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乡村振兴 美丽乡村 农业科技 精准扶贫 三农人物 品牌兴农

首页>农业>三农人物

俞秋红:匠心传承千年砖雕文化

2021年08月10日 16:40  |  作者:方堃 李典  |  来源:农民日报
分享到: 

俞秋红:匠心传承千年砖雕文化

俞秋红与父亲俞岳良在砖窑。

从一抔泥土到雅致大气的建筑装饰,从一片瓦当到栩栩如生的艺术作品,在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古建筑砖瓦与砖雕技艺(以下简称“新昌砖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俞秋红的手中,泥土正穿越千年文明,“飞”入寻常百姓家。

  

女承父业,系统学习砖雕技艺


砖雕,这项建筑雕刻技艺起源于商周,发展于唐宋,鼎盛于明清,是中国古建筑雕刻中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作为中国传统雕刻艺术“三雕”之一,砖雕由东周瓦当、空心砖和汉代画像砖发展而来。其中,新昌砖雕融苏派、徽派建筑特色为一体,以内敛古朴自成一派。

然而,近几十年来,随着中国的新建筑多以现代和西洋风格呈现,传统砖雕市场日益萎缩,这一技艺也几近失传。

这时,俞秋红的父亲主动站了出来,为手中雕刻了一辈子的砖瓦申请了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砖雕行业极其辛苦,很少有人愿意从事。”俞秋红说,即便如此,2006年,她还是师承父亲,开始系统学习新昌砖雕。

选泥、制坯、烧制、雕刻、磨光……直到那时,她才知道,一件砖雕作品的诞生要经历十二道工序、三十多个步骤,“有的作品甚至要好几位师傅耗时一两年才能完成。”从此,这项凝结着先人千百年经验和智慧的技艺更让俞秋红有了敬畏之心。

一千多摄氏度的烈火高温,经过半个多月的煅烧,再一周的闷窑,方得一砖。烧窑过程中,技术、耐心、眼力都是关键,弄不好就前功尽弃。为了掌握这门绝活,俞秋红跟着父亲守在窑前,时常一守就是大半个月,窑火也让俞秋红的皮肤发红起泡。

但最为考验功夫的,还是最后的雕刻步骤。阴刻、浮雕、镂雕、平雕……这些被称为“硬花活”的工艺,尤为需要掌握力道。技艺靠口传心授,也需要学习者的天赋,更要下得了苦工。俞秋红埋着头,常常一雕就是一整天。几年时间下来,她终于将身缠百余种规格和纹样的瓦当、滴水、翘角等古建筑构件的技法烂熟于指间,用古法技艺中的“讲究”,造就了千锤百炼后的“匠心”。

  

让新昌砖雕被更多人熟识和喜爱


通过结合建筑的特色和环境,砖雕以纹理、形状、布局赋予建筑灵动的生命力,传递着中国建筑之美。代表高洁品质的梅兰竹菊、赋予美好寓意的百子图、寄托鸿鹄志向的跃龙门……一幅幅图案因其深厚的文化内核,记录着悠悠历史,也传承着中华文明。

从父亲那里接下传承重担,俞秋红深知肩上责任。“传承不仅仅是延续,更意味着要让新昌砖雕被更多人熟识和喜爱。”面临传承人少的困境,俞秋红找到了另外一种途径——通过市场化的现代公司运作,让新昌砖雕走出去。2008年,俞秋红成立专门的公司,将推广这项传统工艺的梦想悄悄变成现实。

“‘非遗’不是让技艺束之高阁,而是真正为人们所用,这样的‘非遗’才会有持久的生命力。”俞秋红说,结合着现代人的审美习惯和建筑环境,她让新昌砖雕从室外走向室内,变得更加实用。大到背景墙、玄关,小到茶台、承壶、练字砖……在她的刻刀下,新昌砖雕作为一种流行的室内美学,“飞”进了寻常百姓家。

  

推陈出新,传统技艺雕琢出新的华彩


随着传统文化的回归,俞秋红捕捉到古建筑文化的春天来了。“在经历了美式、欧式风格后,现代建筑的装修开始返璞归真,具有文化底蕴的中式风格越来越受追捧,‘秦砖汉瓦’应用得也将越来越多。”俞秋红说。

为了让新昌砖雕更受欢迎,她不断推陈出新。譬如,利用青砖导热性能好的优势,她为砖雕设计出装置地暖的空间,深受市场欢迎。一天下来,俞秋红接到了好几单订单电话。据她介绍,近年来,海内外的订量逐渐多了起来,“前几天,一位台商刚刚从我这里订了一批砖雕。”

不仅如此,俞秋红还建起了古砖瓦砖雕博物馆。如今,在新昌县高新园区梅渚区块,青砖灰墙、屋檐翘角的博物馆古朴雅致。她说:“我想通过博物馆让大家既能直观地感受到砖雕的魅力,也能通过展品了解它的前世今生。”

用匠心传承着千年砖雕文化,又在创新之上为这项古老的传统技艺雕琢出新的华彩,俞秋红与砖雕的情缘似是穿越千年而来,在悠悠流传中向着前方驶去……

编辑:董雨吉

关键词:砖雕 俞秋 秋红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