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热点背后 政协历史 奇闻轶事 军事历史 口述历史

首页>春秋>热点背后

“民间从此乐无穷”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何香凝祝贺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的题诗

2021年07月30日 09:51  |  作者:何志文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武汉长江大桥的建成,是新中国建设和发展史上一项重大的成就。

1949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时年63岁的李文骥联合茅以升等一批桥梁专家,提出了《筹建武汉纪念桥建议书》,建议建造武汉长江大桥,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的纪念建筑。

这一建议书受到高度重视,规划建设武汉长江大桥事宜很快被提上新中国建设的日程。

何香凝为武汉长江大桥的题诗

何香凝为武汉长江大桥的题诗

“大桥今日落成中”

1949年底,中央人民政府电邀李文骥、茅以升等桥梁专家赴京,共商武汉长江大桥建桥事宜。根据中央人民政府的指示,铁道部成立了大桥专家组,委任茅以升为专家组组长兼总设计师,派遣大批工程技术人员赴武汉勘测、钻探,进行初步设计。他们根据多次实地勘测、钻探的结果,结合民国年间4次建桥规划留下的资料,经过缜密研究和1950年、1951年和1953年的大讨论,初步形成了武汉长江大桥桥址方案。

1953年4月1日,经政务院总理周恩来批准,铁道部成立武汉大桥工程局,调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兵团第三副司令员兼总工程师彭敏担任局长,武汉市委第一书记王任重兼任政治委员。1953年7月,彭敏率中国铁道部代表团带着大桥的设计图纸和技术资料,专程赴莫斯科请苏联专家帮助进行技术鉴定。苏方派出了25位桥梁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讨论鉴定会持续了两个多月,对中方的方案进行了反复研究、完善。之后,在中方的邀请下,苏联派遣了以康斯坦丁·谢尔盖耶维奇·西林为组长的28位桥梁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前来武汉提供技术指导,支持长江大桥的建设。

1954年1月,周恩来主持召开政务院第203次会议,听取滕代远关于筹建武汉长江大桥的报告,讨论通过了《关于修建武汉长江大桥的决议》。

1955年2月3日,以茅以升为主任的武汉长江大桥技术顾问委员会成立。这个顾问委员会由国内桥梁、建筑、铁路、公路、钢铁结构、钢筋混凝土、地质、土壤、市政建设等各方面的有关专家和教授组成,任务是研究和讨论有关大桥设计和施工中复杂的技术问题,对大桥的外观设计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

7月,国务院批准武汉长江大桥技术设计方案、大桥的施工进度计划和总预算。9月1日正式开工建设。

在全国人民大力支援下,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奋战和科技攻关,武汉长江大桥于1957年9月25日建成,并在10月15日举行了隆重的通车典礼。

年近80岁的何香凝女士参加了这一盛大的仪式,当天创作了《咏大桥》诗:大桥今日落成中,感谢工人建国功;更谢苏联同协力,民间从此乐无穷。10月16日,《人民日报》发表了《社会主义制度无比优越的标志 欢庆长江大桥通车 中苏两国人民伟大友谊的结晶 何香凝老人咏大桥》的简短报道:“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何香凝,在参加武汉长江大桥落成典礼的当天,写了一首诗,歌颂这座伟大的桥梁。”该报道还刊发了这首诗的全文。

1959年,该诗作为反映武汉长江大桥建设成就的重要见证物,由铁道部交给当时的中国革命博物馆,拟在正在紧张筹备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成就展上展出。

这件《咏大桥》纵为77厘米,横为24厘米。题诗的字体为娟秀的行楷。从格式上来看,题诗从右到左纵写,诗文分三列,落款处有“何香凝敬题”字样,落款时间为“一九五七年十月十五日”。可能参加仪式这天没有携带常用的印章,题诗上没有何香凝本人的钤印。

“一桥飞架破天荒”

虽然只有短短的28个字,但何香凝这首七言诗里所包含的信息量却很大。

在诗文里,何香凝老人从武汉长江大桥的落成时间、对工人的高度赞扬、对苏联援助的感谢以及通车仪式当天的欢乐场景4个方面,对参加此次武汉长江大桥通车仪式时的所感所想,做了高度凝练的总结。

诗文首句“大桥今日落成中”,点明了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典礼的具体时间。“今日”即为题诗落款时间上的一九五七年十月十五日。这个时间是个值得被中国人永远铭记的有着特殊意义的时间。在长江上架桥,是中国人民尤其是居住在长江两岸的人们千百年来的梦想。1913年、1929年、1935年以及1946年,民国政府曾先后4次规划建造武汉长江大桥,但终因种种原因而搁浅。

题诗的第二句“感谢工人建国功”,高度赞扬了参加建设武汉长江大桥的建设者们的巨大贡献,尤其是“建国功”三个字,言简意赅地说明了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对新中国的重大意义。据统计,建桥工人最多的时候有1.3万人,技术人员有300多人。可以说,大桥的建成,参加这一重大建设工程的工人和技术人员居功至伟。

题诗的第三句“更谢苏联同协力”,表明了在武汉长江大桥的建设中,苏联所给予的巨大帮助。武汉长江大桥工程局总工程师汪菊潜在一篇文章中指出:“在长江大桥建设中,苏联对我们的关怀和帮助是无微不至的。先后来了各种技术专家二十八位,供应了最新式的钻机。震动打桩机在苏联还刚设计出来,就因为长江大桥施工需要,首先给我们制造。苏联运输建设部部长科热夫尼阔夫同志还专门来工地给‘管柱钻孔法’做技术鉴定……苏联不仅帮助我们建成了长江大桥,并且通过新方法的研究、试验和最后实现,给我们指出了如何向新技术、新方法进军的道路,帮助我们掌握了世界最新的建桥技术。”1957年10月15日,原铁道部部长滕代远在大桥通车仪式的讲话中指出:“在修建武汉长江大桥的过程中,苏联政府派来的专家们表现了高度的国际主义精神。他们不仅帮助了我们修建大桥和进行试验工作,而且为我们培养了一批技术干部和技术工人,使我们在完成修建武汉长江大桥的同时,成长起来了一支新型的建桥队伍。”

题诗的第四句“民间从此乐无穷”,既说明了何香凝在武汉长江大桥通车典礼上感受到的社会各界欢庆的场面,也暗示了武汉长江大桥的建成对新中国和大江南北人民所蕴含的重要意义。1957年10月14日《人民日报》在《“一桥飞架破天荒 中国人民喜若狂” 全国欢庆长江大桥建成》的报道中指出:“大批祝贺长江大桥提前建成的诗篇、信件和艺术品从全国各地寄来武汉。这些诗篇、信件和艺术品,有的寄给武汉长江大桥工程局,有的寄给武汉长江大桥落成通车筹备委员会,还有的寄给武汉的报纸编辑部。十多天来,有关诗篇和信件已达千件以上。人们用不同的方法来表达自己无比欢欣的心情。”

何香凝老人的这句诗正好表达了全国人民尤其是当时参加通车仪式的社会各界这种无比欢欣的心情。

中国国家博物馆关于武汉长江大桥的藏品,除了何香凝的这首《咏大桥》外,还有董必武和吴玉章创作的《闻长江大桥成喜赋》和《庆祝长江大桥通车》以及周恩来同志“武汉长江大桥一九五七年建成”的题字、当时中外团体的贺电贺信等。这些藏品是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的重要物证,是新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取得重大成就的重要物证,是教育后人铭记新中国建设和发展历史的重要革命文物。

(作者系中国国家博物馆副研究员) 

编辑:王慧文

关键词:武汉长江大桥 通车 苏联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