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大家谈 委员有话说 政协人语 同心论坛 议事厅 微言大义 望海楼札记

首页>要 论>微言大义

绝不能给“高考骗局”任何空间

2021年06月08日 08:51  |  作者:付彪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每年高考季,都是涉考类诈骗案件的高发期。近期,教育部联合中央网信办、公安部等部门梳理汇总的诈骗案例中,不法分子围绕“高考答案”“押中真题”“作弊器材”“替考代考”“内部指标”“机动计划”“低分高录”等套路,都是为了误导考生和家长,最终实施诈骗。若考生和家长不加防范,就可能上当受骗,轻则损失钱财,重则误了前程。

从这些案例看,骗子们并没有多高明的手段。比如,高考前,骗子以贩卖“高考答案”为名进行诈骗,无非就是抓住考生和家长希望得高分的心理,以此蒙蔽考生和家长。而高考后,骗子抛出“内部指标”“机动计划”等诱饵,主要源于考生和家长心存侥幸,为了能顺利上大学,或低分也能上好大学,丧失了基本的理性和判断能力,以致上当受骗。

对旁观者来说,这些“高考骗局”比较低级,但对少数身处其中的考生和家长而言,在渴望考上理想大学的心理下,以及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极有可能掉进骗子设置的陷阱。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与录取工作,都有着严格的工作流程,且越是正规的高校,招录程序越加严格,考前不可能有所谓的“高考答案”,考后也不可能存在所谓的“内部指标”。因此,作为考生和家长,应多一份用心,多一些求证,就能避免入局。

防范“高考骗局”,除了考生和家长提高警惕外,还需多方共同努力。有关部门不仅要加强高考防骗预警,还得加强有关法规政策宣传,让考生和家长普遍知晓考试和录取环节的规则与流程,并加大对高考诈骗的查处力度。学校应将防诈骗教育作为日常生活教育的“必修课”,提升学生对网络诈骗的认知,积极防范各类诈骗陷阱。电信部门应把握高考特殊时节,加大相关信息监测力度,及时阻止欺诈信息传播,并严格取证交予警方立案。

同时,每个公民都有义务和责任,对发生在身边及朋友圈的涉考虚假信息,积极进行投诉举报,并配合公安等部门做好高考考试与招录工作中各种违法犯罪现象的打击。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考生 家长 诈骗 高考骗局 高考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