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评论 艺文 阅读 非遗 国学 人物 戏剧 视频

首页>文化>资讯

体育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2021年10月14日 15:55  |  来源:中国文化报
分享到: 
孔  晨

体育文化是一个内涵比较宽泛的概念,从传统武术文化中的崇武尚德、健体强身、修身养性,到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所倡导的“更高、更快、更强”,都是人类体育运动事业发展过程中创造的体育文化精髓。结合时代背景来看,这些体育文化为当时社会的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如“崇武尚德”的体育文化,对封建社会国家军队边防事业产生了积极影响;如健体强身、修身养性的文化内涵,在清末鸦片泛滥的中国,对塑造国民强健体魄、坚韧心性是有一定作用的,当然,这也是体育文化教化功能在任何时期都具备的应有之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我国体育事业迅速发展,在许多领域都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就,也衍生出许多新的体育文化,如“女排精神”“乒乓精神”等。丰富的体育文化也宣告着我国从一个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的行列。

除了社会性传播外,体育文化传承发展的主要阵地是学校,专业建设完整系统的高校是主要代表。当然体育文化在学校的传播发展不是静态的,会根据学校授知育人的功能需求做出调整,最常见的是将体育文化的传承发展与校园文化建设融合起来,或将体育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进行生发建设,或以体育文化精神来主导校园文化的塑造与培育,进而实现对学生的全面教化,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和良好的精神面貌。在素质教育的理念下,高校体育文化的发展不应只体现为体育专业和体育课程的建设,同时也要将其作为一种育人文化精神融入校园文化体系中。

校园文化建设视阈下体育文化的基本内涵

体育文化是人类进行社会性活动的必然产物,具有很长的发展历史,西方的古希腊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国封建社会的崇武风尚即是这种文化风气的代表。在文化教育领域,也将“射、御”两项体育技能列入人才教育必须掌握的“六艺”中。尽管各个时期和地域对体育文化的重视有不同的功利性目的,但总体来看,这表明古人是极其重视体育运动对人的教化作用的。校园文化建设借用体育文化,既是体育文化本身传承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科学育人、现代化育人的应有之义。当然,从校园文化建设的视角去研究和利用体育文化,有必要站在学校教育的立场去定义和把握体育文化的内涵。要筛选那些符合学校育人理念的体育文化,刨除那些与现代素质教育理念不相关的文化内涵。例如古代封建社会因为国家边防建设的需要,极其崇尚武力而贬抑文化知识,这种理念已不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

校园文化建设是致力于为学生营造一种积极向上、正面、理想的文化氛围,进而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认知观、是非观。体育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相融合,首先要继承的是体育文化中最基本的精神内涵,即“更高、更快、更强”奥运精神的基本宗旨,是体育文化最凝练、准确的表达,充分体现了体育文化中不断进取、永不满足的奋斗精神和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拼搏精神。竞争和超越是体育运动赋予人类真切的追求,也是体育事业不断创新发展的动力源泉。这一特征在文化教育领域甚至在整个人才培育领域同样存在,因此,对“更高、更快、更强”的追求,对与他人竞争和自我超越的追求,是体育文化赋予校园文化的基本内涵。其次,从实际功能看,体育文化是一种“健康、积极”的文化,对当下网络流行的“丧文化”“颓废文化”“躺平文化”是一种有效的纠正。每天进行体育运动,不仅是专业运动员的基本训练任务,也是普通人健康的生活方式,参加体育运动是对“健康、积极”生活态度的一种确认,是对“丧文化”“躺平文化”的一种驳斥。最后,许多体育运动讲究团队合作、研究创新,这种氛围同样适用于学习,有计划地引入体育文化中创新进取、合作共赢的内容,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育是极其有益的。

体育文化对综合素质塑造的影响

改变学生的精神面貌。精神面貌是外在气质的一种呈现,是除长相、衣着和妆容之外的第二外貌特征,一个人的精神面貌是否积极、良好,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他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在“颓废文化”“躺平文化”大行其道的当下,体育文化内涵所传递的积极、昂扬、不断进取的价值取向,能够有效重塑人的精神面貌。良好的精神面貌是人外在气质的一种体现,而体育运动和体育文化所具有的感染力和塑造力是这种精神气质的直接来源。

激发学生的奋斗精神。包括“更高、更快、更强”在内的体育文化是一种竞争文化,无论是与他人的竞争还是对自己的超越,这种体育文化都在向学生传递一种拼搏、奋斗的价值理念。敢于拼搏、敢于奋斗是在任何领域取得成就的必要条件,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青年学子只有抛弃不切实际的幻想,认真发挥实干精神,才能夯实理论素养、培养实践技能,才能为建设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幸福是奋斗出来的!顽强拼搏、努力奋斗的体育精神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可以为人才培养提供强大助力。

培养学生创新创造能力。体育文化体系中不仅有勇于拼搏、勇攀高峰的奋斗精神,也有不断创新、锐意进取的创造精神。运动员要取得良好的比赛成绩、打破纪录,除了高强度的训练,还必须发挥创新创造精神,克服重重困难,适应时代发展趋势,在思维方式和运动技能上持续创新,以保证具备强大的竞争力。在学习领域同样需要具备创新创造性思维,创新力是衡量学生综合素质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将体育创新精神融入校园文化谱系中,是培养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的重要选择。

体育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路径

从文化传承角度看,将体育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很好的传承路径。一方面,体育教育本就是学校现代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学校专门开设各种体育课程供学生学习,体育教学氛围浓厚,为体育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体育教学是体育文化传承最基本的形式,体育文化只有融入校园文化这种持久性和影响范围广的文化体系中,才能获得持久的生命力。可以从两个方面实施这种融入实践。

继承传统体育文化精髓。体育文化源远流长,传统体育文化中的“保国卫道、天人合一、修身养性”理念在今天仍然不过时,对学生个人素养的塑造仍然适用。高校可以围绕传统体育文化中的核心理念开展体育教学,将传统体育文化核心理念贯彻到体育课程教学实践中,创新课程模式、革新课程内容,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体育教学课程。将体育教学创新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联动起来,进行积极互动,将体育教学创新作为营造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氛围的手段,会大大提升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效率。

不断创新发展现代体育文化。现代体育文化是多元化、科学化的,不仅包含“更高、更快、更强”的进取精神,还蕴含着包容、创新、合作、共享等丰富内涵。当前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不仅要重视传统体育文化的继承,也要与时俱进,对现代体育文化进行合理的创新发展,将现代体育文化中引导学生人格修养和综合素养提升的内容创新性利用,为创造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校园文化提供丰富的养料,不断提高体育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广度与深度。

(作者系山东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基金项目:2020山东管理学院校级教改项目《课外体育活动与竞赛的美育功能研究》,项目批准编号:YJG2020-18)


编辑:陈姝延

关键词:体育 校园 文化建设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