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乡村振兴 美丽乡村 农业科技 精准扶贫 三农人物 品牌兴农

首页>农业>资讯

科技接力创出北纬33度“茶传奇”

——陕西省商南县茶产业发展纪实

2021年07月23日 16:07  |  作者:胡明宝  |  来源:农民日报
分享到: 

科技接力创出北纬33度“茶传奇”

商南县茶叶良种苗圃。 资料图

商南嘉木,一叶呈香。陕西商南县位于北纬33度,理论上来说,茶叶是不能在北纬30度以北种植成功的。而如今,这里却成了中国西部最北端的优质茶区,被评为“中国茶叶之乡、中国名茶百强县之一”。

商南种茶,始于张淑珍。张淑珍从大学林业专业毕业来到商南,经过十几年的科技攻关,实现了“南茶北移”,将茶树的种植成功向北推进了300公里,为商南群众打开了依托茶产业致富的大门。

  

没有张淑珍 就没有商南茶


1961年,20多岁的张淑珍从西北农学院毕业,放弃了省里的工作,主动要求派往“祖国最需要的艰苦地区”,辗转来到山大沟深的商南县林业站。

学林业出身的张淑珍,开始尝试栽植经济树种。她先后引种桉树、油茶,种桑养蚕,但效果都不理想。有一次,县上领导、老红军梅光华来调研,问张淑珍:“我在安康打游击时,看到山坡有很多茶树,老百姓年年采茶卖。咱商南,能种茶吗?”

在我国种茶历史上,茶叶适生区大都在北纬30度以南。商南县地处北纬33°06′-33°44′之间,从无种茶先例。“茶树栽培临界线,真的不能逾越吗?”张淑珍决心试一试。

在开始尝试种茶到形成商南茶的过程中,她反复栽培试种,最后得出了茶叶在此地确实能种,但只可直播不可移栽的结论。

1967年,经过多次失败的张淑珍点种茶籽,3年后从苗圃采茶,经手工炒青,收获茶叶3斤8两。张淑珍高兴地把茶叶分成一两一包,送到了38位县领导、部门同志手里。人们惊叹不已:“茶种成了,茶种成了!”

此后,为了种茶,张淑珍远赴浙江考察,大雪封山仍翻越秦岭赶往汉中学习。她在苗圃住干打垒,在茶山住窝棚,观察记录200多万字,并据此提出了“南茶北移”的可行性报告。

报告送到县委,县委书记主持召开了商南县第一次茶叶生产会议。1972年冬天,全县上万农民走上荒山秃岭,开挖茶田,到1976年商南茶园就达到了2.7万亩。1975年,张淑珍的茶场缴售商品茶250公斤。

此后她在研制名茶、打造新品种的道路上,更是付出了无数个春秋。及至后来,茶叶在商洛的商南、山阳、镇安等县大面积种植成功,创出了一系列名牌茶叶产品。

1985年,担任商南县茶叶站站长的张淑珍召集36家茶场经营者提出成立国企“茶叶联营公司”,集产、供、销于一体,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打开了商南茶叶发展的新局面。

时光荏苒,商南茶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茶园面积已达25万亩,其中丰产茶园12万亩,可采摘茶园19万亩,年产茶叶6500吨,产值达10亿元,实现了“人均一亩茶”,户均增收5000元。

  

继任者刘保柱 科技推动产业升级


接过张淑珍发展茶产业大旗的是刘保柱。他担任商南县茶叶联营公司总经理后,注册“双山”品牌商标,让商南茶走上了一条科技化、品牌化、标准化的发展之路。

茶叶不仅仅是普通的农产品,同时也是高科技产品,无论是茶树新品种选育、栽培管理,还是茶叶加工都离不开科技。刘保柱说,“公司自创始至今,一直注重科技支撑,公司还通过签订‘科技承包’合同的方式,引导茶农采用公司推广的茶树新品种及种植模式,并生产公司开发的新产品,这样一方面保证了公司产品品质稳定,另一方面也确保了茶农的收入。”

刘保柱认为,随着土地、能源等不可再生资源的限制,劳动力资源日益短缺,以及人们对茶产品保健、安全功能需求的日益关注,企业效益的提高必将越来越依赖科技。

商南纬度高,海拔高,低温、干旱缺水,新品种培育是商南茶这些年一直在破解的难题。目前,商南县新茶园都是高标准建园,采用滴灌技术、水肥一体化等科技手段,确保茶园高质高效发展。

说起商南茶叶的品质特点,刘保柱如数家珍。“茶叶的水浸出物是衡量茶叶质量的关键指标,国家标准是36,陕西平均是39,而商南平均在45左右,最高可以达到50。”刘保柱说,商南茶最大的优势就是内在品质好,富含锌硒等微量元素,商南还是南水北调水源涵养地,没有工业污染,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商南茶安全、有机的优良品质。

“我们现在所在的富水茶海公园就是一个高标准打造的茶旅融合的示范点,公园规划总面积2万亩,茶园绵延22公里,主要都是无性系茶园,引进龙井43、安吉白茶、中黄2号等茶叶优良品种。”刘保柱说,在建园时,政府配套路网及水利灌溉建设,企业负责建基地,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园,将这里建成具有茶、花、果、林于一体的茶海公园度假区。

  

新领军人王超 “四品”并行发展


陕西省茶促会会长、商南县沁园春茶业公司总经理王超是近10年来商南县茶叶企业成长起来的新一代领军人物。

2001年王超就与茶结缘,但是一直发展不顺,几度想要放弃,是张淑珍鼓励了他,让他不要放弃。

2010年,王超在试马现代农业园区建立茶叶基地,2011年注册了沁园春茶业公司,大力推广无性系良种建园,在绿茶、红茶的基础上,发展白茶、黄茶等新品类,带领当地茶农稳定增收。

试马现代农业园区茶叶基地建设初期,当地村民担心有风险。为了让村民放心,他找到村委会协商,土地流转时由村委会、公司、村民三方到场,签订流转合同,群众这才对他公司的态度有了好转。

在王超看来,做茶叶的同时也是在做人,要先做人,再做茶,首先要打心里面想做个好人,然后再以做人的方式去做茶,用心去做茶。因此,他也提出了品质、品种、品牌、品行“四品”并行的发展理念。

在王超的带动下,村民们有了土地租金、务工薪金、茶叶销售金、分红股金和管理奖励资金,摇身变成了“五金”农民。尝到甜头的村民纷纷加入园区建设中来,茶园规模也越建越大。

“茶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育苗、种植、加工、销售等全产业链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因此在助农增收方面具有非常广泛的前景。”王超说,接下来,他要进一步做大做强品牌,建设白茶小镇,打造4A级的美丽茶园,通过茶旅融合发展来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让茶产业为商南县乡村振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商南县茶产业发展中心主任朱熙敏介绍说,下一步,商南县将以推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抓手,继续在“三品”上做文章,即引进新品种、提高茶品质、做优茶品牌,持续抓好“质量安全、基地提升、品牌打造、市场开拓”四大工程,努力在乡村振兴中再立新功。

编辑:董雨吉

关键词:茶叶 商南 张淑珍 商南县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