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评论 艺文 阅读 非遗 国学 人物 戏剧 视频

首页>文化>艺文

《活动变人形》的弦有多长

——话剧《活动变人形》观后

2021年09月16日 09:51  |  来源:中国文化报
分享到: 
崔建飞

《活动变人形》是人民艺术家王蒙的代表作之一。创作这部以家史为素材的长篇小说,作者内心是痛苦的、撕裂的,他轻易不敢让这根记忆之弦震颤起来。小说一开头写道:“江南的初春,我独自漫步在林荫小路上,寂寞而且自由。你说,这弦有多长?”小说自1987年出版以来,这根弦奏出的交响便长久地回旋在读者心中。31年后的2018年,它被评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最有影响力的小说之一。34年后的2021年8月,它被改编成同名话剧,作为第五届老舍艺术节的开幕大戏在北京首演。演出获得巨大成功,好评如潮。之后该剧还将在广州、佛山、泉州、南京等地与观众见面。

担纲改编的是近年以编剧《蒋公的面子》《繁花》而知名的青年剧作家温方伊。导演李伯男,是被誉为当代中国剧坛最具创意生产力和品牌价值的青年导演。话剧《活动变人形》在基本忠实原著的基础上,运用舞台艺术,对原著中三大矛盾冲突作了十分精彩的发挥与展示。

革新与愚昧的冲突

男主人公倪吾诚于清宣统三年(1911年)出生在河北一个村名叫做孟官屯的地主家庭。他的祖父参加过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的“公车上书”,戊戌变法失败后自缢身亡。倪吾诚的父亲染上了鸦片恶习,但是母亲为之庆幸,殷勤侍候,因为这样丈夫就不会重蹈她公爹因维新而送命的覆辙。倪吾诚长大后血气方刚,新思想激情滋长鼓荡,母亲应对的“绝招”竟也是让儿子抽鸦片。话剧《活动变人形》以木马式的转台结构,将大烟榻移驻舞台中央位置,光影与音乐加强了鸦片青烟的上升与弥漫,突出了父子两代烟鬼之颓废虚弱形象。

这一袅袅青烟中的艺术定格,强化了全剧的历史深度。弦音如此凄厉而悠长。鸦片战争以来革新者抗争,或如七君子喋血于京城菜市口,或如鉴湖女侠就义于绍兴古轩亭口,或如倪吾诚祖父悬梁、父亲消沉,史实血迹斑斑,历历可数。革新派有热血和激情,保皇党有缉拿和斩立决,愚昧的亲人则有愚爱。阿芙蓉麻醉术在残酷的政治对决之间升腾起调和的香烟,于是寻觅到一条可怜可哀之生路,达成一种丑陋丑恶之和解。以鸦片“绝招”保全亲人性命的倪吾诚母亲,可谓是王蒙在鲁迅的华老栓之后,为中国文学史塑造的又一耐人寻味的艺术形象。

中西文化的冲突

血气方刚的倪吾诚,终于决绝地从烟榻上挣扎起来,挣脱了母亲的“爱的圈套”。倪母另一个“爱的圈套”,是为倪吾诚说媳妇早早结婚。倪吾诚为了走出孟官屯到县城上洋学堂,与本地地主女儿姜静宜草草完婚。学堂毕业后,又赴欧洲留学。

留学归国的倪吾诚在北平谋得大学讲师职位,把静宜从家乡接来赁屋而居。喝了洋墨水、满脑子西化思想的倪吾诚,对中国社会现实产生了水土不服。他一心改造社会的理想屡屡碰壁,尴尬万分。话剧展现了他和岳母姜周氏冲突的一幕。岳母因岳父去世,乡下不宁,携守寡的长女姜静珍从家乡迁来北平,与静宜一家同住。静宜欢喜不迭,但女婿倪吾诚对岳母的随地吐痰深恶痛绝,在门外立刻发作,眦裂斥责。本意正要给女婿见面下马威的丈母娘,随即破口大骂,震怒不息。冲突和解的办法,是按家乡的老规矩,由晚辈向长辈下跪道歉。在岳母的威逼、静珍的胁从和静宜的苦求下,倪吾诚战栗不止地跪下双膝。舞台灯光聚焦、全场屏息静止的一霎间,道尽了中西文化冲突中的激烈、无奈和悲怆。

中西文化的冲突,当然不可能以悲怆一跪和解。倪吾诚的“西”又是假“洋鬼子”式的半中半西,非中非西,非驴非马。在与三个女人发生冲突难分难解之时,身穿洋装的倪讲师居然情急之下,使出了孟官屯男人的制胜法宝,以解腰带、脱裤子的暴露术吓退围骂的女人们。假“洋鬼子”常常在两面受敌中局促失态——一面是舞台上多次回荡起的深沉苍凉的用孟官屯方言诉说的乡下民谣,那是他挥不去、斩不断的根与魂;时刻提醒这根、魂存在的,是静宜和岳母、静珍,以至改造不了、不可救药的两个孩子。另一面是也曾出国留学、英文更流利、事业更成功却恪守传统道德的“晃悠”赵尚同。甚至还有真“洋鬼子”德国学者史福岗,他对静宜的中国妇德赞不绝口。话剧《活动变人形》难能可贵地用舞台语言表现了这一中西文化冲突的复杂性,而王蒙小说的复杂性,在当代中国文学作品的文本中,也是复杂得不能再复杂的。

还有一点难能可贵,就是话剧真实传达出了个人冲突背后的丰富社会背景:民国政治的腐败丛生,日伪时期的民生凋敝,知识分子微薄的薪水直至失业困境……以多种艺术手法突破有限的舞台空间,保留了王蒙原著的史诗品格。

家庭婚姻中的冲突

当家中经济拮据,静宜只能给孩子们做面糊维持生存的情况下,丈夫却在外吃馆子空谈文化哲学,或是花钱买智力玩具书“活动变人形”。家庭财力仅够维持喝“坚硬的稀粥”,倪吾诚却奢侈地购买奶油蛋糕,要孩子们过上文明高雅而不是“龌龊”“野蛮”的生活。倪吾诚囊中羞涩却羞于谈钱,而静宜必须向丈夫要钱,以维持困顿的家庭,以至发生丈夫用过期图章欺骗妻子到校领薪事件。从表面上看,倪吾诚与静宜的家庭矛盾、婚姻危机是由贫困缺钱造成的,本质上乃是夫妻文化观、生活观的差异。儿子倪藻勤于读书,学习优异,静宜、静珍夸奖他有上进心、有希望,是好孩子。《活动变人形》演出中,剧场发生了这样一幕:舞台上,倪藻正在院子里埋头读书,倪吾诚回家看见,却痛心疾首地高声批评:愚昧啊,野蛮啊,你应该有玩具,你应该游戏玩耍,孩子啊你没有童年!场下观众看到这里爆发出情不自禁的掌声与骚动。是的,它引起了观众的强烈共鸣,这在当代也依然是争议不断、纠结更甚的家庭教育话题。正如李伯男导演所说:“我们所处理的题材是最有现实性的、当下最关注的、最能反映当下的社会状况,也能反映当时社会中人的状况……它讲的虽然是那个时候的北京、那个时候的时代和社会,但从某一个层面上,我们今天完全能够跟它同步,能看得懂。”

观众更强烈共鸣的,自然是家庭婚姻矛盾。倪吾诚在妻子怀孕期间提出离婚,当然令人发指,为法律、道德不容。但是应该看到,当代社会的离婚率毕竟比当时的传统社会要高得多。每一个家庭危机、每一桩婚姻解体,都包含着种种刻骨铭心的悲欢辛酸。2020年王蒙长篇小说新作《笑的风》,描写了改革开放前后另一位知识分子傅大成的婚姻悲剧。学者温奉桥道:“傅大成与《活动变人形》中倪吾诚完成了精神对接,他们是生活在不同年代的精神兄弟。”家庭、婚姻弦条上的颤音,总是经久不衰、代有变形、曲终人不散、人散泪不尽的。

《活动变人形》的弦有多长?它从小说到戏剧,从晚清到当下,从革新与愚昧、中国与西方到婚姻与家庭的冲突,也还有别的冲突,例如城市与乡村、学业与游戏、情商与智商等。《活动变人形》浑身带电,所触之处或如流星入海,或如霹雳弦惊。中国话剧史在出现了《雷雨》《茶馆》等经典作品之后,《活动变人形》以其引人瞩目的历史深刻性和舞台艺术性,给新时代的中国舞台带来了惊喜与赞叹。《活动变人形》弦音不绝,中国话剧新经典可赞可期。


编辑:陈姝延

关键词:倪吾诚 活动变人形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