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绿·声音 绿·生活 绿·人物 绿·能源 绿·产业

首页>生态>绿·声音

我所经历的淅川移民大搬迁

2021年09月02日 09:43  |  作者:宋超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2009年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库区淅川县试点移民搬迁启动,时任淅川县委副书记、县委纪委书记的我,被任命为县移民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随后的三年多,我和我的同事们一起,亲历了那一个个不平常的日日夜夜,耳闻目睹了在移民安迁中广大移民乡亲、移民干部忠诚奉献、大爱报国的英雄壮举。至今那一幕幕用汗水、泪水和血水交织的情景仍历历在目,难以忘怀。

淅川县位于豫鄂陕三省结合部,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主要淹没区(淹没面积1050平方公里)、渠首所在地。根据长江委规划,这次移民大搬迁,淅川需动迁16.5万人,涉及11个库区乡镇168个行政村,占库区两省六县总动迁人数的一半。按照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的要求,2009年完成试点移民1万多人搬迁任务,其余15万人在4年内全部完成。

香花镇南王营村地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主干渠源头,被誉为“渠首第一村”。2010年7月12日,该村搬迁的前一天,我们进村入户走访。到村民王秀华家时,得知她是这次移民中年龄最大的,当时已102岁了,就让镇干部给她买了件新衣服。考虑到王秀华的年龄,我们曾动员她坐救护车出发,但她以“不想搞特殊化”为由拒绝。没办法,只得给她做了两次详细体检,确认身体健康后,又安排村妇女主任一路陪同。第二天早上,老人穿着新衣、新鞋袜,胸佩红花,高兴地和儿媳、孙媳一起登上接迁的客车。

从6月17日第一批移民搬迁启动到9月4日,我们苦战80多天,按时完成了第一批6.5万人移民搬迁任务。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给河南省委、省政府发来贺电,河南省委、省政府对南阳市委、市政府和淅川县委、县政府致信表扬。

淅川大移民的顺利完成,凝聚着移民作出的牺牲,饱含着移民干部的奉献。正是他们,创造了移民工作的“淅川模式”“淅川经验”,铸造了“忠诚奉献、大爱报国”的“移民精神”。

被称为“移民标本”的何照胜,一生经历3次大搬迁,辗转3省4地。他23岁远赴青海,后因自然环境恶劣,两年后回到淅川。30岁再迁湖北荆门,后来再返老家。2011年6月,他所在的仓房镇沿江村需要搬迁,已经75岁高龄、拄着拐棍走路的老人又要再次离开故乡,搬迁到黄河以北太行山下的新乡辉县市。可以说,他的一生都在搬迁。但老人没有怨言,他说:“走就走吧,国家的事,咱得支持。再说搬到哪儿,不都还是淅川人。”

在淅川,像何照胜这样的移民成千上万。他们祖祖辈辈靠水而居,但就是因为生活在丹江边,因为国家工程建设需要,一生都在颠沛流离。有一位偏瘫的76岁老太太,搬迁当天早上,儿子背着她上了车,在迁往许昌的7个小时途中,拿着发给她的鸡蛋、火腿和水,却不吃不喝。她说:“喝了水,还得上厕所,不能给大家伙添麻烦。”

在移民搬迁中,从县四大班子领导到乡镇、县直单位负责人到一般同志和村组干部,长期坚守在一线拼命工作,许多干部身体累垮,嗓子喊哑,甚至被打骂,却无怨无悔。有10位同志牺牲在工作岗位上。公安卫生电力交通等部门的工作人员及志愿者,昼夜奋战在搬迁一线。没有他们无怨无悔的付出,就难有移民安迁的顺利完成。

向所有参加此项工作的同志们致敬!

(作者时任淅川县县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县移民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现任南阳市国资委主任。)

编辑:秦云

关键词:淅川移民大搬迁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