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热点背后 政协历史 奇闻轶事 军事历史 口述历史

首页>春秋>口述历史

周恩来总理的教诲,她一直在践行

2021年06月30日 13:51  |  来源:红船杂志
分享到: 

近日《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摘编》一书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努力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把实现个人梦、家庭梦融入国家梦、民族梦之中。

老一辈革命家之所以伟大,不仅在于他们为共和国的创立鞠躬尽瘁,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呕心沥血,同样在于他们及其后人精心培育的良好家风。低调,清廉,普通,守法,自立,诚实,正直……

值此建党百年之际,红船杂志与雪松控股集团旗下雪松公益基金会共同推出“家风故事栏目”。雪松控股集团作为优秀民族企业代表,秉承“坚守实业兴中国,创造价值报社会”的初心理念,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并投身于公益事业。

“家风故事栏目”,邀请老一辈革命家的后人们,娓娓讲述那些令人动容、心生敬仰的老一辈革命家的家风故事,通过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多种方式以飨读者。

周秉德

第九届、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新闻社原副社长 周秉德 

2021年6月中旬,正在首都博物馆参观党史展览的周秉德,如愿以偿地收到了“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这是她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收到的最好礼物。当问其获得奖章时的感受,周秉德说:“虽然没有举行专门的仪式,但我依然感到非常光荣,感觉自己的责任更重大了。66年无怨无悔地工作与付出,感觉自己还是对得起党的信任,对得起这枚纪念章的。”

“她要是总理侄女能和我们一起受罪吗?”

周秉德是周恩来总理的长侄女,也是一位有着66年党龄的老党员,耋耄之年的她,离休后一直热心于公益事业并乐此不疲。多年来,她坚持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个人感悟,向社会各界人士讲述着周恩来总理的家风、家训、家规。

1952年3月与总理在西花厅

1952年3月与总理在西花厅

新中国成立之前,周秉德的父亲周恩寿一直从事党的外围工作。解放后参加工作时,伯伯和分配工作的单位领导讲:“他是我亲弟弟,分配他的工作,应该职务要低,待遇要少。”因为父亲周恩寿职位低待遇少,家境困难,住房紧张,两间房子加起来不足22平米,再加上孩子多,周秉德12岁时便到了中南海,与周恩来、邓颖超在一起生活了15年,她称周恩来为伯伯,称邓颖超为七妈。27岁出嫁后她才离开了中南海,此后,一直保持着与伯伯、七妈的联系,经常去看望他们,直到他们离世。总理的家风、家训、家规像春雨一样润物无声,深深影响着她的成长。

周秉德说:“伯伯、七妈的教育不敢忘记,我们就是普通学生,长大以后就是普通老百姓、普通劳动者,我们的前途要靠自己努力。伯伯、七妈是国家领导人,我们作为后代,绝不能借用他们的这种关系去搞特权,就连特殊化的思想都不可以有。”

受伯父伯母影响,周秉德为人处世十分低调。直到上世纪90年代末,都很少有人知道她是周恩来总理的侄女,更少有人了解她的学习与工作情况。说起这件事,周秉德深有感触,她谈起了自己的一件往事。

据周秉德回忆,自己年轻时曾在贵州军工厂里工作了4年。高原上的深山里馒头都蒸不熟,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工作条件非常艰苦。

一次下班归来,周秉德偶然听见屋里有人议论自己:“听说她是周总理的侄女。”“这不可能吧,她要真是总理侄女的话,还能跟着咱们一起到这鬼地方来受罪吗?”对此,周秉德没有解释,也没有反驳,她选择了默然走开。

周秉德告诉红船杂志:“大概是20年前,辽宁人民出版社要出版十本父亲丛书,他们找到了我说明了情况,我说我是周恩来总理的侄女,并非是他的女儿,后来他们改成了父辈丛书,改了之后,我还是拖了有三年。这位编辑很执着,后来也有很多人劝我,我也就同意了这件事情,由我叙述,编辑执笔,完成了《我的伯父周恩来》这部书稿。1999年出版之后,大家就都知道了我和伯伯、七妈的关系。2017年时,为纪念周恩来诞辰120周年即将到来,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内容,出版了《我的伯父伯母周恩来邓颖超》。”

不能忘记先烈和艰苦朴素的作风

周恩来对周秉德影响最大的有两个方面:首先是不能忘了抛头颅、洒热血,为革命牺牲的烈士们。

1962年春节与总理在西花厅

1962年春节与总理在西花厅

“我们参加革命几十年,随时准备牺牲,作为革命队伍的幸存者,我们见到了新中国,但我们不能忘了为新中国建立而牺牲的革命先烈。而且还要替他们去完成他们的心愿,为新中国建设出力,我们没有权利不加倍努力工作。” 周恩来这样要求自己,也常常教导后代,“你们也要学习烈士的精神,你们的学习、生活、工作都要首先想到国家的需要,想到人民的利益。”

“正因为如此,伯伯才拼命地工作,他是全党、全国、全世界最忙的总理。每天都是匆匆来、匆匆去。很少能按时吃饭,每次都是七妈催一遍又一遍,饭也是凉了热、热了再凉。他的心中只有国家和人民,却唯独没有他自己。”周秉德介绍,特殊时期,周总理最忙的时候根本顾不上吃饭,只能在车上吃几块饼干,开会或会见外宾前在茶杯里冲上一些玉米糊来临时充饥。

其次是不能忘了艰苦朴素的革命作风。“我们都是在伯伯的教导下,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走过来的。在我们周家兄妹中,都是普通老百姓,没有人当大官,没有人经商挣大钱,没有大宅子。吃饭时,掉在桌上的米粒都要捡起来吃掉,一丁点也不浪费,吃到最后还要掰一块馒头把碗碟上的菜汁擦干净。伯伯吃饭特别简朴,绝对不要山珍海味,平时就只有一荤一素一汤。”

她一直在实践总理的教育

周秉德向红船杂志讲述了一件至今令她仍记忆犹新的事。总理经常通宵工作到天亮,周秉德上初中时,有一次暑假期间早起在院子里看书晨读。总理走出办公室散步时,看到她在看书,就严肃地说:“秉德,你怎么还在那看书?”见周秉德不理解,总理便继续说道:“你没看见战士们都在打扫院子里卫生吗?”“我从此知道了作为总理的侄女,是不能认为比那些战士们高人一等的,碰到具体事情,又一次提醒了我就是普通学生、普通老百姓。”周秉德说。

1951年夏与伯父伯母在颐和园谐趣园

1951年夏与伯父伯母在颐和园谐趣园

多年来,周秉德不仅在讲述伯父周恩来传承的家风,更多的是用实际行动来践行总理的教育,红色家风在她的身上得到了真实的体现。周秉德住的楼房是一栋近70年历史的老房子,是她公公工作单位的宿舍楼。“当年国家给工作人员分配住房时,我是符合申请条件的。但看到周边的同事似乎更需要住房,所以我就一直没有申请。八九十年代,我已经是中新社的副社长,管理着单位职工的分房福利,为了能让困难职工分到房子,我依然多次放弃分房的机会,所以,这么多年来我一直住在这里。”周秉德笑着说道。

周秉德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令人敬佩。一次活动结束,乘飞机返京时,机场的人特别多,在去往登机口的路上,一位机场清洁员推着垃圾车走在前面。出于照顾老人的本能,随行人员用手挡了一下,怕车万一碰到周秉德,这时她拉了一下随行人员的手,从车子的旁边绕过去了。等走过垃圾车,她轻声地说了这样一句话:“不要觉得别人就该让着我们。”

编辑:王慧文

关键词:周秉德 总理 周恩来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