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政协动态 协商建言 委员声音 主席日志 正商量 议政瞬间 委员聊辽

首页>协商>政协动态

培训只为考证、获奖,变了味儿的科普教育咋突围?

2021年11月13日 15:25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你和生活对视过吗?

小学生又能从生活里看到啥?

一年的日影变化规律是不是像古人说的那样,随着节气变化而变化的?

这不,为了弄清这一问题,两名六年级学生每天中午用一根30cm的铁杆、纸尺、水平仪、棋盘和正午时刻表,在学校里测量读数、记录、照相,就这样开始了他们长达一年、不间断地日影测量。通过实地测量与长期观察,两个孩子验证了日影与古人创立的二十四节气和一年分春夏秋冬有密切的关系。

在卫生间洗脸刷牙的时候,发现一只蜘蛛从墙上慢慢爬下来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一名六年级学生的第一反应则是为什么蜘蛛能在墙上自由自在地移动而不会掉下来呢?妈妈说是因为蜘蛛脚上有吸盘,还有的说法是说蜘蛛是通过静电吸附力爬墙的,到底哪种说法是更科学的呢?

这个孩子通过对蜘蛛运动进行更细致地观察以及查阅资料,知道了蜘蛛不是用静电吸附力来爬墙的,而是靠足上的刚毛与墙面上的水分子产生的力来爬墙的。

……

微信图片_20211113152311

我们发现,通过老师对学生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的培养,很多学生在平时善于观察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并提出自己的问题和假设,还进行了小课题研究。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也由此产生,科学的种子开始发芽了。这不,近日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史家教育集团校长王欢在人民政协报教育在线周刊撰文谈了她对如何在生活现象中培育孩子的科学兴趣的看法。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史家教育集团校长王欢。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史家教育集团校长王欢

科学教育的地基应该打在哪儿?

王欢认为,基础教育阶段是学生认知能力、想象力、人格品德的形成阶段,是对学生开展科学教育的重要时期。这时期的科学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为主,让学生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

平时老师引导学生注意身边的现象,让学生沉浸在现象里,并会观察这些现象,提出各种问题。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学会如何将问题进行筛选,选择可进行研究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试着做出合理假设并尝试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结合生活中的现象进行科学教育能使学生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以学生的兴趣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能促使他们形成重要的科学概念,学生们构建起一个知识、技能和良好的思维习惯的“储备库”,从而确保他们具备有效地运用探究来获得发展的能力。

功利入侵!科普教育又该如何突围?

科普还能和比赛捆绑销售?

科普展览、科普读物、科普讲座、科普影视资源……现在的科普教育形式很多。王欢认为,作为学校科学教育的补充,科普教育存在于各行各业中,途径也比较多,虽然资源非常丰富,但普遍提供的是以科学知识为主的,以点状的形式存在的内容,孩子们看到的更多的是科学事实的罗列。在科普教育中要着重思考的是如何利用丰富的资源,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体会到科学发现背后的科学思维方法,养成用事实说话,寻求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去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学习。

不过,王欢也指出,目前,科普教育有面临受到资本裹挟的危险。很多课外科普课程培训机构利用考证、参赛、获奖等目标对家长进行“利诱”,让科普教育走调、变味。科普教育被功利化的现象弱化了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的作用,只有脚踏实地的科普教育,才能成为我国创新能力发展的源泉。

王欢认为,除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知识的传播,科普教育更要重视科学精神的传播,用科学家的实例触动学生,深刻地挖掘出其科学精神内涵,让思想道德建设和弘扬科学精神作为科普教育的内核。

科研成果还能“继承”?

儿子利用父亲的科研成果获了奖,还获得了去重点中学的机会。这是近期的一则热门新闻,也是将科普教育功利化的表现。

王欢表示,如果科普教育工作以结果为导向,只求产出成果,就会忽视过程。这不仅不利于科研人才的培养,还会让学生的价值观产生偏差,严重偏离了科普教育的初衷。

“对青少年的科普和科学教育不是让每个人都成为科学家,而是希望每个人都获得科学的思维方式,成为终身学习者。”王欢认为,科普教育应植根于学生的生活,遵循孩子成长的规律,基于孩子的知识结构和认知规律,引导孩子发展科学思维、培养科学精神,这才是科普教育的真正方向。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教育 科普 科学 普教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