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政协动态 协商建言 委员声音 主席日志 正商量 议政瞬间 委员聊辽

首页>协商>协商建言

双碳目标很大离不开每个人的小贡献

——全国政协“生态文明建设”读书群进社区公益活动小记

2021年06月25日 08:55  |  作者:吕巍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6月25日电 (记者 吕巍)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一座占地面积8700平方米、建筑面积2222平方米,集党建空间、文化空间、亲子空间、健康空间、美食空间、便民空间和街区工作站于一体的社区公共空间——石油共生大院,实现新老建筑共生、居民与职工共生及各类文化间的共生,投入使用不足一年,石油共生大院已经成为综合性社会治理创新的“网红”项目。

6月18日下午,一场别开生面的全国政协“生态文明建设”读书群进社区公益活动在这里“上演”。全国政协委员和北京林业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师生代表,石油大院社区、石科院社区居民代表一起,共话双碳目标下社会公众的责任与担当。

“调低电视屏幕亮度、及时拔下家用电器插头、用电饭煲蒸米饭时提前浸泡10分钟、每月少开一天车、纸张双面打印……”在大院主题广场靠墙摆放的“减少碳排放 助力碳中和”主题展板前,社区工作人员通过一组组数字和一个个生动鲜活的例子向大家简述低碳生活的重要性。“双碳目标很大,却离不开每一个人每天每个小小的贡献。”一位社区居民的“总结”很是到位。

展板的另一侧,一个装满小纸条的大罐子被工作人员从桌子上捧起。“请您抽一道题目吧,看看是否能答对,答对有奖。”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李伟被“幸运”选中,他的题目是:中国沙漠、戈壁、沙漠化土地、风沙土地占国土面积的百分之几?

“我选A,15.9%。”

“您答对了。”

在社区群众的赞叹声中,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气象局原局长刘雅鸣也选择“出战”。世界现有耕地总面积占世界地表总面积百分之几的考题同样没有难住这位“业内老专家”,10%的答案脱口而出。

委员们的“精彩表现”极大地激发了社区居民的答题积极性,工作人员有序组织,桌子上的奖品大有不足之势。

随后在大院多功能厅举行的交流会是这次进社区活动的重头戏。委员读书活动重点阅读书目《碳达峰、碳中和100问》的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研究员陈迎,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委员、“生态文明建设”读书群群主李朋德、王翠坤分别与大家分享了各自的“降碳减排观”,受到与会者的热烈欢迎。

碳从哪里来?气候变化是真的吗?如果继续碳排放会怎样?我们该怎么做?我可以做贡献吗?陈迎将碳达峰、碳中和与百姓的生活紧密相连,深入浅出地讲述了低碳环保的身边事,告诉大家不浪费才是最大的美德,要拒绝伪环保,要学会重复利用。而《碳达峰、碳中和100问》一书也旨在向全社会加强宣传,提高社会公众对碳达峰、碳中和的认识,强调每个人都可以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力量。

李朋德委员从纸张说起,号召社会大众坚持厉行节约,发展循环经济。“什么是绿色生活,就是少用一张纸、少开一天车、少用一度电,就是垃圾要分类、用水要循环、用餐要光盘。什么是绿色产业?就是从碳循环这个大范畴来考虑我国能源产业的发展,一方面,继续探索如何利用低质煤清洁高效发电;另一方面,继续挖掘煤改气、煤改油的潜力,实现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用创新驱动推动能源革命。”

在王翠坤委员看来,建筑领域也需要进行“低碳革命”。“我国每年新增建筑面积约20亿平方米,新增建筑的工程建设每年产生的碳排放约占总排放量的18%,若维持现有建筑节能政策标准不变,碳达峰时间预计在2038年左右,明显滞后全国碳排放总量达峰时间。因此,无论从建筑的设计、材料生产环节还是施工建造环节,都必须加大低碳化的考量。”

她建议从建筑的全生命周期角度,考虑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一方面持续提升城镇新建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能效,另一方面,注重采用适改性强、性能高的结构体系及高性能、高耐久材料和技术,提高材料利用效率。“生产和建造阶段,也应加大绿色建造力度,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从而减少碳排放。”王翠坤说。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入界别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影响和带动更多界别群众共同增进共识、扩大共识是政协委员履职尽责的重要内容,今天的活动就是一次有益的探索。”在委员与社区居民、院校师生互动交流后,李伟表示,双碳目标的早日达成离不开企业、民众的共同努力,因此,加大对社会的科普宣传,提高公众对碳达峰、碳中和的科学认识,转变企业、民众的生产生活方式尤为重要。“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愿景,政协委员要动起来,以身作则、解疑释惑,和全社会一起共同探索中国碳达峰、碳中和之路。”李伟说。


编辑:贾元昌

关键词:双碳 目标 社区 达峰 碳达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