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大家谈 委员有话说 政协人语 同心论坛 议事厅 微言大义 望海楼札记

首页>要 论>微言大义

​科学认识国家债务水平问题

2021年10月14日 16:30  |  作者:刘英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微信图片_20211014163424

疫情反复让世界经济呈K型复苏态势,经济增速放缓也让各国面临债务上升问题。世界银行10月份发布的东亚与太平洋地区经济半年报《应对新冠长期影响》报告对债务问题提出了警告,认为本地区的企业和家庭创纪录的债务积累以及银行不良贷款令人担忧。同时,中国国内某些企业的困境揭示了债务风险的程度,而在中国控制疫情经济恢复之后中国是最早收回刺激政策、监管宽容并恢复管控与高杠杆房地产业相关的金融风险的国家之一。中国国家债务水平需要科学认识,而不能盲目、教条、简单地将中国国家债务水平与国际比较。否则就不能客观认知债务问题,进而不能合理、精准有效解决经济转型发展中的问题。

经济是一个系统,需要科学认知债务问题。看待债务问题,不能简单就债务论债务,一定要综合来看。债务问题有三个相关关系:首先,借债多少与偿债能力相关。举个不精准的例子,负债犹如负重,同一袋米有人轻松扛有人则搬不动。借多少债不仅与借债能力、偿债能力相关也与债务负担能力相关。从国际看,经济强国往往借债也比较多,不发达国家则债务水平低。从国内看,排名前三省份债务规模也排在前三。     其次,债务情况与经济增长相关。举债通常会直接或间接促进经济增长。而有人用国际标准来看待中国地方债务问题则并不准确,实际上地方债务较高与中国经济处于工业化发展阶段有关,中国经济发展状况犹如青少年,饭量大,能吃;而欧美经济处于老龄化阶段,消耗为主吃不多。而我国地方债务对应更多的是资产,而美西方更多是消耗掉。所以,经济发展快债务不是大问题,经济发展放缓债务问题就容易暴露,因此,要形成债务的良性循环。第三,债务与融资结构相关。中国储蓄率高支持债务水平,与我国间接融资主导方式(80%)则债务水平显得高。由此,看待中国债务问题要科学认知,要结合中国经济所处的发展阶段,综合考虑中国经济增速与质量及经济金融结构。

关注债务是为了防控风险。后疫情时代债务问题凸显,是担心债务引发系统性风险。而金融危机多是由债务引发,有关债务与信贷等问题,英国金融服务管理局前主席特纳还专门写了《债务是魔鬼》一书。从人类历史长河来看,债务的出现也有5000多年的历史,债务不能没有但要有限度。对债务问题不仅用宏观杠杆率还要用微观杠杆率来观察和评估,能够更加精细地观察分析债务情况(微观杠杆率=宏观杠杆率*资产收益率)。看债务问题一定要考虑基础性、国别性和经济性。比如同样是政府债务,中国地方政府债务更多在投资,对应着基础设施等各种固定资产,而美国政府债务就多是消费性的,直接花掉了。

对中国国家债务水平不仅看存量,还要要看增量及增速;不仅要看规模还要看结构;不仅看短债还要看长债;不仅要看内债还要看外债;不仅要看债务更要看使用效率。

分析和处置债务风险要债务与金融结合、财政与货币相协调。需要关注债务风险向金融风险传递的链条,也需要关注美国债务引发的通胀上升的反复风险。现在美国债务近30万亿,更担心的是通胀高企互相加码。而解决债务问题不仅要宏观财政与货币密切配合,还要微观主体多措并举,也要加强国内与国外政策协调,在G20等全球治理平台上,加强各国宏观政策协调,降低美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负面溢出效应。

科学合理、精准有效解决债务问题。短期从分子分母入手,调整优化融资结构。做优分子做大分母,就是要减少债务,做大做优GDP;优化债务结构,构建现代财政制度,解决地方预算软约束,地方专项债要专款专用。

中期要从“金融结构”入手,就是要有效增加金融供给,优化金融结构,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增加直接融资比重,减少间接融资比重,釜底抽薪减少债务规模和比率,从根本上降低债务风险。由此要进一步创新财政金融机制。

长期看,从根本上还需要坚持经济高质量发展,优化经济结构,而不能再走传统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的老路。从需求侧三驾马车来看,在“十四五”开局之年,我们当然要在新老基建上面增加投资,但是不能单纯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方式,更不能盲目投资,为增长而投资,要提高投资的有效性和精准性。

优化经济结构,要让经济轻重(工业)结合、软硬(软件和硬件)结合、新老融合(新经济与传统经济融合发展、新老基础设施),提高债务使用效率,提高经济发展效率,减少盲目举债。坚持“财政货币”平衡,把握好债务平衡。加强宏观政策的协同性,解决债务问题需要财政和金融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我们既要强化对地方政府预算的硬约束,又要科学处理债务风险。在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给全球带来风险情况下,适当采取“柔性处理”方式,做到精准拆弹,避免引发连锁反应和多米诺骨牌效应。债务风险缓释需要看经济发展时点,需要因地制宜,既不能为防范债务风险,就一刀切地去杠杆,也不能谈债色变。要宏观调控与微观自律相结合,既不能掉进西方的债务话语陷阱,也丝毫不能放松对债务管理的自律。要因地制宜、因时而变,结合具体地区、具体市场主体的具体情况多措并举来缓释风险,不能因为强硬地去债务风险而触及金融风险。用改革的办法,创新金融工具和体制机制,科学解决债务问题。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合作研究部主任)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债务 经济 风险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