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绿·声音 绿·生活 绿·人物 绿·能源 绿·产业

首页>生态>资讯

国际会议上的“别样声音”

2021年10月14日 09:25  |  作者:王硕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如果说国际大会上一般谈论的都是严肃的“大事”“官方事”,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开幕式上,很多内容却让人感受到“别样”的诚意与温暖。

开场时,短片《“象”往云南》的播放再次让人们见证了几个月前一路向北的亚洲象。它们洗澡、漫步、吃庄稼的样子颇为顽皮可爱,而人与象相伴同行的画面更是引发了人们对如何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思考。

云南省委书记阮成发说,这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的生动写照,也充分说明“无论国界、肤色、种族、语言,保护生物多样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都是我们最大的公约数。”

而更让世界深刻感受到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国智慧”的,是20岁的哈尼族姑娘施晓悦的娓娓讲述。

1300年前,在中国西南部,崇拜大自然的哈尼祖先悉心保护着茂密森林。哈尼人在森林之下搭屋建寨,又在村寨周边依山就势,挖田取水,开垦出宛如天梯的哈尼梯田。

他们以木刻分水制度保持了梯田用水的公平和谐,沿梯田而下的水,在河流中形成水蒸气,进入大气变成降雨。人的活动不仅没有破坏自然的循环,反而帮助它变得更加良性,形成了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素同构、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农耕文明奇迹。

千百年来,这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让巍峨连绵的哀牢山区拥有2000多种植物和460种野生动物,成为世界生物多样化的热点地区。

施晓悦还向世界介绍,今天的哈尼人在美丽的自然山水之中,依托生态农业和体验式旅游,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也是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国方案”的具体实践。

众所周知,生态环境的保护需要每个人都参与其中,而广大青年就是中坚力量。

开幕式上,一位“90后”的新疆姑娘,代表中国青年站在面向全世界的讲台上,亮明了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态度——

“过去4年,我和上百万名中国‘90后’,一起做了件大事:帮助蒙新河狸由162窝提升到190窝,使这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种群数量增长了近20%。”

2018年初,初雯雯回到家乡阿勒泰,和团队发起了为蒙新河狸种植灌木柳的“河狸食堂”项目。

“一瓶可乐能种一棵树,一杯咖啡能种六棵树,一顿炸鸡能种十棵树。”凭借独特的捐款口号,100多万名“90后”网友省下零食钱,共同为蒙新河狸宝宝们建起了一个超级食堂——40多万棵灌木柳苗,大大缓解了蒙新河狸缺乏食物和栖息地的问题。

再后来,初雯雯号召牧民一起为河狸种树,并发展了190户牧民成为自然保护巡护员;为了挽救意外受伤的野生动物生命,在政府资助和网友捐助下,今年冬天,一所专业的野生动物救助中心将在新疆富蕴县投入使用。

“很幸运能够生活在这样一个青年得以施展志向,国家大力支持自然保护的伟大时代。”初雯雯满怀期待,“这么多的年轻人和我一样亮明了对于自然保护的态度,并且参与其中,我想以后中国的自然保护事业一定会很棒。”

编辑:秦云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