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乡村振兴 美丽乡村 农业科技 精准扶贫 三农人物 品牌兴农

首页>农业>资讯

扬起万方水 流出千顷绿

——宁夏同心县扬黄灌溉工程及生态移民示范区再发展纪实

2021年06月24日 15:01  |  作者:刘强  |  来源:农民日报
分享到: 

宁夏扬黄灌溉工程,始于20世纪90年代,其做法是把中宁县的黄河水一直“扬”到固原市,以利于宁夏中南部地区的脱贫和经济发展。随着黄河水沿途不断地“上扬”,位于扬水中间段的同心县也成了扬黄工程的最大受益者之一,建成了大规模水浇地,也促进了移民聚集。北京工业大学规划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强十几年来一直参与同心县的规划编制工作,他认为扬黄灌溉工程不只是水利工程,扬黄与生态移民,一方面留下了堪称工程奇迹的扬黄工程,另一方面也留下了广阔的生态净土。这一切,已凝结成不朽的世界级自然与文化遗产。而这一随时间雕琢成的自然与文化遗产,将成为宁夏西海固地区再出发的基础与核心竞争力,成为绿色振兴的基础。

6月10日,记者来到同心县智慧水务中心,这里是同心境内扬黄工程即固海扬黄工程的控制中心,灌区里静静流淌着黄河水,“扬”到同心县的黄河水就是在这里再次“高扬”以灌溉同心的耕地。同心县水务局局长杨国林告诉记者,同心全县有耕地147万亩,得益于扬黄工程,目前全县有水浇地52万亩,节水浇灌耕地20万亩,可灌溉耕地已达一半。同时同心的玉米产量也很高,最高亩产曾经达到1300公斤,是当年全国最高的,在正常年份也能达到1000公斤。价格为每立方水收费0.186元,一亩玉米需浇360立方水,总花费仅66.96元。

同心县副县长王新海向记者介绍,同心县是一个移民大县,全县总人口39.8万,其中移民就有20余万人,有移民村27个。同心县的移民始终严格遵循“生态”理念,即移出地退耕还林还草恢复生态,移入地都选择扬黄工程灌溉区域或灌溉辐射区域,同时移入后发展农业生产也尽量考虑到“节水”理念。

6月10日,河西镇同德村,记者站在村里一大片枸杞地里,看枸杞花大部分已败,枸杞开始挂果,但多数还没有红,当地人说:“估计半个月左右就‘大红’哩!”

同德村是个移民村,村里有移民1379户、6310人。枸杞是同心县润德庄园投资建设的,共流转当地农民土地7500亩,土地流转费每隔5年涨100元,从600元直至900元。庄园副总经理郝红伟告诉记者,为节水计,枸杞地全部采用的是喷灌浇水,枸杞产量、产值都很好。因为面积很大,庄园还雇了很多村民来务工,其中有分包一片果园的区域管理员,还有直接到地里做管理或前来采收的农民,每天工钱120元,8个月的生产期里共需雇600人。

当地村民马英武就是一个移民,也曾经是润德庄园的区域管理员,做了几年之后感觉身体有点儿吃不消了,于是回家利用攒了几年的钱养起了肉牛,现共存栏22头。他从心底感谢党的移民政策,他以前没移民前家里5口人挤在2间小房子里,而现在呢,刚刚盖起了6间新房。记者在新房里看到,有些地方还没有完全装修好,但房子之大之高超出城里人的感受,抬头望房顶,都有点儿发晕。

同样是移民村的河西镇旱天岭村,这里的村民选择了养牛。方法是利用支持资金建好牛棚,其中一部分由村集体经营,一部分则无偿提供给养牛的本村村民使用,马国才就是这其中的一个。如今,马国才共养牛43头,养羊200只,全家3口人,去年家里养殖纯收入就达到30万元。

需要说明的是,马国才养牛用的是村里提供的免费圈舍,而养羊则是利用了牛圈外面靠近山坡的一块闲置地,基本都是白色的羔山羊,小小年纪就长出了小角,见到人来,胆大的往前拱,胆小的往后退,很是可爱。

6月11日,记者来到了下马关镇窖坑子村,这里也是移民村。2017年,宁夏驰马聚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村里流转了2000亩地,种植一种“高端蔬菜”——芦笋。正是芦笋的收获季节,绿色芦笋笔挺挺地“站”在地里,视觉上很是“养眼”。

公司负责人钱志明向记者介绍,今年2000亩芦笋都已进入了盛产期,以后将会持续15年的“盛产”,芦笋浇水全部用的是滴灌。目前公司除了田间,还有一个加工车间,都需要雇大量劳动力,其中仅窖坑子村就雇了100名农民,平均工钱一天150元。以4月15日至6月底的收割季为例,如果一个农民全部干下来可挣万元。

目前,宁夏扬黄灌溉工程已经安置了移民123.3万人。李强及其指导的北京工业大学“青年红色筑梦之旅”项目团队,曾经对宁夏中南部特别是同心县做过长期调研,并提出了脱贫攻坚后宁夏西海固地区绿色振兴方案。他认为,宁夏西海固地区包括同心县要依托挖掘扬黄工程、生态移民的世界级“自然与文化遗产”以及生态移民留下净土的“生态价值”,拓展价值链,延伸产业链,推进“扬黄灌溉”与“生态移民”文化提升计划,申报世界国家地质公园、森林公园计划以及绿色产业培育计划(包括枸杞、休闲旅游、生态健康)三大行动计划,构筑休闲旅游业、生态与现代农业、健康产业三大产业群。

“宁夏的经济是黄河经济,同心县的经济更是黄河经济!”杨国林说。

“同心县的发展就是一部‘扬黄’的发展史,围绕着‘扬黄’继续做文章,是同心县未来发展的方向。”王新海说。


编辑:董雨吉

关键词:移民 扬黄 同心县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