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博物志 市场 鉴赏 人物 古玩

首页>收藏>资讯

天涯共此时

——走进绘画里的中秋

2021年09月22日 09:28  |  来源:中国文化报
分享到: 
郑学富

今夜月明人尽望

《浣月图》场景应为一富家庭院中的后花园,曲径通幽,苍松翠柏,梧桐葱绿,芭蕉滴翠,芙蓉、蜀葵、秋菊等争芳斗艳,满园生机盎然。皎洁明月高悬天际,银辉尽洒,秋高气爽之意甚浓。奇石上的蟠螭正低首泄水,吐至池中以致涟漪荡漾,月影倒映碧水之中。一盛装妇人被水中的玉蟾所吸引,伸玉手欲挽之。身旁的三位侍女,或临案焚香,或捧物,或荷琴,神情庄严静穆。从这幅画中可看出古代中秋拜月祈福之风俗。 

中秋拜月是由秋分祭月而来。祭月是一种古老的祭祀礼仪,在上古作为季节祭祀仪式被列入皇家祀典、例行祭祀。秋分日,都是在农历八月里,但是具体日期每年都不同,所以不一定能碰巧赶上圆月,而祭月无圆月则大为遗憾。所以,后来人们就将“祭月节”由秋分调至中秋。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中秋除了祭月的仪式外,又增加了游赏的风俗。据《晋书》记载,早在晋代已经有泛江赏月之俗,并且赏月活动愈演愈烈,而祭月的风俗在民间却越来越淡化,一向严肃的祭祀仪式变成了轻松活泼的赏月活动。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繁盛一时,其内容也融入了唐朝开放包容、自由浪漫的时代精神,演绎出更多的传奇故事,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唐明皇夜游月宫等神话传说活灵活现,使中秋文化充满瑰丽多姿的色彩和浪漫迷人的魅力。唐朝诗人王建曾的《十五夜望月》云:“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到了宋朝,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已形成规模。《东京梦华录》对东京汴梁赏月盛况描述道:“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翫月,丝篁鼎沸,近内庭居民,夜深遥闻笙竽之声,宛若云外。闾里儿童,连宵嬉戏,夜市骈阗,至于通宵。”明清时期,中秋赏月活动盛行不衰,已与春节等重要节日齐名,成为一年中的主要节日之一。清人慧霖《闰中秋玩月》诗曰:“禅边风味客边愁,馈我清光又满楼。一月可曾闲几日,百年难得闰中秋。菊花信待重阳久,桂子香闻上界留。遮莫圆明似前度,不知谁续广寒游。”

玉㕙静守冰轮朗

古时候,文人写诗作词,常常以玉兔代表月亮。苏轼有“定知玉兔十分圆,化作霜风九月寒”的诗句;辛弃疾亦有“著意登楼瞻玉兔,何人张幕遮银阙”的吟唱。清代画家蒋溥所绘的《月中桂兔图》就取材于中秋节的故事。

乾隆皇帝的生日与中秋节只隔1天。每年此时乾隆帝都下旨放假3天,在避暑山庄举行月供活动,与群臣同乐。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中秋节,在承德避暑山庄烟波致爽殿院内摆月供时,有供品28种。祭拜之后就是赏月、观灯、品尝内廷制作的月饼,连日筵宴,热闹异常,而且,连同北京至承德300多里间的道边树木上也披红挂彩,装饰一新。蒋溥在寿宴上创作的《月中桂兔图》表现的主题是圆月、桂树、玉兔。圆月以墨笔绘就,冷月清辉,倾洒人间;桂树的干、枝、叶也采用墨笔,其花以橘黄色点染,似有花香飘出,为寒月宫增添了几许暖意;玉兔以干笔写皮毛,焦墨点睛,静卧在草丛之中,憨态可掬,活泼可爱。此画最大的特点是诗书画巧妙配合,将月中玉兔、桂树的优美传说演绎得美轮美奂,烘托了中秋主题。乾隆皇帝、刘统勋、董邦达、刘纶、介福均等朝中大臣均在此画题诗,君臣在传统的中秋节诗书画唱和,体现了君臣和谐、关系融洽,表现了君臣以特殊形式欢度中秋良宵的闲情雅致,也折射出乾隆盛世的文化气象。

饼如嚼月藕似雪

1890年中秋节,年届五十的任伯年早已蜚声上海画坛。他在豫园的寓所摆开几案,置放月饼和一些瓜果,听秋虫声声,闻桂香缕缕,举杯邀月,啖饼赏月。每逢佳节倍思亲,心底泛起缕缕乡愁,他要用画作抒发自己的情怀,画了一幅“清供图”,名曰《中秋赏月图》。画面上皓月当空,清辉一片,竹影婆娑,块石之上置青瓷盘,月饼、葡萄和嫩藕历历可见。圆月和月饼象征着团团圆圆,翠竹寓意“竹报平安”。第二天,任伯年意犹未尽,又创作了一幅《中秋景物图》。画面上月光如银,朱磦色圆盘中除月饼、嫩藕外,还有石榴、丹橘等鲜果。果盘下方绘了一只蹲坐的白兔,红色点睛之笔熠熠有神,更增添了中秋的诗意和韵味。

从任伯年的两幅“清供图”上可见,月饼、莲藕以及鲜果等都是中秋节必备的美食。

月饼是古代中秋拜祭月神的供品,以祈求家人平安、吉祥如意。自唐代始,吃月饼成为中秋节节日食俗,象征着团圆和睦。北宋时月饼在宫廷内流行,后流传到民间,当时俗称“小饼”和“月团”。苏东坡有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明清时期,中秋吃月饼成为民间的普遍习俗。明人田汝成辑撰的《西湖游览志馀》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后来,月饼与各地饮食习俗相互融合,逐渐发展出广式、京式、苏式、潮式、滇式等种类,被中国南北各地的人喜爱。

中秋节正是鲜藕上市之时。中秋食藕,是寄团圆之意,尤其是吃“藕盒子”。江浙人多将藕切片,每两片间下端相连,中间夹肉、文蛤等调制而成的馅,外拖面煎至金黄,此又称藕饼,与月饼有异曲同工之妙。中秋食藕还寓意爱情圆满。成语云“藕断丝连”,莲藕即使断开丝仍然相连,如同少女相思魂牵梦绕。加上藕字与“偶”同音,有求偶之意,成为少女中秋祭拜月神必备的供品。莲藕在生活中是很常见的食材之一,不仅生津解渴还可以补心生血,是很好的保健食品。宋人李流谦的《食藕》诗云:“君看入口处,一片疑嚼雪。”杨万里的《小集食藕极嫩》诗曰:“比雪犹松在,无丝可得飘。轻拈愁欲碎,未嚼已先销。”

浣月图 佚名

画者说:

俺的《浣月图》虽然旧标为《五代人浣月图》,但是好多人都不相信俺是五代的,说俺是后世托名之作。不管怎么说,俺深信留下作品比留下名字更重要,这幅画还是很让各位大开眼界吧:明月皎洁,高悬天际,在这幽深的大家庭院里,植物茂盛,花草芳香;盘龙踞于奇石之上,低伏向下,如同自天上而来;一线清泉喷泻而出,池中波纹荡漾,明月在水,女子们对池而望,焚香祈月……俺这喷水装置有没有点“黑科技”的意思?这种赏月拜月过中秋的玩法,是不是有点人间仙境的感觉呢?

中秋景物图 清 任伯年

画者说:

老任我自幼漂泊,以画谋生,如今客居海上,可算名声在外。今日中秋佳节,不免邀约好友雅聚一番,这满桌的月饼、瓜果美食,窗外秋虫声声,桂香缕缕,畅谈欢聚,正令人兴趣盎然。人散夜凉,明月如水,举杯邀之,顿生思乡之意。画下这中秋清供,悠悠情思亦落诸笔端。老任我可从来没想过留给后人溢价万千,不过我倒想知道,你们今天还吃这些东西吗?

月中桂兔图 清 蒋溥

画者说:

那年中秋假期,欣逢陛下盛大寿宴,老夫提笔作画,现场为皇上画就《月中桂兔图》。我们君臣相遇,真乃老夫一生之大幸。皇上(乾隆帝)乘兴在画上题诗一首:“秋暖无端迟桂芳,缀枝初折几苞黄。玉㕙静守冰轮朗,画出人间满意凉。”我随之和诗一首:“宸襟拈句发清芳,惭愧濡毫数点黄。恰遇山庄开寿宴,兔轮初上碧天凉。”在场的同僚们乘月色清明,兴之所至,纷纷和起诗来。刘统勋和诗曰:“蕊珠颗颗领秋芳,风露连宵色染黄。驻景不烦寻玉杵,冰轮影现永清凉。”董邦达和诗曰:“广寒高处落秾芳,颖暎金枝浥露黄。正是敷天开寿域,重轮无际一天凉。”刘纶和诗曰:“一株玉宇领巌芳,顾腹祥占抱珥黄。天咏题成广寒谱,云璈合与奏新凉。”介福和诗曰:“玉兔爰爰守桂芳,金波湛湛着花黄。普天恰祝如恒寿,风露先披上苑凉。”

你们看,这就是乾隆盛世的中秋节,高大上的过节可不只是珍馐美味,不讲点诗意你都不好意思吃!


编辑:陈姝延

关键词:月饼 赏月 中秋节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