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聚焦 时政 动态 原创 国际 热点

首页>要 闻 >时政

护航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4名公安队伍优秀党员代表共话“人民公安为人民”

2021年07月24日 01:07  |  作者:任沁沁  |  来源:新华社
分享到: 

新华社北京7月23日电 题:护航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4名公安队伍优秀党员代表共话“人民公安为人民”

新华社记者 任沁沁

“人民公安为人民”。和平年代,公安队伍是牺牲最多、奉献最大的一支队伍。他们以一脉真情暖一方人心,一腔忠诚保一方平安,一身正气创一方文明。

来自公安队伍的四位优秀党员代表,23日参加了中宣部举行的中外记者见面会,围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践行‘人民公安为人民’宗旨”与现场记者交流。

写好“人民至上”的时代答卷

“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漳州110’”,在福建漳州,这句话陪伴了一代代人成长。

“漳州110”是人民群众对漳州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直属大队的简称。自1990年8月成立以来,这个代号守护了当地百姓30余年。

“漳州110”大队长黄海强带来了六代袖标,这是漳州老百姓“看得见的安全感”。他说:“30多年来,一代代‘漳州110’人都会佩戴袖标走街串巷,它是百姓的安全所系,是队员的使命所系。随着时代变迁,袖标颜色、大小、材质都各不相同,但它们见证了我们‘把人民放在心上’的每一个瞬间,激励我们不忘初心、奋勇前行,为党和人民再立新功。”

建队初期,人手少、装备差,“漳州110”人用一部电话搭建起打击犯罪、服务群众的桥梁。大到徒手夺刀、飞檐走壁救下轻生女孩,小到送迷路老人回家、为市民找回失窃的电动车、手机……哪里有群众需要,哪里就有“漳州110”。

“人民的困难就是我们的困难,人民的满意就是我们最大的心愿。”黄海强说,这是“漳州110”的建队初心,30多年来,技术在变,队伍在变,但“人民至上”的内核不变。

探索未曾止步,创新永无止境。从建队至今,“漳州110”先后进行了7次重大警务机制改革,始终把“快”作为极致的追求。

“对‘快’近乎苛刻的极致追求,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安全也更有保障。”黄海强说,为了出警节省35秒,我们选择夜间值班“三不脱”,不脱衣、不脱裤、不脱袜,和衣而卧;为了再快50秒,我们出警时不走楼梯,从三楼值班室滑竿而下……

目前,“漳州110”5分钟接处警限时到场率达91%,非违法犯罪的警情现场调处率达93%。打击和挽损效能进一步提升,大部分盗抢犯罪都能做到快侦快破快挽损。

黄海强表示,面向新的征程,“漳州110”将加快构建适应新发展要求的现代警务机制,不断为公安工作贡献漳州基层实践经验,以实际行动书写好“人民至上”的时代答卷。

“背抵黑暗、守护光明”

人命关天。侦查破案、保护人民是人民警察的职责。刑事技术警察的职责是侦查破案、捍卫正义、守护法治。一份科学的鉴定结论可以给执法办案以坚固支撑,给百姓带来公正,给社会带来安宁。

有人用“背抵黑暗、守护光明”形容法医的使命。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质量监督检验处处长、警务技术二级总监、主任法医师田雪梅已经在这个带有“神秘”色彩的岗位上坚守了30年。

“法医承载了太多的期待和重托,我们要还逝者以真相,要给生者以安慰。”她说,案件侦破,看到凶手得到法律制裁、受害者家属得到慰藉,内心就感到欣慰,付出再多也值得。

从警30年来,田雪梅参与了3000多起案事件的侦办和现场处置,勘验了各式各样的现场,艰苦的工作环境常人难以想象,危险和挑战是家常便饭。

她记不清触摸过多少具尸体,却永远记得刚工作时参与的一起女童被杀案的侦办。凛冽寒风中,孩子一动不动的幼小身躯和睁大的眼睛,让她常常问自己“还能为她们多做些什么”,“唯有尽快破案,让真凶绳之以法,才是对受害者最大的告慰。”

“经过几代刑事技术人不懈努力,现在我们的命案侦破率已经达到了国际最高水准,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田雪梅说,选择法医我无怨无悔,为了守护万家平安,护航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我们愿意付诸一生。

“我的心没退休”

参加未成年人帮教,给学生们上课,到社区调解纠纷,为新民警上课……筷子巷派出所辖区里,75岁的退休民警邱娥国忙得不亦乐乎。

邱娥国是江西省南昌市公安局西湖分局原副政委兼筷子巷派出所教导员,退休已有14年。

“我人退休了,但我的心没退休。只有联系群众,才能把自己融入进去。”他说,当兵时学雷锋,当警察时学雷锋,退休了照样可以学雷锋。

1979年,33岁的邱娥国从部队转业,成为一名派出所民警。3年后,在制止流氓斗殴时,他被砍成重伤,是老百姓用门板把他抬到医院抢救。“老百姓给了我第二次生命。”他说,只要我们和老百姓心贴着心,就能得到老百姓的认可。

从警27年,邱娥国秉承“人民公安为人民”的执法理念,给自己定了“一图二诀三本四勤五心”的工作方法,“串百家门,认百家人,知百家情,办百家事”。他把自己扎根在人民群众中间,创新总结出一系列群众工作金点子,在全国公安系统推广,为基层治理发挥了重要作用。

“老邱”虽然退休了,但越来越多“小娥国”出现在街坊们身边,日夜守护着老百姓的平安和幸福。

“枫桥经验”是我们的“传家宝”

“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上世纪60年代,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创造了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的“枫桥经验”,成为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的一面旗帜。

“过去的满意不等于现在的满意,更不等于将来的满意。”浙江省诸暨市公安局党委副书记、常务副局长兼枫桥派出所所长杨叶峰说,进入新时代,我们将坚持创人民满意、保百姓平安,初心不变、本色不改,一任接着一任干。

疫情防控期间,枫桥派出所在辖区的疫情防控点组建战时党支部,设立党员先锋岗,全体党员民警不顾危险、冲锋在前,出色完成了工作任务。

“枫桥经验”的核心就是群众工作。杨叶峰介绍,这几年,我们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在枫桥老百姓的大力支持下,创新实践“123456”枫桥警务模式,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治理成效。其中包括,全面实施“破小案、办小事、解小忧、帮小忙、惠小利”的为民服务“新五小”工程。

“从小处着眼,从点滴做起,切实为老百姓排忧解难,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能让老百姓少跑一里路、少花一分钱,我们的工作就值了。”他说。

而今,“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使“枫桥经验”焕发出了新的活力。杨叶峰说,“枫桥经验”是我们的“传家宝”,我们将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服务好一方百姓,守护好一方平安。


编辑:贾元昌

关键词:平安 漳州110 老百姓 中国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