重,并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开展各类专项活动,强化地方主政领导的精神文明建设政绩考核。其次,强化职业道德建设。要加大力度规范标准、健全征信、实施监管,加快实现市场经济与道德经济的互补互助。

二是加强优质供给,抢占网络空间的精神文明高地。由于科技和资本的加持,鱼龙混杂的信息产品通过智能推送、竞价排名等手段诱导着大众线上消费。反之,许多优质精神产品,由于难以在短期产生经济收益而不被市场青睐,与大众渐行渐远。网络空间已成为精神文明建设不能失去的阵地,必须给科技和资本套上精神伦理的缰绳。在加强网络综合治理的同时,要增加优质精神文化产品供给。新时代需要更多的新创作,关键是要深挖文化内核和时代特征,捕捉受众心理特点和需求,兼顾便捷性、观赏性和教育性。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共产党有太多优良传统和光辉历史可资当代挖掘利用,为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增添新动能。党史宣传教育,可以拓宽维度,把党史与地理人文、民俗文化等知识相结合;创新形式,以网络打卡、短视频、动画IP等方式呈现,以专业、精致、切合现实需要的内容增强传播力、影响力,形成全民关注、全民参与、全民传播的态势。同时,也要为传播正能量保驾护航。当前,像感动中国、道德模范等先进人物、先进事迹的传播,主要限于主流媒体,弘扬、传播核心价值观是各行业必须承担的政治和社会责任,对于优质精神文化产品,在大众社交媒体、直播平台等网络媒体中也应当进行推送,让正能量在更大的受众范围中传递。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上海市委会专职副主委)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精神文明建设 事实 文化 产品 传播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