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乡村振兴 美丽乡村 农业科技 精准扶贫 三农人物 品牌兴农

首页>农业>资讯

“全国商品粮基地”江苏徐州市铜山区通过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和“股田制”——

让种粮效益最大化

2021年06月29日 11:15  |  作者:徐守军 尚庆迎 陈兵  |  来源:农民日报
分享到: 

让种粮效益最大化

徐州市铜山区沿湖街道粮食产业园夏收现场。 李传新 摄

作为苏北经济社会发展“第一区”,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在大力抓好二、三产业发展的同时,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通过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股田制”、延伸粮食深加工产业链等举措,全区粮食生产走上了机械化、规模化、效益化发展之路。

今年,铜山区91.3万亩小麦面积总产达4.2亿公斤,平均亩产460公斤,实现18连丰,“全国商品粮基地”“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区”更显“黄金”成色。

  

机械化助力农民轻松种粮


日前,在铜山区房村镇窦家村的水稻秧田中,只见农机手操作着高速插秧机来回穿梭,所到之处,绿油油的秧苗生机盎然。

“不仅水稻插秧高质高效,而且全区的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已达94.29%。今年的小麦收割,91.3万亩仅用5天时间就全部完成了。”铜山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刘建中说。

为全力做好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工作,2015年以来,在铜山区农业农村重点工程项目中,每年安排1000余万元农机化专项扶持资金;2017年以来,区财政又对产地烘干、高效植保等环节进行专项扶持,累计投入资金已达1.2亿元。截至去年底,全区农机总动力达120.4万千瓦。

与此同时,铜山区以示范点创建为依托,以综合实力强的合作社为龙头,紧紧围绕水稻、小麦、玉米三大作物和“耕整地、种植、植保、收获、秸秆处理、烘干”六大环节,促进农机科技创新,形成切合铜山区实际的村社共建、合作社经营、市场化运作模式,全面提升全区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和服务水平。目前,铜山区水稻、小麦、玉米全程机械化水平分别达92.66%、95.16%、95.76%,粮食烘干率达86.68%、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8.81%。

铜山区鼓励土地流转,提倡跨区服务,大力推广“订单式、签约式、一站式”全程机械化服务模式。目前,全区具备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能力的合作社、家庭农场168家,20个示范基地服务范围内全程机械化水平达100%,270个行政村均有农机服务主体。其中,以粮食生产和经营服务为主的家庭农场、种植合作社、植保合作社、烘干中心、秸秆处理等专业组织546个,三大作物农机社会化服务面积达148.9万亩,占全区粮食总种植面积的84%以上。

近年来,智慧农机成为铜山农机化中的新亮点。2017年,铜山区建设物联网控制中心,在粮食生产示范片区设立“智慧农机”采集点,主动应对未来智慧农机系统的推广应用;在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方建设规范中,要求100亩以上的地块在田间必须建有农用植保飞机停机坪和相应的农机补给场(点)。目前,全区拥有植保无人机242台,45%的粮食作物实现无人机喷药。

去年底,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公布全国第五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名单,铜山区榜上有名,是徐州市唯一上榜单位。

  

“股田制” 实现集体和农户“双增收”


“今年,我们1996亩‘股田’小麦单产达1200斤,又是个丰收年!”在铜山区郑集镇石楼村的谷物种植合作社,村党总支书记张辉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股田制”打破户与户之间堰埂,增加种植面积5%;团购农资节省成本10%-15%;集中管理、种植优新品种可亩均增产10%-15%……一年下来村集体增收50多万元。

张辉口中的“股田制”是铜山区创新实施的粮食规模化种植模式,即按照农民自愿原则,以土地使用权入股(一亩折一股),由村集体领办,合作社统一负责经营,农民依股权获得收益。农民入股后,除保底收益(按每股每年1000斤粮食实物结算,一般500斤小麦、500斤水稻)外,享受经营盈利部分二次分配,实现了农民“不下地、收粮食,有分红、能养老”的目标。

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的农民,或打工或创业,收入结构更加多元。石楼村村民焦永树家6亩多地全部入了股,去年1亩地综合收益达1260元。他和妻子到附近企业打工,两人月工资加起来6000多元,小日子越过越红火。

铜山区把推行“股田制”作为经济薄弱村集体增收的重要途径,今年起实施“党建+土地股份合作”模式,助推富民强村行动,并将其作为年度农业农村工作实事工程,纳入全区乡村振兴考核指标。

政府的资金支持有效激发了经济薄弱村参与“股田”经营的积极性。铜山区设立1000余万元专项扶持资金,对粮食种植合作社规模达500亩的,区里扶持80万元,镇、村各配套10万元;新扩规模达300亩的,区里扶持30万元,镇、村各配套10万元。

截至目前,铜山全区累计50个村实施股田制经营,服务面积5万余亩。18个经济薄弱村建立了土地股份合作社,其中10个村为新建,其余为扩建,共新增土地流转面积6344亩。

为促进土地股份合作社规模化、集群式发展,铜山区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联盟,建立完善农资采购、信息服务、融资服务、人才培训、市场营销等五大平台,以实现合作社之间信息、技术、农机、农资、采购等资源共享,统一对外开展采购、销售等活动,进一步降低种粮成本、增加收益,产生“1+1>2”的协同效应。

  

“订单农业+加工增值” 让种粮成为“金饭碗”


“麦子收下来,直接送到面粉厂,钱就到手了。自从有了订单农业,就再也没为粮食销路发过愁!”铜山区沿湖街道的种粮大户邵长文说。

沿湖街道共有粮食种植面积2.7万亩,95%以上的由50多个种粮大户流转经营。种粮大户通过与地方粮食加工企业签订订单种植合同,实现了产销精准对接。

铜山区大力扶持粮油类农业龙头企业发展,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有效解决农户“卖粮难”难题。目前,全区拥有粮油类农业龙头企业18家,其中华升面粉、维维集团两家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为了提振农民种粮信心,增加农民收益,公司根据市场行情,引导农民大量种植优质强筋小麦品种,我们的收购价平均每斤要高出普通小麦0.1元。”铜山区人大代表、华升公司董事长王广华说。

在政府扶持下,一些种粮大户也涉足加工领域,实现种粮效益最大化。沿湖街道农民宗朋七年前联合几户村民,流转400亩粮田,成立了谷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四年前,合作社建立粮食加工厂,将合作社生产的粮食加工成“糙米”“胚芽米”“全麦面”等精加工农产品,并采取直销的方式进驻城市社区。目前,加工厂年加工销售量达40多万斤。

“现在我家每年收入30多万元,比小康还小康了!”宗朋笑着说,下一步要带领合作社把规模做大、品牌做响,把更多好粮食端上城里人的餐桌,让种粮成为更多农民的“金饭碗”!

编辑:董雨吉

关键词:铜山 山区 合作社 种粮 粮食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