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评论 艺文 阅读 非遗 国学 人物 戏剧 视频

首页>文化>艺文

赓续民族精神血脉

2021年08月16日 10:17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金永伟

“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中华优秀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做好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延续中华民族精神血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事业。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必须以历史的视野,从民族复兴的高度,充分认识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加大保护力度,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赓续民族精神血脉。

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复兴梦想的见证和载体。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中华民族是世界上伟大的民族,有着5000多年源远流长的文明历史,为人类文明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世世代代的华夏儿女生生不息的发展,悠久的历史孕育出灿烂的文明。自古以来,我们这个伟大的民族就追求人类大同的理想,怀抱民族富强的梦想,推动着人类的进步。在第四十四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我国泉州作为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使我国的世界遗产数量达到56项。我国的世界遗产类别齐全、数量众多、价值多元,是全球世界遗产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泉州申遗成功再次奠定我国作为世界遗产大国的地位,也是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作出重大贡献的又一例证。和泉州世界文化遗产一样,我国还有大量的收藏在博物馆纪念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着中华古老文明的古籍,还有数量繁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中华民族璀璨文明的实物载体和非物质文化形式,是中华民族复兴梦想的最好见证。

文化遗产是民族复兴的重要精神源泉。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回望历史,展望未来,把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置于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紧紧围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题,深刻阐述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发展的紧密关系。学习讲话,深切体会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第二个百年目标,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时代课题,是我们这一代人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我国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中凝结着祖祖辈辈的聪明才智、艺术精华,是民族思想观念、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和情感样式的生动表达。透过文化遗产的载体,今天我们得以解开民族的文化基因密码。文化遗产中蕴含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和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实现民族复兴的精神养分,凝聚着实现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文化遗产要为民族复兴梦想服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需要各行各业全体华夏儿女接续奋斗,挖掘一切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我们要做好文化遗产内涵价值的深入整理挖掘和研究阐释,特别要注重挖掘遗产本身所蕴含的民族文化基因,体现各民族共有的思想价值体系。要加强考古能力建设,重视田野考古工作。这些年,我国的考古工作不断取得新的进展,有许多惊艳世人的重大发现。每一件沉睡于地下的文物重现天日,都对我国的历史文化研究提供新的实物例证,有助于我们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有助于坚定文化自信。在城市化建设和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格局中,要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放在突出位置,克服建设中的短视行为,善待文化遗产,善用文化遗产,切实把历史文化遗产的内在价值转化为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资源,使其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着力建设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提高中国考古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要做好文物的活化利用,让文物说话,讲好文物故事,让珍贵的文化遗产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宣传员,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接续奋斗,扛起民族复兴的重任,进行了艰苦卓绝、史无前例的奋斗牺牲和创造,也留下了一大批宝贵的革命文物,这些革命文物是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的实物载体,镌刻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的政治品格,也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中新的生力军。在新的历史征程中,做好革命文物的传承保护和利用,是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保障。要继续做好革命文物普查和登记工作,健全革命文物资源项目库,有针对性地实施革命文物的抢救保护项目,充分运用新型媒介、高科技手段进行革命文物的宣传阐释,激发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强大精神力量。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


编辑:陈姝延

关键词:文化遗产 中华民族 复兴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