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绿·声音 绿·生活 绿·人物 绿·能源 绿·产业

首页>生态>资讯

向世界分享“中国经验” 传递“中国声音”

中国成为文化遗产国际合作的中坚力量

2021年07月19日 09:13  |  作者:高志民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7月19日电(记者高志民)记者从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组委会了解到,截至目前,中国世界遗产总数已达到55处,与意大利并居世界第一。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遗产大国,不仅本国遗产保护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而且,中国还为世界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将“中国经验”分享给国际社会,成为文化遗产国际合作的中坚力量。

据教育部副部长、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主任、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主席田学军介绍,此次会议是我国第二次承办这一世界遗产领域最高规格的国际会议。本届大会还是一次“加长版”会议,计划于31日闭幕,会议将审议2020年和2021年两个年度的世界遗产项目,相当于往届大会双倍工作量,《世界遗产名录》等各项清单将会有重要更新。

在遗产保护领域,中国积极承担作为世界遗产大国的责任和义务。第四次担任世界遗产委员会委员国(2017年-2021年),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主席国,承办世界遗产委员会第44届会议,吸引多个国际组织在华设立二级机构,支持中国专家担任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副主席、国际文化财产保护与修复中心理事、执行委员等职务,切实承担起世界文化遗产领域的国际责任。

据统计,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已在二十余个国家和地区举办了五十多项世界文化遗产为主题的展览,国际反响强烈。长城、故宫、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等成为外国政要访华参观的首选。世界文化遗产也成为境外游客“网红”打卡地,成为沟通中外文明交流的桥梁和纽带。

作为中华文明的见证,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向世界讲述了中国故事,展现了更加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中国还积极参与国际保护行动,先后开展了柬埔寨吴哥古迹周萨神庙、茶胶寺保护工程、尼泊尔加徳满都杜巴广场九层神庙震后修改工程、缅甸蒲甘地区佛塔震后修复工程、乌兹别克斯坦花剌子模州历史文化遗产迹修复工程等,在肯尼亚、孟加拉、埃及等二十多个国家开展多项联合考古,为世界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做出了重要贡献,将“中国经验”分享给国际社会,成为文化遗产国际合作的中坚力量。

据悉,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期间,还将举办一系列配套活动和边会,包括中国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举办的世界遗产青年论坛、世界遗产地管理者论坛,以及中方主办的8场边会。届时,更多“中国声音”将被世界听到。

编辑:秦云

关键词: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