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宏观 金融 行业 国企 民企 人物 新资讯

首页>经济>资讯

释放数字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

2021年11月05日 11:04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进行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数字经济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方向。”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原董事长童国华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感触颇深。

童国华说,我们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国家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加快数字化转型。

迫在眉睫、刻不容缓,童国华用这八个字来形容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值得欣慰的是,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我国数字经济已经展现出了蓬勃的生命力。

“中国第三产业的数字化进程发展迅速,甚至一些领域已领先全球数字化的发展进程。”作为产业投资人,启赋资本创始合伙人傅哲宽一直在关注我国已经到来的数字化浪潮。

“什么是数字化?基础是技术,关键是数据,核心是价值释放、共享共生。”在傅哲宽看来,在数字时代任何一个业态或者企业,都不再是孤立的个体,而将会通过数字化的手段达成交互,最终实现全产业链、全要素的赋能。

发展数字经济,重点是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助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谈及安全应急领域的数字化发展,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安能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张利荣建议,应用数字化技术构建自然灾害应急监测预警平台。一方面针对水旱、地质、气象、林草、海洋、地震等灾害,在地理空间上科学布设数字化传感器,实时采集各类灾情动态信息,从而实现动态监测、风险早期识别和预报预警。另一方面,为大坝堤防、电力设施、铁路公路等重要基础设施安装数字化监测仪器,实现实时监测并自动发出预警信息。

“还要建立数字化应急指挥体系。”张利荣表示,应建立基于地理信息系统上的应急队伍、装备、物资、专家等数据库,根据灾情发生的地点、类别、等级,经专家辅助决策系统形成应急调度方案,实现应急行动网上“一键调度”。

作为创新主体,企业是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主力军,要在数字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

针对这一问题,童国华提出,要加强协同创新、加大研发力度,以龙头企业为中心,以应用为牵引,产学研用相结合,围绕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数据安全等核心技术的研究、标准制定、产品与解决方案开发与应用实践,补短板、强弱项,加快形成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升级的关键核心技术和产品研发能力。

与此同时,在当前强调绿色发展理念的大背景下,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也必将与绿色低碳深度融合。

“数字经济首先应该是绿色经济。”中国航空学会理事长林左鸣提出,作为数字经济的基础,近年来数据中心实现大批量增长。而作为“耗能大户”,数据中心在全球“双碳”背景下实现绿色化转型、创新节能低碳用能模式,将成为一项现实而紧迫的任务。

对此,林左鸣建议,在发电行业大力推广燃气涡轮发动机。“相比风光发电‘靠天吃饭’的不稳定性,燃气轮机可以凭借其良好的功率爬坡能力与储能系统配合,为特定区域范围内的新型电力系统提供‘增量储能’效果,在不弃光不弃风的情况下实现系统容量的稳定性和可调度性,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实际举措和切实可能的路径。”

对于数字经济的未来发展,无论业内专家还是行业代表都十分看好。“随着5G技术应用,工业行业数字化进程在不断加快,农业数字化目前也处于起步阶段。有数据显示,到2025年中国数字化规模可能达到50万亿左右。”傅哲宽表示。

要真正释放数字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童国华建议,要加快数字技术核心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数字技术基础研发能力,推进数字化应用落地,进而增强我国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竞争力和与世界的连接能力。(邢艳娇)

编辑:秦云

关键词:数字经济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