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评论 艺文 阅读 非遗 国学 人物 戏剧 视频

首页>文化>资讯

巨野访古: 黄河故道下的十字莲花

2021年06月15日 15:32  |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分享到: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山东省菏泽市位于黄泛区核心地带,千百年来留下了许多与黄河有关的故事。不久前,笔者来到菏泽市巨野县,开展黄河文化相关调研。

巨野古称钜野,因大野泽而得名。大野泽是黄河下游南岸最大的湖泊,这一带是出河入海的交通要地。巨野县位于大野泽旁边一片低山残丘地区。在黄河经常泛滥的平原,这里是一处绝佳的相对高地。巨野因黄河而兴,史前巨野地区文化发达,从大汶口文化到龙山文化都有发现。先民择高而居,留下了很多古堌堆遗址。周代巨野为鲁国封地,相传《左传》记载的鲁国国君捕获麒麟的地方就在这里。

巨野历史上多次被洪水淹没。汉武帝元光三年(公元前132年),黄河决口,流经巨野,由泗水入淮河。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为抵御金兵南下,人为决开河堤,黄河由泗水和济水注入黄海,巨野再次被水毁。元代重修巨野城,济宁路总管府设在巨野,辖兖、济、单三州,巨野进入新的鼎盛时期。元代末年和明洪武年间,洪水再次淹没巨野,直至洪武九年(1376年)洪水消退,县治才得以重新迁入巨野。

洪水冲毁了大部分历史遗迹,而在巨野地下却掩埋着大量文物。近年来,大批珍贵文物的出土,让巨野博物馆这座2018年才建成的县级馆跻身国家二级博物馆行列。巨野博物馆收藏文物、自然标本1.3万余件(套),从史前到近代,时代序列较为完整。特色精品文物以汉、宋、元时期为主,有精美的玉器、青铜器、金银器、瓷器和众多珍贵的碑刻、石雕等,其中国家一级文物24件。

在巨野博物馆精品展厅,一组元代金饰品引起了我们的兴趣。2007年巨野县北关党校教学楼建设施工时,在距地表3米深的地方发现了石碑。考古人员在挖掘石碑的过程中,又发现了石像生、石供桌和两座古墓。一座东西朝向,一座南北朝向,共同位于主墓道一侧,是异坟异葬的夫妻墓。墓碑上有能辨识的蒙古人名和元世祖至元年号等,结合墓室和石像生位置来判断,此处应为元代贵族家族墓地。墓地曾多次遭洪水侵袭,泡水严重。在其中一座东西朝向的墓室内,考古人员从淤泥中发掘出这组金饰品。除金簪、金戒指、金耳环等常见物品外,一件嵌宝石掐丝金饰品和一对金十字架极为特殊。

十字架由金箔制成,表面錾刻缠枝纹,周边缀以串珠纹,四个顶端为三角形,均有小孔,方便缝缀在衣帽上。这种造型的十字架,属于基督教聂斯脱里教派的标志。聂斯脱里教起源于叙利亚,是一个典型的沿丝绸之路向东传播的西方宗教,大约在7-10世纪传入中国,在唐代被称为景教,元代称景教徒为也里可温。景教在传播过程中吸收了大量中华文化元素,儒释道思想都有体现,对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起到了促进作用。景教十字架标志与传统基督教十字架有所区别,十字的四个顶端或有向内的三角缺口,或为向外突出的三角形,或缀有花纹。最重要的一点是,景教十字架一般与中国传统莲花图案组合在一起,称为“十字莲花”。元代时景教在内蒙古和福建泉州地区流传较广,山东地区虽有景教信仰的记载,但此前并未发现文物。巨野博物馆的金十字架,是山东境内首次出土的与景教文化有关的文物。

与十字架一起出土的嵌宝石掐丝金饰品,造型较为罕见,整体近似心形,有夹层,采用锤鍱、镂雕、掐丝、焊接等多种工艺制成。正面有宝石嵌孔,宝石大部分脱落,仅存叶片形绿松石。背面有钮,可以缝缀在衣帽上。结合出土背景来看,这件金饰品可能是象征十字莲花的宗教文化饰品,造型以十字为骨架,下以中国传统莲花纹相衬。它的样式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博物馆收藏的元代嵌宝石掐丝金饰件有相似之处,类似的纹样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发现的景教墓顶石上也可看到,是一件体现多元文化交融的珍贵文物。

该墓出土的墓碑上刻有“表庆之碑”字样。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修撰的《钜野县志》中,抄录了“表庆之碑”和该家族墓地的其他碑文共4篇,可见在乾隆年间就发现了这个家族墓地,当时尚存多块墓碑。根据现存墓碑和县志抄录的碑文内容,可以判断这处墓地属于济宁路“达鲁花赤”(元代地方最高行政长官名称)按檀不花家族。碑文记载按檀不花次子骚马是景教掌教司官,曾重修也里可温寺庙,因此该家族墓地中有景教文化的随葬品也就不足为奇了。

据碑文记述,按檀不花的祖父岳雄(或岳难)是阿里马里(今新疆霍城县)人。岳雄早年追随成吉思汗,是一位地位很高的将军,元代被赐封在松州(今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定居,死后也葬在松州。巧合的是,在今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也曾出土与景教有关的墓碑。碑身上画景教十字架,下有莲花图案。十字架上部左右两侧为叙利亚文,下部为回鹘文。根据回鹘文记载可知,这座墓葬属于一个叫药难(音译)的将军。从活动时间、身份地位以及宗教信仰来看,药难和岳雄很可能为同一人。一个生活在西域的色目贵族,带着景教信仰,跟随成吉思汗进入蒙古草原,其家族后代又来到黄河岸边做官,积极学习儒家文化,融入当地生活——按檀不花家族的故事,充满多元文化和传奇色彩,这也正是黄河文化兼容并蓄、开放多元的生动写照。

(作者为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草原文化研究所研究员)

康建国


编辑:陈姝延

关键词:巨野 黄河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