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绿·声音 绿·生活 绿·人物 绿·能源 绿·产业

首页>生态>绿·声音

朱宏任:重化工产业率先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关系我国经济转型的全局

2021年07月30日 09:40  |  来源: 美中时报
分享到: 

7月29日,2021 全国企业家活动日暨中国企业家年会在宁夏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开幕。本次会议以“践行绿色低碳新发展理念,开启‘十四五’发展新征程”为主题,由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主办,宁夏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管委会承办,中国企业管理科学基金会支持。论坛旨在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进一步激发企业家活力,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当日,“2021中国绿色产业发展论坛”举行,中国企联常务副会长兼理事长朱宏任发表主旨讲话。他表示,“30·60”目标既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提升国家自主贡献的需要,也是我国产业绿色发展和转型升级的有力抓手。本次绿色产业发展论坛的主题定为“双碳目标驱动高质量发展”,就是向企业界宣传和传递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部署,进一步落实好“十四五”规划纲要的有关精神,将双碳目标对绿色低碳发展的驱动作用和企业的主动作为结合起来,全力推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型。

“当前,我国产业结构整体偏重,高耗能产业所占比重过高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实现双碳目标首当其冲就是要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重化工产业是二氧化碳排放大户,能够率先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关系我国经济绿色低碳转型的全局。” 朱宏任说,宁东是我国重要的煤化工煤制油基地,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约占全国的百分之一,近年来积极探索向绿色低碳转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宝丰能源建成了全球单厂最大、单台产能最大的光伏发电水制氢项目,实现了绿氢和绿氧在煤化工过程中的资源化利用。

那么,企业如何向绿色低碳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呢?对此,朱宏任提出四点看法:

一是加快产品结构和业务布局调整,优化供需关系实现减碳发展。近年来我国钢铁、建材、石化、高铁、电子、航空、航天等产业通过锻长板、补短板、强弱项,在迈向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中高端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总体上看,我国企业创新能力还不强,特别是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高端产品有效供给能力不足,产品结构性矛盾突出。低效和无效供给造成了大量的资源和能源浪费,增加了不必要的碳排放,必须大力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通过提升供给质量实现减碳发展,要继续深化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淘汰低效产能,落实好产能置换,严控新增产能;要优化原燃料和能源结构,优化工艺流程结构,淘汰落后工艺和设备,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有条件的高耗能企业要积极构建上下游紧密结合的一体化产业链,发展产业集群,形成聚集发展态势,探索有利于碳减排的发展模式。例如,中国建材集团通过光伏玻璃与新型房屋相结合,推进绿色建材与绿色建筑的一体化应用,打造集智慧房屋、光伏发电、智慧农业三位一体的绿色产业综合体,在全球市场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另外,要不断推进产能布局优化。在坚持生态环境承载力的前提下,电解铝、工业硅、金属镁等碳排放量高的企业应该向可再生能源富集且消纳能力不足的地区转移;高耗能企业要通过提升与完善产业基地和产业园区的功能,继续向基地化、规模化、清洁化、一体化方向发展。

二是加快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提升节能降碳能力。随着风、光等绿色能源的发电成本逐步下降,绿色电力比重增加的趋势更加明显,未来电能在终端用能结构中的占比将持续提升,终端电气化将是脱碳最直接的路径。当前企业应该重点关注储能、智慧电网、高效电转蒸汽、大规模电制氢、高温电加热工艺等技术的发展,积极参与研发核心技术装备并推广应用。大企业要带头支持行业建立低碳创新联盟,建立标准体系,聚集合力研究辐射效应广、带动性强的低碳技术发展路线;抓紧部署低碳前沿技术研究,推广节能清洁降碳的用能设备,研发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的链接技术。如,钢铁行业重点围绕氢冶炼、冶金渣余热回收及综合利用等低碳前沿技术,发展直接还原、熔融还原等非高炉炼铁技术,发挥非高炉炼铁与电炉短流程炼钢的协同减碳效应,实现产业化示范应用;有色行业重点围绕原铝低碳创新技术、铝电解槽余热回收,火法冶炼余热利用等开展研究,实施共性技术、前沿技术、低碳技术示范。

还要积极探索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的途径、技术和方法,建设完整的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一体化试点项目工程,加快实现规模化推广应用。如,中石油在吉林油田建成国内首个二氧化碳分离、捕集和驱油等全产业链项目基地,在保障了气田清洁生产的同时,二氧化碳埋存率达到 93%以上。盛虹石化捕集高浓度的二氧化碳生产碳酸二甲酯,已实现几十万吨规模的利用,未来与绿氢结合生产甲醇等大宗化工上游原料,可以开启千万吨级别的二氧化碳捕集利用项目。碳达峰碳中和技术根据不同应用场景不断推陈出新,谁在技术上走在前面,谁将在未来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

三是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强化数字化智能化应用。在生产制造设备层面,通过迭代升级,提升制造设备单位作业量及作业精细度,可以实现能耗逐步降低,碳排放逐步减少;在制造工艺流程层面,可以对整个流程进行建模仿真,借助AI技术持续优化工艺流程,减少工序、提升工效,直接降低能耗及碳排放强度;在人员及工序管理层面,可以对人员管理、运营管理等方面实现综合管控,结合先进技术,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过多作业,进一步降低冗余能耗及碳排放。5G+工业互联网对行业应用场景的深度开发,通过建设智能化平台,可以实现基于数字化、自动化的端到端智慧工厂与智能控制;数据链接与运营管理,生产潜力优化与碳排放协调;数据分析驱动的预测性维护与质量预测分析。例如,国家电网积极响应电力需求和供应的新变化,持续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互动的能源互联网建设,不断提高新能源消纳水平,提升增强不确定性条件下电力系统的平衡调节能力。宝钢集团结合大数据综合分析实现设备远程运维,成本和效率都有明显改善。针对双碳目标,企业要积极利用工业互联网的平台赋能效应,充分融合工业机理、工业数据、人工智能分析方法,主动探索和研发深度应用场景,驱动企业由局部粗放向全局精细的变革。

四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碳排放管理能力。碳达峰、碳中和、碳交易都离不开碳排放监测、核算、核查的能力培养,离不开一支高水平的碳排放管理人员队伍。增强碳排放监测、核算核查、交易、咨询等职业能力建设,提高人员队伍低碳发展知识储备和实操经验,是企业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基础。今年3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向社会正式发布的新职业目录中,“碳排放管理员”新职业应运而生,石化等少部分行业已经针对这个新职业开发了职业标准和培训课程,我们希望更多的行业和企业能够重视起来,从建立和完善行业碳排放管理员标准认证和培训体系着手,抓紧做好人才培养和储备,助力双碳目标早日实现。

“碳达峰碳中和将会带来一场由科技革命引起的经济社会环境的重大变革,其意义不亚于第三次工业革命。” 朱宏任介绍,接下来,中国企业联合会将组建由技术专家、行业组织和政府相关部门共同参加的“双碳达标促进委员会”,推动企业碳减排和清洁能源发展,使企业在资源整合、项目对接、技术交流、产融结合、政策咨询等方面获得广泛支持。继续发挥好综合性协会的协调优势,发挥好各专业机构的力量,共同为推动我国绿色产业发展和经济低碳转型贡献更大的力量。(美中时报 刘建华)

编辑:秦云

关键词:朱宏任 中国绿色产业发展论坛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